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一百,終不在天上成佛
夏珍、高有智
佛學巨擘印順法師百歲圓寂,他畢生提倡的「人間佛教」理念不僅受到當代佛學界一致肯定,更深深影響台灣佛門,帶動佛教入世精神與社會實踐,影響所及包括慈善救助、社運與生態環保等領域。
印順法師弘法七十餘年,畢生提倡「人間佛教」理念,都說他師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不過,連太虛都認為,「人生」與「人間」二者仍有差異。前者輕鬼但仍重神,而印順則不談鬼也不談神。
他對正法的啟發甚至來自儒學大師梁漱溟,抗戰軍興,印順隨眾逃難到四川,聽聞梁師演講談佛,直斥當前佛教益眾生,無法解決現世問題,並主張論佛應著重:此時、此地、此人。當時他正讀著《增壹阿含經》:「諸佛都在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當下確立他一生佛理哲學的核心。由於阿含經屬小乘經典,或者也為此讓他早年研究著述,和當時大乘為主流的佛教界格格不入,輒起爭議。
正法啟發,來自儒學大師梁漱溟
印順導師講究佛學義理,為此博覽群經,還提出不少批判。比方他認為淨土宗只知念阿彌陀佛,不知義理;當年引來淨土宗信眾燒書抗議。他著書《佛學概論》,言及北拘盧(印度)是傳說中的樂土,因為一句「在山的那一邊」,竟被密告「為匪宣傳」,他被迫寫下類似悔過書之類的文件,數年後,他坦言,自己缺乏殉道的精神,「這是他出家以來最傷心、引以為最可恥的一頁。」
一九六九年,中央日報副刊曾經點燃一場《六祖壇經》作者爭議的大論戰,國學大師錢穆力主此經是六祖慧能所說;留日還俗的佛教學者楊鴻飛則引用胡適看法,衍伸指《六祖壇經》是慧能弟子神會所作。錢、楊兩人針鋒相對,之後也引起大批佛教學者加入戰局。
印順當時臥病在床,亦未參與論戰,之後卻多方收集資料,旁徵博引,以全新角度寫出一部禪學由印度式轉為中國式的研究專著《中國禪宗史》,日本大正大學還為此頒授博士學位。不過,獲頒學位的同時,正值台灣退出聯合國,以及台日斷交,國內反日情緒高漲,佛教界竟還掀起批判印順的聲音,認為傷害中華民國的國格,印順無端捲入一場莫名其妙的風波。
不過,這些爭議和風波,印順導師卻始終逆來順受,他總說因緣,種因得緣,有些苦是得吃的。人在世間是凡夫,但是,只要行十善「未度己先度人」,「凡夫也是菩薩」。同樣也讀金庸武俠小說的印順,有人問他最喜歡金庸筆下那一個人物?他笑說,「小龍女,因為她古怪,很可愛。」有人請益,如何將「最簡單的話」告訴他佛法是什麼?印順直接一句,「你已經說啦!」原來「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就是佛法」,「單純就是美。」
未度自己先度人 凡夫也是菩薩
他是高僧,但他也是凡人!不念經懺、不處山林,為現世、為時人。他的思想,竟而影響當前台灣佛教的社會關懷志業,就連法鼓山聖嚴法師倡導的「人間淨土」及「心靈環保」也是出於人間佛教的啟發。
印順的眾多弟子輩中,包括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社運健將昭慧法師與佛教環保先鋒傳道法師等人,都是弘揚印順思想的大將,各自在濟貧救助、生命關懷與生態環保等領域開創一片天。印順的佛學造詣受到兩岸佛學界的一致肯定,是唯一讓中共最高佛教領導人趙樸初甘心下跪頂禮的高僧。
「死亡,如一位不太熟識的朋友。他來了,當然不會歡迎,但也不用討厭。」印順導師認為作一日和尚,撞一日鐘,他只是一個平凡的和尚,不用留戀,也不必急求解脫。然而,這位自認平凡的和尚,卻為台灣佛教史留下不平凡的一頁。
(轉載自2005.06.12,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