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183期編輯室報告

 

世間爭鬥主要有兩種類型:為情愛、名聞、利益或權柄而爭,即是「欲諍」;為了思想、觀念、主義或意識形態而鬥爭,即是「見諍」。法定「言論自由」,恰恰是用以平衡「見諍」的操作槓桿。

哈耶克說:「如果一個人不需要服從任何人,只服從法律,那麼,他就是自由的。」這與佛陀所教「諸比丘,當依法不依人」頗為接近。本期專輯「言論自由的佛法觀點」,昭慧法師就思想和現實層面,從佛法「緣起、護生、中道」的原理,對問題出現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的因應之道,展開綿密的邏輯思辨。

〈莫道自由易求取,頭顱擲處血斑斑!〉,是202347日,昭慧法師在「鄭南榕殉道34週年追思紀念會」上的演講稿。眾生皆有「趨生畏死,趨樂避苦」的強烈本能,非不得已,豈肯承受痛苦與死亡的威脅?鄭南榕先生,為了爭取廣大民眾與子孫後代的言論自由,忍痛放下了摯愛的妻兒,選擇從容就義。以個人血肉之軀,喚醒民眾之覺悟,其大無畏精神,如捨身飼虎之菩薩,令人感佩之至。

〈生命自由的理論與實踐——佛法觀點的自由論〉,是二十年前(民國9247日),昭慧法師出席「自由之愛:鄭南榕殉道14週年紀念活動」追思會的演講稿。正如法師所言:紀念會的宗旨未變、紀念會的地點未變,自己的核心思想同樣未變,然而前後兩次的演講風格卻是丕變。二十年來,世事如棋而風雲詭譎,於菩提道上反而益加堅定信念。

〈平衡「見」的操作槓桿——「言論自由」與「宗教容忍」的佛法觀點〉,就「欲諍」與「見諍」,分析爭執的根源問題,討論維護「言論自由」的重要意義。以鮮活的個案,運用佛法的中道智慧,詳細分析言論自由與宗教歧視、宗教容忍之關聯,乃至應對之道。

「淨土世界」欄目,刊載性廣法師2023年花蓮慈善寺佛七開示。念佛與修定,是佛法實修非常重要的方法,虔誠用功的修行者,如果沒有深入聞思佛陀的正法教,往往耽著在一時的得與失,失去繼續進步的空間。在佛七現場,聆聽過來人的詳細指導,免除盲修瞎練的過患,無疑是幸運而有福報的。

〈《阿含經》在整體佛教中的地位〉,20228月至20235月,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與佛教弘誓學院,聯合舉辦「阿含導讀」專題講座,邀請昭慧法師線上講解《阿含經》。來自馬來西亞,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美國,菲律賓,越南,義大利和泰國的學員,在世界各地共同聞思佛陀時代根本聖典。法師善巧以佛典故事,引領學員深入甚深法義,於精妙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為令正法久住,本刊特為結集授課講記分期刊載。

 

總編輯:釋明一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