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一點緣分加上一點嘗試

殷志偉(馬來西亞籍、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生) 

  參加第一屆「觀自在青年學佛營」,是一點緣分加上一點嘗試。早在六月就從弘誓學院的網站獲悉學佛營的資訊,但那時因為有研究工作要做,而沒能下定決心報名。直到偶然在臉書加了釋昭慧法師為朋友,在昭慧法師的臉書頁上看見妙證師父貼上籌備團隊的照片和課程表後,覺得自己應該把握機會才報名參加(那時報名期限已過,感謝弘誓學院的寬容依然讓我報名)。

  參加這個營隊讓我獲益良多,首先是認識馬亞蕤(Mireille),她是一位來自法國的學者,也是一位佛教徒,中文說得很棒!在跟她聊天時,才發覺原來我們都有共同的研究旨趣,即佛教與動物保護相關的議題。而且她跟我分享自己是因為不忍看到動物受苦而決定成為純素者,這種出自對動物的關懷,讓我感覺好像找到一位知心。

  我在營隊中也認識到一位阿嬤。午飯後的休息時間,偶然看到阿嬤一人在小庭園抹椅子,滿頭大汗的,我就走向前幫忙。人跟人相遇接觸的緣分很奇妙,有些人一見就很投緣。阿嬤跟我說今天沒風,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媽媽,她最愛吹涼風了。阿嬤跟我聊了很多,我也樂於扮演一個聆聽者的角色。隔天中午用餐後,我到廚房幫忙洗碗後,再和她一起到庭園掃地。阿嬤有時像小孩,純真率直,看到樹上的葉子開始泛黃,她會雙手拜拜念阿彌陀佛,請葉子不要掉下來。每天都有掃不完的葉子,這一點還真是辛苦了她。

  午後在小庭園跟阿嬤一起掃葉子,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阿嬤對我說明天也要來,但我說明天要離開了,她就叮嚀我下次還要回來。她說要給她寫信,寄到弘誓學院,然後在一張紙上寫上了她的名字,說給我留做紀念。阿嬤姓陳,有兩個名字,一個是怜怜,另一個是玲玲(兩個名字都讀作ling ling)。我問阿嬤說比較喜歡哪一個,她說比較喜歡怜怜。阿嬤要我寫信給她,讓我感覺這像是劇中才有的劇情,但真讓我有一些感動。眼淚快掉下了,我就先轉過頭抹掉。那時還有另一位阿嬤在場,名為秀春。我們拍了一些照片,阿嬤說照片洗出來後要寄給她。臨走前,阿嬤還一直叮嚀著我要回……這兩天內才不過相處短短兩、三個小時,就讓我開始覺得捨不得。願阿嬤生活平靜美滿,有機緣我們還會再相見,一起相約在小庭院吹涼風聊聊天。

  在這個營隊,幹部群和志工菩薩們都很用心。第一天抵達中壢火車站,沒坐上接駁車,彩虹師姐和紹玄師父說搭乘公車不方便,就特地駕車前來接我。在路途中,她們兩位很細心地為我介紹搭乘公車時應該注意的地標,好讓我下次搭乘公車時知道在哪裡下車。營隊的最後一天,我和亞蕤為了參加另一個研習營而提早離開,很感謝營隊執行長妙證師父在百忙中依然抽空載我們到中壢火車站。在整個營隊進行時,無論從課程內容、住宿到伙食都安排得很好,把學員們照顧得無微不至,真的非常感恩所有師父、志工菩薩和幹部們的奉獻與付出。

  慈悲隊的組員、輔導法師自然師父和室友們,謝謝你們在營隊中對我的包容與陪伴。祝福大家!

2012.7.30

 

後記:201286

  一、在大動連年會的第二天,用午飯時再次看見了陳怜怜阿嬤。她一看到我就握住我的手,熱情得令我驚訝又感動!怜怜阿嬤表達的方式是很真誠與直接的,一起坐下來吃飯時,她說想念我,很是令我感動。阿嬤說她屬蛇,不知是否跟媽媽同年?我跟阿嬤如此投緣,是否也是這個原因呢?緣分真的很奇妙……但願阿嬤能一直這麼有活力與健康的生活!

  二、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無法解答的事,想從佛法尋找答案,這是我參與學佛營的原因。外在的一舉一動,無不是內心的反映。一念升起的速度很快,往往來不及覺察明辨善惡,就在心中浮現了。如果這一念是惡的,覺察到自己升起這惡念時會感到懊悔和疑惑。我性本惡?自己心地不好?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當自己都無法相信自己,根本無法無愧于心地自在生活。覺察念頭升起的能力很重要。如果惡念升起卻無法及時覺察(或是被一時的情緒所左右),讓自己立刻停止被惡念牽引,最後痛苦、毀滅的,還是自己。

  自在是什麼?我覺得是隨時隨地都能平靜觀照念頭生滅,及時覺察明辨一念善惡。無法覺察明辨,心隨境轉,就像成為慣性思維操控的傀儡。沒有自我,因為迷失了自己。「我」是什麼?我只是一個念頭。念頭是善的,我就是好人;念頭是惡的,我就是壞人。心不堅定,易隨境遇轉變,善惡不定,自己也難以活得無愧無疚,安定自在。靜思語有一句話說:心若迷時很苦,苦在自己無法做主。活得不開心、不快樂、不自在,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我相信還是自己的心不夠堅定。

  性廣法師說:「心有360度轉向的可能,我們要學習常保正向。」當察覺當下一念是惡念,就要立刻轉念到善的方向。昭慧法師說:「在禪堂,是訓練操控自己的心;但無我的訓練,不只在禪堂。」佛法是修心的法門,日常生活就是修煉的道場。從誕生落地開始,每一刻一處,無不是修心的機會與道場。

  這一生如何能活得自在?我覺得是可以跟隨自己的價值觀而活,無論對己對人都無愧無疚。但要做到這一點,我想就得先從修心開始。也許我不能做到掌控念頭生滅,但希望能學得平靜觀照,及時覺察明辨一念善惡。

  煩惱無明無盡無斷,但一切的因,還是自己的心。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