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權國際學術會議籌備會側記
陳悅萱記
四月二十六日上午,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甫自香港祭弔慧瑩長老尼返台,旋與前來接機的張莉筠、陳悅萱居士,驅車前往台北陽明春天蔬食創意料理忠孝店,出席2014年以動物權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籌備會。
籌備會議另有錢永祥教授、張瓈文教授、關懷生命協會張章得副理事長、何宗勳執行長以及專員吳念諠小姐參與,會中詳細討論了國際學術會議的主題、日期、議程、推薦發表演講及論文之專家學者名單。擬邀請兩位西方動物倫理大師Peter Singer與Tom Regan蒞會作主題演講,並且針對研討會的運作細節、預計成效、論述內容等等,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Peter Singer為澳洲籍哲學家、應用倫理學家,1975年的著作《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被視為動物解放運動的經典,也為西方世界帶動一股解放動物的風潮。他曾任澳洲Monash大學人類生物倫理中心主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價值中心「生命倫理學(Bioethics)」教授,並於近年休假期間風塵僕僕地「周遊列國」,以宣揚動物解放的理念。
Tom Regan是專門研究動物權利理論的美國哲學家,從1967年開始在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任哲學教授,直至2001年退休,對動物倫理哲學有傑出的貢獻,被譽為動物權利論的開山鼻祖。
Tom Regan的「動物權利」思想,雖與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觀點,在立論基礎上有相當大的差別,但兩者又可以交相參照,建構動物保護運動的理論基礎。更難得的是,兩人並不因論述不同而有所隔閡,反而友誼甚篤。
昭慧法師於籌備會中建議:以「世紀性人畜共通性疾病的動保觀點與對策」作為研討會的主題,希望藉此一達到國安層級的議題,引起政府單位的重視,從問題的根源——飼養經濟動物的集約農場之動物福利及基因改造的問題,來思考兼顧動保倫理的對策。這樣的建議,獲得了與會者的支持。
在動保運動的論述方面,錢永祥教授指出,一定要跳脫以人類為中心的想法,動物權可以用與女性主義相同的邏輯來思考,既然女性主義主張女性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對待,那麼同樣的標準也應該適用於動物。此外,台灣仍然是停留在「同情心」的層次,對動物的關懷應提高到「普世價值」的信念。雖然目前時空環境的巨變,經濟動物的保護可以與環境保護結合,例如節能減碳等,但這仍然是工具價值而非動物本身目的價值,亦即在動保運動上,仍屬將動物作為「工具」的思考模式。
會後錢永祥教授請教昭慧法師:以佛教的觀點,人應當重視自己的生命到甚麼程度?例如老病之後,可以不惜一切,包括犧牲其他生命(包括動物),來延續生命嗎?
昭慧法師則回答:
每個生命都會對自己有強烈依戀,但是為了對自己有建設性,對他人不成為負擔,因此健康應該是一種義務。所以,重點不在壽命長短,而在於生命品質。然而在追求品質時,也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若對生命的留戀是為了享受,那麼這就是欲貪;若是為了能替眾生多做一些事,而不讓自己心有餘力不足,那麼就是佛法所名之「善法欲」。
生命一定會死亡,但是死了又會再生,這樣生生死死的生命有甚麼意義?我在4月10日與古倫神父的那場對談裡,有聽眾問到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就是,生命的意義是「做功課」,如果不想再無謂地停留在生生死死的循環裡,那麼每一世都有該做的功課,直到最後解脫為止。除了自己的解脫之外,也有人希望幫助他人也達到解脫,那麼就有更多該做的功課了。
一般人都以為心是自由的,而身則是不自由的,陶淵明也說:「心為形役」。但除了鬼道與天道的眾生,其肉身的物質稀薄之外,其實,我們的肉身是展現心意識的工具,肉體是從我們的心意識所發展出來的,所以當身體已經不能展現生命的時候,以醫療延長的生命也就失去意義了。但是單憑這點理由,無法立刻證成「安樂死合法」,因為其中牽涉的層面太複雜,那又是另一個議題。
之後昭慧法師又從心識運作的道理,詳細地為何宗勳分析死亡與受生的過程,與會人士不但參與了動保會議在大方向上的討論,並且還有機會聽聞佛法,甚感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