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
Peter Singer & William MacAskill‧黃資雅譯
嘿,歡迎來到有效利他社群!你正在閱讀的東西,是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上目前最重要、最令人期待的一章!
什麼是有效利他主義?
有效利他主義的基本思想是,追求人的一生所能成就的最大善,有愈來愈多的人對這樣的追求產生共鳴,而有效利他社群也蓬勃發展中。有效利他主義包含:
1、對於任何對社會有益的行動保持「開放」的態度,採取可以帶來最大善的行動。
2、用「證據」來找出能帶來最大善的行動。
3、將「利他」做為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部份。
這是什麼意思呢?
人的一生大概有八萬小時貢獻給工作,聽起來很多,可是跟世界上充斥的各種問題(極端貧窮、全球醫療、氣候變遷、性別不平等、動物的苦難、戰爭……)相較起來,八萬小時顯得渺小無力。
這些都非常迫切需要解決,可是沒有人可以窮盡一生,便改善世上所有問題。我們只能排出優先處理順序,問自己:在所有我可能改善的問題中,哪一個我可以造成最大的改變?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組織開始試著找出答案:
◆GiveWell的研究旨在找出成本效益最高的公益慈善團體。
◆The Poverty Action Lab and 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進行嚴謹的科學調查來評估各種發展項目方案。
◆Animal Charity Evaluators致力尋找成本效益最高的動物保護團體。
◆The Copenhagen Consensus Centre搜集經濟學家意見,衡量什麼行動能帶來最高社會效益。
◆80,000 Hours提供職涯量身建議給想找出怎樣能帶來最大善的人。
從這些組織的研究結果,我們發現,改變世界的能力來自於每一個人。從每個月捐出一部份薪水給最有效的慈善公益團體,到完全轉行投身更能有效利他的職業,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改善數千人的生命的能力。
在短短幾年間,有效利他社群的行善成果非凡:透過Giving What We Can組織的努力,美金兩億五千萬資源將幫助最有效的公益慈善團體來進行他們的工作;The Life You Can Save組織的提倡下,超過一萬六千人承諾將薪水的一部份投入國際扶貧;GiveWell已募了美金三千萬以上的捐款,還輔導GoodVentures(一個有資金美金3億的基金會)進行有效捐款。這些數字表示我們已將一百多萬張蚊帳發送到需要的國家、治癒了六百萬孩童身上的寄身蟲,提供了超過一千萬的直接金援給為極端貧窮所苦的群體。我們知道,這些數字都會繼續成長。
除了募得了大量款額外,我們也看見很多其他行動帶來的成果:數百個年輕世代、以利他為志業的人,採取80,000 Hours的建議,投身能帶來最大善的職涯;Centre for Effective Altruism的研究,提供政府政策擬定的建議;英美報章雜誌競相報導有效利他主義,傳佈這個理念至各地;還有眾多的社會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因為有效利他主義的影響而成立,且在行善上已有顯見的成績。
有效利他主義社群的行動有什麼?
帶來社會效益的行動有很多種,很多有效利他者認為在他們的情況下,捐款能帶給社會最大善,Aveek Bhattarchya和Catriona Mackay便是其中之二,他們捐出薪水10%給最有效的公益慈善團體。更令人欽佩的是Julia Wise和她的先生Jeff Kaufman,分別為社會工作者和軟體設計師,每年總共捐出薪水的50%來行善。
在其他情況下,以下的選擇也很可能讓一個人成就他/她所能帶來的最大善,這些都是在有效利他主義影響下做的決定:成立一間負擔社會責任的公司:Wave公司的成立,大大減低美國移民將薪水寄回家的手續費。
成立一間非營利組織:Joey Savoie和Xio Kikauka發覺學校教育沒有教他們想學的技能,他們離開學校,成立Charity Science,為最有效的公益慈善團體籌募資金。
從事研究:Holden Karnofsky和Elie Hassenfeld辭掉在 Bridgewater避險基金的工作,以成立GiveWell 來評估公益慈善團體的有效性。
從事政治:Habiba Islam選擇讀法律,在策略諮商部門累積經驗,準備投身政治。
從事宣導教育:Julia Galef和Anna Salamon成立Center for Applied Rationality,幫助民眾提升理性思考和決策能力。
有效利他主義從哪裡開始的?
