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台灣「儒林外史」:不學無術的評審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三三二)
105.8.23
申覆人自前年起,結合一個跨領域研究團隊,推出一個為期三年的研究計畫,題為:《宗教與俗世在「多元性別」相關議題上之張力、阻力與助力——台灣宗教界對於「多元成家」或「同性婚姻」議題的立場與論述之解析》。這部計畫於送往科技部前,已由學校先行送專家外審(目的在為送出之計畫品質把關),對研究計畫之審查意見為「優」,對主持人五年內研究表現則是「極優」。
但是前(103)年個人搞錯了送審程序(將各子計畫併為一個總計畫而上傳科技部網站),因此去(104)年底捲土重來,並大幅增補了計畫內容。
由於第一年整合型計畫的內容業已完成兩篇期刊論文,並且是在全國人文社會學門中,哲學/宗教研究類最高IF值的《臺灣宗教研究》學報刊載, 因此縮改兩年期整合型研究計畫,重行提交審查。
由於審查人在該爭議性議題上,顯然有其特定立場(詳如後述),因此申覆人嚴正要求原審查人迴避審查。基於以下五點理由,謹針對審查意見提出申覆:
1、審查意見完全背離事實。
2、審審查意見之要求大而無當,罔顧論題之合理範疇。
3、審查意見偏錯置了研究進程的先後順序。
4、審查意見對主持人作品之評斷,十分粗糙且前後矛盾。
5、審查意見顯然有議題上之特定立場,依學術倫理宜迴避審查。
茲分項詳述如下:【申覆文長,下略】
【迴響】不學無術的評審
105.8.24
當代台灣「儒林外史」
非常感謝中央大學哲學所李瑞全教授,於百忙中針對我昨天於此張貼的申覆書作了回應。茲將他與葉保強教授深受學審之害的寶貴回憶,轉貼如下,作為當代台灣儒林外史的共同見證:
對於教育部與科技部這種審查不客觀與不合理的審查,我們不但也常有所聞,自己也曾身受。
在多年前,我主要是參加基因醫藥國家型計劃命,中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部份的研究,我組織了跨校多學門組合的一個十多位學者參與的第一屆的團體研究計劃。
第一屆有八個子計劃(佔當時此部份全部計劃的一半),但之後即被削減為四個子計劃,另有其他計劃興起。
最後一次我提一個當時國際上還是開始被提及的,「個人基因醫療的倫理問題」的研究計劃,但居然被評審退了回來。我曾針對所謂評審意見作出回覆,指出其外行和不知基因研究倫理和國際的發展等,但主持整個計劃的中研院院士卻全無回應。但兩年之後。卻有主事者提出以「個人基因醫療」為主題的徵求計劃出來,豈不諷刺!
另一則則是我仍是所長時,敦請葉保強老師申請國科會的計劃,他寫了個「研究商業倫理」的計劃,也被評人評掉了。他給我看過評審意見,覺得真是「外行審查內行」的代表作!以葉老師參與的國際學界的份量,與發表在國際第一流的相關學刊的所謂Q1(即國際學刊中四類的最高等級的第一類),我敢說:在台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無出其右。
事實上,葉老師的研究太前沿,台灣相關的研究實趕不上時代。但葉老師的計劃也居然被評審掉了。葉老師自然寫了很強烈的回答,但當時主事的朋友表示,這是審查的制度,他也無法可以更改,只能日後不再聘此人作評審而已。
葉老師覺得無法接受台灣此種不負責任的評審制度和結果,因此不再申請計劃。這自是台灣術界的巨大損失。
不學無術的評審,實傷害台灣學術發展極甚。心以為憂,亦無可說,謹請法師寬裕以待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