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她是我們的「心肝寶貝」——追思文集導讀

釋昭慧

一、本書出版緣起

  知光師公已於8月22日0時34分安詳示寂。作為法眷與孝眷,我們決議:

  一、不發訃聞,不舉辦追思讚頌典禮。

  二、9月1日上午,進行法眷與孝眷的法事,為師公簡單地舉行告別、荼毘、晉塔儀式。這一天,我們將不驚動各界參與。

  三、9月2日上午,於無諍講堂舉行追思會。會場佈置以「素雅」為原則,不用擺設盛大的告別式場。當日,我們將以師公遺留下來的嚫施,印製並贈送拙著本書一冊,作為老師公與弘誓師生對蒞會之十方大德的一份感恩贈禮。

  本部追思集的出版理念如下:

  一、人人都得面對自己與親人的老化。如何讓老化的過程減少痛苦與憂惱,增加舒適與安樂?這是筆者在照護師公的過程中,最為繫念的事。作為師公的法眷兼女兒,在照護師公色身的這條路上,有一些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失敗的歷練,或可讓其他長者及其家屬,避免走同樣的冤枉路;成功的體會,或可提供一些讓長者減除苦迫,增益安樂的觀念與方法、技巧。

  二、師公是一位非常平凡的修道人,其修道歷程也同樣地有成功,有失敗,筆者真誠希望,這些有成、有敗、有困頓、有法喜的修道經驗,可依佛法正理而作沉澱與反思,其他修行人或可從中汲取寶貴經驗,增長福慧資糧。

 

二、「色身照護」的經驗

  在色身照護方面,本書的著墨較多。茲依發生時間先後,而舉其犖犖大者如下:

  • 看護紀錄完整:每日將食物與飲水的吸入量與排出量、血壓、心跳、呼吸及其他臨時狀況製表紀錄,可供醫師、眷屬與看護即時研判,措施得宜。

  • 精油使用得宜:師公於三年前,因假牙戳破牙床而導致嚴重感染,傷口穿透臉頰,經過住院治療,雖已稍有緩解,卻無法根治膿瘡。最後湘雲(師公的看護)竟以茶樹精油為其治癒。爾後湘雲、阿畫長期以精油為她細心按摩,舒緩了色身老化的程度與速度。

  • 腸道保養得宜:筆者於照護過程中發現,便秘,幾乎是所有長者終須面對的苦惱。器官老化,往往先從消化器官的「下水道」開始。吃得進來,排不出去,會讓毒素侵蝕腸道,乃至滲入全身各處,導致百病叢生。師公也無法倖免此一法則──腸道老化,嚴重便秘。短期住院治療之後,為避免長期使用軟便劑與刺激性瀉藥的後遺症,我們採取了極溫和的水療措施,後來更採用咖啡液療法,終於解決了便秘問題,保持了腸道的乾淨,乃至新陳代謝系統的通暢。

  • 排尿系統運作得宜:師公於住院期間,不習慣使用尿布,導致腎臟積水,排尿困難。為了避免長期置入導尿管,導致自主排尿功能全失,也為了避免感染,筆者乃央請醫師給她機會,讓看護扶抱師公起身,訓練其自主排尿,每晚入睡前再幫她導尿一次。如是,師公的膀胱功能竟然逐漸改善,終於得以自主排尿,而被醫師視為奇蹟,且讓師公享有尊嚴、舒適的晚年生活。

  • 第一時研判與搶救得宜:去年7月23日晚8時許,師公因染患感冒,喉頭卡痰,呼吸中止,不禁痛苦抽搐。尚幸阿畫立時發現,緊急呼救,學眾與我趕緊進到她的寮房。有學眾見狀,以為她是中風,但我剛為感冒所苦,知道本次流感,會有濃痰忽然湧上,堵住整個喉頭,因此研判她應是喉頭卡痰,宏量師父立即為她拍背,湘雲為她以棉花棒掏出喉頭痰液,明一法師甚至急中生智,將她抱起,扶直,上下晃動,讓痰液於呼吸道中鬆脫。黃金五分鐘內的急救得宜,因此她的痛苦表情,明顯地緩和了下來,呼吸稍平順了些。

  待到救護車送醫之時,緊急進行斷層掃描,腦部竟然未有受損。回想起來,這實得力於第一時的研判與搶救得宜,使得腦部沒有長時缺氧,也就避開了長期癱瘓的重大危機。

  • 熱能平均傳導得宜:本來以為老人失眠乃是常態,後來發現:師公因氣血衰弱,經常熱能積在頭部,上半身盜汗,膝蓋以下卻是冰冷,導致她兩日過度亢奮,經常笑不可遏,兩日轉為低沉,變得無精打采。如此惡性循環,長期睡眠失調。我們為她泡腳、熱灸或進行紅外線照射,雖然稍有改善,但是時效甚短。最後竟然是運用烘被機,烘暖腿、腳與膝部,帶動了血液循環,讓熱能傳導遍身,體質大為改善,睡眠品質因此而大有增進,也不再有亢奮與低沉交替的情緒現象。

  • 其他保養措施得宜:例如,

  1. 請劉德芳老師定期為師公整療,秀雲定期為師公泡腳,湘雲與阿畫則每日為師公沐浴更衣,並以精油悉心按摩,因此通塞除瘀,舒經活絡,滋腎明肝,並大幅改善血液循環。這使得師公雖已老邁,依然容顏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大多時候都能維持身心的舒適。

