| 弘誓雙月刊 |

大願.大智.大行.大悲──為傳道老師壽

                                                 吳錦發(前文建員會副主任委員)

    與傳道師父認識,是因緣於「文字」。

    當時,我在民眾日報當主筆,每日在民眾日報有篇短評論,500字至1000字左右,這是報老闆指定要我模仿朝日新聞著名的專欄「天聲人語」而寫作的。我在專欄中批評時事,論述文化、生態、歷史、宗教……各方面的事務。傳道師父告訴我,他看了我大部份的短論,因此明白我對土地、人民的關心,尤其是關於我在生態、文化方面的文字,特別引起他的注目。

    因之,在1998年2月,傳道法師打電話邀請我,能否在永康小東山妙心寺的成長教育講座中做場生態文化的演講。我覺得訝異,在印象裏,臺灣的佛寺是不問俗事,只求「自了」的,誦經禮佛之餘,竟有開生態教育講座的?我慨然答應。我選擇了「生態教育與人格養成」作為首次在妙心寺的演講題目,演講時刻,我發現傳道法師與信徒們同座,而且坐在第一排專心聆聽。

    演講會後,我和傳道師父閒聊了一會,從短暫的談話中,我再次感到訝異:眼前相貌平凡,為人親和,言談俗世的僧人,竟知識淵博,宅心仁厚,平靜的眼神之內,浩瀚似海,我直覺到,我生平第一次真正碰到了人間菩薩,毫無大師架子的大師。我想到了多年前唸過的一段有關禪的故事。

    有一位僧人問道悟禪師:「無神通菩薩為何足跡難尋?」道悟禪師回答他:「唯同道方知!」

    好一句「唯同道方知」。後來,無論在「生態保護」、「弱勢者保護」或者「文化古蹟」保護方面,我經常在電視、報紙看到傳道法師的身影。老師絕不是不守修行之道的人,老師在電視節目裡講述佛經,旁徵博引,深入而淺出,對佛法確乎有其獨到的領悟和見解,施施然成一家之言。

    至今最令我驚訝與不解的是,我在日常生活上,經常也難免於為俗事所憂所懼亦或所惱,在這樣的時刻,我總會前往妙心寺,看一看師父。其實,我與師父言談之中,並未談及自己所惱、所憂之事,奇異的是,他似乎總都能窺知我內心所思。好幾次,師父帶我到他收集的佛像室,向我述說每一尊佛像的故事,師父明白我特別喜歡一尊「苦行釋迦」的雕像,苦行中的釋迦,餓得筋骨俱現,仍口角微笑,端坐菩提樹下,無憂無懼。師父留我在室內,讓我獨對釋迦牟尼佛聖像,自己隱然離去!

    傳道法師確為「無神通菩薩」。無神通菩薩不是「無神通」,而是不願顯神通,而或見世事皆神通,否則師父何能窺見吾心至如此深沉?佛教有四大菩薩,所謂「大願地藏」、「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其實這四大菩薩就已彰顯了修行者的四個面向:應發大願如地藏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也應有大智慧如文殊,能洞灼一切世事偽見,有大願、大智,更應有大意志力、大行動力如普賢,最後還應有大慈大悲如觀世音,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缺此四大面向的任何一面,皆不完美。

    認識傳道法師是我一生中最大、最美的緣份,從他言行之中,我看到修行者的「大願」、「大智」、「大行」、「大悲」,動人的修為,真乃妙不可言、美不可言。個人在佛學的認識並不深入,眼光只及皮毛,對師父學問實不敢再多加妄論,喜逢師父七十大壽,只能勉為短文以示祝賀,以修行者言「壽不壽」其實已為空妄;喜者為師父長壽,受恩者為眾生;為師父壽,實則為眾生壽;為師父喜,實則為眾生喜!「大願、大智、大行、大悲」雖不能至,吾心嚮往之。

    短短數言,就如師父引我至釋迦牟尼佛聖像前沉思的心意,斗室之內,喜悅之心,浩瀚如海。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