這個思想是從經濟學、心理學、和道德哲學發展出來的,以下為先驅:
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方案進行,愈來愈重視證據——什麼有效、什麼無效,搜集證據來決定什麼是值得執行的援助項目。Poverty Action Lab使用的隨機對照試驗是其中一種搜集證據的方式,這個方式大大提升了援助項目的水準。
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快思慢想》一書作者)和 Amos Tversky對啟發法/情意的捷徑(heuristics)和偏見的研究貢獻。這個方向的學術研究指出人類理性的不可靠,以及各種克服不理性的方式。
Peter Singer和其他哲學家發展的道德論,使用「延伸的道德適用範圍」概念,指出人不只有義務捐出自己所得來助人,也有義務幫助遠在其他國家的人、未來的人以及非人的動物。
從這些開始,有效利他主義發展出更多社群和組織。2007年,GiveWell為評估慈善團體的有效性而成立,2006年開始,LessWrong,一個倡導理性的社群,為了帶來最大社會正面社會效益,討論改正偏見的方法,以提升決策能力。
2009年,Toby Ord和William MacAskill成立Giving What We Can,為了鼓勵人捐出一部份薪水至有效的公益慈善組織。因為Toby Ord發誓每年捐出所有超過$28,000的薪水,Giving What We Can獲得大量媒體關注,也吸引了在世界各地原本就有類似於有效利他主義想法、卻苦無同類的人。因為GiveWell、LessWrong和Peter Singer的讀者的支持,這個社群茁壯迅速。
同時,除了對捐款效益最大化的執著,有效利他社群也開始思索如何將自己一生做為有效利他的資源,選擇能帶來最大社會效益的職涯。2011年2月,80,000 Hours在這背景下成立,有效利他主義做為一個社會運動的雛形也形成。
因為Centre for Effective Altruism的設立,「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名稱在2011年12月正式確立。2013年5月,在Peter Singer的Ted Talk之後,這個詞逐漸風行。
我可以如何參與?
最簡單的行善方式是定期捐款支持GiveWell推薦的公益慈善團體。就算你的薪水不高、貢獻看似薄弱,在最有效的捐款之下,你的每一分錢,其實都可以產生很大的效用。
最簡易的參與方式是加入臉書社群,和社群裡的人聊聊。有效利他社群極為活躍,很多思想、活動不斷激盪,如果你想多多了解這個社群,找人聊聊是最直接的。因為我們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有效利他社群非常樂意互相幫忙,一起討論如何能更有效地行善。
此外,你也可在Giving What We Can或The Life You Can Save承諾捐款,前者鼓勵10%以上的捐款額、後者則視你的薪水多寡而定比例。也歡迎使用 80,000 Hours的一對一職涯諮詢。
——原文出自The Effective Altruism Handbook,譯文載於EA中文社群網
【附錄】EA Handbook內容介紹
有效利他英文論壇(http://effective-altruism.com)裡有很多適切介紹有效利他主義的文章,本書為這些精選文章的編錄。
本書分做四個章節,第一章介紹有效利他主義的思想:Peter Singer的道德論強調我們有義務幫助其他受苦的人;William MacAskill告訴我們有效利他主義與傳統的利他主義不同之處;Eliezer Yudkowsky解釋人類先天的偏見對行善決策的影響;Julia Wise分享她如何在利他與自利間平衡——有效利他行為不該帶來犧牲與不甘願的感受,反之,應該是令人興奮的。因為活出有利他主義的人,是改善世界的人,這是振奮人心、很有影響力的。
第二章的主題是公益慈善評估:Scott Alexander介紹「有效公益慈善」的概念,有效指的是一分錢可以換得的最大效益;Dan Pallotta解釋為何「行政支出做為審核一個公益慈善組織的指標」是不恰當的;Holden Karnofsky提出解決一個我們沒有相關知識的問題的困難之處;Katja Grace 討論量化效益的難處與其重要性;最後一篇是GiveWell的Elie,告訴我們GiveWell的頂尖公益慈善團體有哪些。
第三章關注職涯選擇:WIlliam MacAskill闡述支持「薪力行善」的論點;Carl Shulman 指出投身科學研究帶來最大社會效益的可能性;Ben Todd提供一個架構,來評估不同職業的最大社會效益,也列出80,000 Hours目前推薦的職涯選擇。
第四章探討議題選擇:GiveWell解釋為什麼國際扶貧(通常指發展中國家)比富裕國家來的重要;Peter Singer告訴我們動物福祉應該被重視的原因;Matt Wage認為有效利他社群的發展本身就是很值得支持的議題;Nick Beckstead、Peter Singer和Matt Wage說明全人類毀滅性危機如何可能是我們應該投入資源的議題;最後,Luke Muehlhauser總結四個有效利他社群目前關注的議題方向。
最後一章,各個有效利他組織將帶入本書列出討論的思想,試著告訴你,你能採取哪些具體的行動,來起身改變這個世界。
祝旅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