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Regan
Tom Regan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榮譽哲學教授,於其超過30年的學術生涯中,因教學卓著獲獎無數,亦曾獲選為大學校友特聘教授,並發表專業論文數百篇及出版專書30餘本,在全美及世界各地進行過數百場專題演說,而由其所編寫及執導的紀錄片,也獲得過國際重要獎項,於2000年獲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頒予該校教授之最高榮譽──William Quarles Holliday勳章。
Tom Regan的作品中,有兩本論著曾獲普利茲獎和國家圖書獎提名:分別是《動物權利研究》(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Bloomsbury的先知;GE Moore及其道德哲學》(Bloomsbury’s Prophet: G. E. Moo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Moral Philosophy)。
《動物權利研究》(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於1983年甫一推出,即被評為是部「現代經典」之作。一位評論家曾推崇:「毫無疑問,這是這個領域裡有史以來最好的一部作品。」另一位評論家則讚譽:「無庸置疑,這是影響動物權利觀點最重要的哲學貢獻。」甚至還有評論家預言:「這是一部曠世之作,未來幾年仍將無人能及。」目前這部作品已被翻譯成義大利語、瑞典語和荷蘭語,而中文版則於2010年問世。Regan被”Utne Reader”編審譽為「動物權利運動的哲學領袖」,與達賴喇嘛同時名列「刻正改變世界的五十位遠見卓識者之一」。
Tom Regan其他有關動物權利的重要論述,則包括:《動物權利和環境倫理》(All That Dwell Therein: Essays on Animal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1982年)、《動物的犧牲:從宗教觀點探討動物之科學運用》(Animal Sacrifices: Religious Perspectives on the Use of Animals in Science,1986年)、《為動物權利奮鬥》(The Struggle for Animal Rights,1987年)、《新世代:未來革命之反思》(The Thee Gener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Coming Revolution,1991年)、《捍衛動物權利》(Defending Animal Rights,2001年)、《動物權利之辯》(The Animal Rights Debate,與Carl Cohen合著,2001年)和《打開牢籠:面對動物權利的挑戰》(Empty Cage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nimal Rights,2006年)
Tom Regan是摩爾學會的聯合創辦人及前任會長,其另一部重要著作《Bloomsbury的先知》(Bloomsbury’s Prophet)出版以來,不但重新引領學術界對二十世紀初期英國哲學思想的研究,更為摩爾哲學理論的探討注入活水。這部作品所獲得的評價則包括:「學術傑作」、「極富學術性讀來引人入勝」、「啟發摩爾早期思想引發共鳴」、「敏銳卻又詼諧的深入摩爾理念及其世界」、「喜愛文學的聰明讀者必讀之作」、「賦予愛德華時代文學浪潮中一個嶄新的摩爾肖像」等等。
除了上述著作,其有關摩爾的研究成果尚有:《Moore早期思想》(Moore: The Early Essays,1987年)和《G.E. Moore:道德元素》(G. E. Moore: The Elements of Ethics,1991年)。
Tom Regan執導的紀錄片也曾獲得重要國際獎項,包括We Are All Noah(暫譯:諾亞)獲得1986年紐約國際電影節銀牌獎,Voices I Have Heard(暫譯:我聽到的聲音)則榮獲1988年休士頓國際電影節金獎殊榮。
Tom Regan已婚,與Nancy Tirk共組家庭,並共同成立了「文化與動物基金會」。
若欲深入瞭解Tom Regan其人及思想,請瀏覽網址:http://tomregan.info,以獲得更詳盡的資料。
演講題目:
「動物權」之哲學論述——什麼是動物權?動物權為何重要?
摘要:
幾年前HBO頻道一部《愛牠或殺牠:人類與動物》紀錄片,描述不同社會看待動物的文化差異,內容精采卻令人侷促不安。一段發生在中國小村落晚上用餐時間的畫面,尤令人寒顫。你可知道有些美國餐館可任由饕客挑選龍蝦或魚各式活海鮮,由大廚宰殺、烹調出客製佳餚?鏡頭裡這家中國餐館也不例外,菜單選項令人咋舌:活生生的貓、狗公然入列!
試想饕客們如果認同貓狗擁有權利,情況是否會截然不同?例如會拒絕把貓狗當成食物、對牠們施以援手、阻止任何虐待行為、甚而把關懷擴及其他供人類使用,包括吃、穿、娛樂的動物身上。
動物權的擁護者有別於畜牧改良者,他們亟欲達成的,不是改善動物飼養環境、打造更寬敞的牢籠,而是直接廢除奴役動物,解放囚籠!截至目前,這些人在人數上仍微不足道,大約只佔全球人口百分之一吧!對此,有人肯定感到疑惑:他們是如何踏上這條不歸路?答案至少有三種可能。
有些人無庸置疑是天生的「達文西人」(和李奧納多.達文西一樣),基因裡蘊含著動物權意識,他們不需要被說服、不問任何「理由」,一切再自然不過;有些則是「大馬士革人」(如同原名掃羅的使徒聖保羅),一次生命轉機,瞬間觸發人生定位的改變;另一些則是「得過且過者」,渾渾噩噩,既無同質基因也不曾歷經生命轉化,但是透過相關信息的滲透,他們來到生命轉彎處,終與鏡中動物愛好人士相逢對望。
殊途同歸,不同路徑走向同一個目的地:廢止侵犯其他動物權利的虐待行為。 那麼,什麼是「動物權」?這道命題既無法從媒體報導或從民意數據中獲得解答,唯有通過獨立思考,接受「哲學邀請」(philosophy's invitation)。所謂「哲學邀請」,隱含著邏輯性思維、充分掌握線索、打破自我偏見,而最終的目的則希望:廣發邀請、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