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現在就結束性命,我也已了無遺憾!」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五一四)
106.12.27
今天下午與劉吉雄導演二度見面,真是既感動,又開心!
吉雄先生,現職電視電影及紀錄片導演。電影攝影作品、短片及紀錄片作品曾於費城影展、日舞影展、富川奇幻電影節、電影金馬獎、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光州ACC亞州文化殿堂等展出。他拍攝中的紀錄片計劃是《例外之地:台灣海峽之澎湖越南難民營》。共同編劇作品《恩愛夫妻》(2016),獲選國家電影中心優良劇本首獎。
吉雄導演發願重構澎湖難民營(1977-1988)十二年間的事件發生、歷史背景與後續發展,因此完成了《例外之地:台灣海峽之澎湖越南難民營》紀錄片。詳見「臺灣海峽之澎湖越南難民營Penghu Vietnamese Refugee Camps in Taiwan Strait」粉絲頁(https://goo.gl/xvqBqs)。
謹自粉絲頁摘三段簡介如下:
「本紀錄片在『與記憶之猛獸搏鬥』的脈絡下,以一處『離島之離島』的『例外之地』作為東亞記憶的碎片,為台灣當代社會思考自身的樣態,意圖提出某種串聯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構圖視角。
「《例外之地》,主題是已經拆除且幾乎無人知曉的澎湖越南難民營(1977-1988),紀錄片製作者因為廿年前的難解夢境而緣起拍攝。澎湖越南難民營是『離島之離島』的『例外之地』:近十二年間,它曾經收容過46艘難民船、超過2000名難民,但是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就已經被台灣人及世界所完全遺忘,並且在2003年春天完全拆除。
「1975年西貢淪陷/解放、1976年毛澤東死後直到1979年初,因為美國與北京政府建交,台灣的蔣經國政府正是取材自澎湖難民營的海上漂流經歷,全面展開《南海血書》的『反共』及『反美』政治宣傳行動。然而,具體而多重的生命漂流經驗,在此抽象而單一的政治宣傳背景,幾乎完全被漠視而不可見。本片以澎湖越南難民營為例,試圖採取蘇聯解體之前『冷戰轉向』的進路,描寫如此難民漂流經驗的多重脈絡。(紀錄片本事 bit.ly/place-of-exception-v1 // 計劃fb: bit.ly/boatpeople_penghu // 澎湖難民船: bit.ly/refugee-boats-to-Penghu)」
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吉雄導演幾乎散盡家財,而且風塵僕僕,天涯海角走訪相關地點與人物,乃至當事人的後代子女,只為了讓這段海上難民的悲劇性歷史得以重構,而且不被遺忘。
世間就有這麼可敬可愛的人,為那群與自己毫不相干的難民尋求「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竟可以死生以之地投入這項艱難備至的歷史重構工程!
在紀錄片即將告竣的此時,他告訴我:「做完這部紀錄片,即便現在就結束性命,我也已了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