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依「蘊相應教」十一相向帕奧禪師請益記

釋昭慧

      九十七年三月十一日,筆者自台北返院,向正在接受學員小參的帕奧禪師頂禮銷假,並向禪師請示法義。禪師的回答言簡意賅,筆者法喜充滿。茲憶述當日問答內容如下:

      1.《雜阿含經》蘊相應教中,佛陀教比丘正觀五蘊,時常提到:「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遠、若近、若麤、若細、若好、若醜。」以此十一個觀照角度,來觀照色等蘊之無常、無我,這是依四界分別觀起修,還是要到十六階智才能觀成?

      答:依四界分別觀起修。但必須待到名色分別觀智,才能觀照到究竟的色法與名法。這時觀內身、外物(如袈裟、地板等)、外有情等,皆可觀其硬、粗、重、軟、滑、輕等特質。故先觀其內、外等,然後才能觀三世。

      2.可是名法也是這樣觀嗎?如麤、細、好、醜?

      答:名法亦能於其中觀善心與不善心之麤、細;而善、不善心所感得之樂異熟與苦異熟,亦有麤、細、好、醜。這時可從過、現、未觀其因緣。詳情可見《清淨道論》「蘊品」。

      3.「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這三世如何作觀?

      答:開始先觀內、外色,由內至外,擴大而為眾多色法。名法則是對外在名法作整體觀照。於單一有情之名法起觀,能得他心通。唯其能觀內、外之名色法,方能觀過去、未來。觀三世與觀外在五蘊,有相似的地方。

    依現在五蘊(異熟)觀其過去是造何業所感得之名色,是為從果觀因;復觀過去五蘊亦參雜(樂、苦異熟)果與(善、不善業)因。此世為人,再觀前世許多善業之中,是何種善業在臨終成熟,導致此世的果報。觀未來可依此類推。

      另一途徑是:對那些阿毗達磨不熟的人而言,他們未必能辨解這麼多名相,會覺得很複雜,因此可以就這十一項作全體綜觀。

      4.禪師昨晚的開示(指入堂首日的大堂開示),直指觀蘊法生滅無常而生厭、離欲的關鍵處,是「觀其滅滅不已」,讓我豁然開解。我過去有一困惑:何以觀到蘊法的生滅不已,即會生厭、離欲、滅盡、捨?因為科學家就著儀器,也已觀察到粒子生滅不已,卻不會就此而生厭等。

      答:科學家所見之色法的生滅不已,依然只是概念,而非觀到究竟色法。而其依外色以作觀察,也因「事不關己」而不易有苦迫感。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