  2. 這三年來,師公雖已無法自主站立,但湘雲與阿畫還是扶抱她起床用餐、排遺,讓她扶著助行器短程行走。其後臂力更衰,她們依然扶抱著師公倒退而行,讓師公順勢往前行走,哪怕幾步都好,絕不讓師公整天臥床。每天還帶她到搖搖機前,搖動下半身15分鐘以上,以增加活動量與下半身的肌力。直到臨終前兩個月,才因其過度虛弱,而讓師公在床上接受餵食,並定期更換尿布。

  3. 在師公進食功能逐漸喪失之時,幸有筆者的高中同學蔡碧珠女士,提供「沛泉」,可由用口腔黏膜吸收,她還長期布施「天茶」,可供師公緩緩嚥下,還可大片塗抹在師公肌膚上,使其皮膚細胞吸收養分。

  • 安寧緩和醫療得宜:桃園醫院安寧病房施子健主任帶領的醫護團隊,及時施以緩和醫療,遂使師公的水腫消褪,感染獲得控制。施醫師更以止喘、止痛的適量藥劑,讓師公的不適感減到最低,最終得以「身無病苦」,而在輕安喜悅之中維持正念,安詳往生。

 

   **   **   **   **   **   **   **   **  

 

  照護師公險些失敗的最大危機,就是:差點與「安寧緩和醫療」擦身而過。

  再悉心為病人的意願與處境設想,都還是會有思考上的盲點。而對安寧緩和醫療的知識貧乏,正是筆者在內的許多病患家屬,醫病思考的盲點所在。筆者一向以為,安寧病房純為癌末病患施設,完全沒意會到,法令早已變更,安寧病房已可為八大「非癌疾病」,提供適切的緩和醫護。

  由於個人十分不捨得讓師公的色身疼痛,自不免擔心侵入性治療與眾多藥物的副作用。這使筆者平素大抵將照護主力放在自然療法,並且期待師公能在道場裡壽終正寢。然而筆者卻忽略了: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極限,應該善用中、西醫藥與自然療法,以免延誤病情;而安寧病房,也可以為師公提供一個(較諸安住在道場裡)更為安全、舒適的醫護與居住空間。

  好在師公的福緣深厚,照量法師於6月下旬見到筆者的臉書貼文,談及師公病情,連忙來訊提醒筆者,照片上的師公臉部看上去有些水腫,若是發燒,可能已有肺部感染。若非照量法師及時提醒,筆者很有可能一味使用自然療法,而卻耽誤送醫,導致感染擴大,讓師公在莫名發燒中惡化病情,卒至不可收拾!

  此外,桃園醫院安寧病房照量法師與黃美惠護理長的及時相助,讓筆者對安寧療護的觀念與做法,有了更為完整的認知。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將「力求病人舒適」當作重要目標,這讓筆者內心驅除了侵入性治療的巨大陰影。施子健主任領導下的醫護團隊,及時施以抗生素治療,遂使師公的水腫消褪,感染獲得控制。他並且以白蛋白營養劑,以及止喘、止痛的適量藥劑,讓師公的體能增強,不適感減低,最終得以「身無病苦」,在輕安喜悅之中維持正念,安詳往生。

  還有,筆者於臉書貼文,與出版本部追思集的動機相同,主要是想即時分享照護師公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用供其他長者、家屬或修道人卓參。但是萬萬沒有想到,臉書貼文所獲致的醫療建言,竟然成了師公在關鍵時刻的救生圈!

 

三、「慧命安養」的考驗

  以上,對「色身照護」的經驗作了大略回顧;接下來,談談「慧命安養」的考驗。

  師公對於「一心念佛,於臨命終時,必得仗佛慈力,往生淨土」,可以說是深信不疑。正因如此,所以隨深信而生起的切願、篤行,也就格外紮實。當然,修行是一件以「初善,中善,後亦善」為目標的心靈工程,從發心端、過程端到結果端,只要一個卡榫沒有栓緊,就很有可能偏離了原訂目標。也因此,從深信、切願的發心端,到念佛篤行的過程端,既然已經做得「到位」,那麼,結果端的修行目標,就必須作出具體檢核。

  師公對自己的修行,依於慈雲遵式「淨土發願文」,而有相當清晰的兩項目標:

  一、「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二、「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1

  為了達致第二項目標,她將《九品蓮臺圖》小冊子取來,周而復始地點了四次(可能有五次,但我看不清楚色筆層次,姑以四次計),總計大約唸了2千萬聲佛號。點完還意猶未盡,在最後的空白頁上,再用藍色與紅色筆自行圈點。難怪她非常自信,認為自己未來必得「上品上生」。

  「佛及聖眾」的垂手接引,吾人無法以凡夫肉眼觀見,那麼,凡夫肉眼所可具體檢核的,當然就是第一項目標了。

  然而,即使是第一項目標,依然是十分地高難度。很多人對於修行,有著過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成功的修行者,必然可以「預知時至」,「坐脫立亡」,「羽化而登仙」。殊不知,從《阿含經》所述以觀,許多阿羅漢與賢聖僧,都還是得面對色身的衰朽,有的陷入極大病苦之中,有的因痛不可忍,擔心退失,而以自殺方式辭世。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甚至慘遭暗殺而死於非命。就連本師釋迦佛陀,臨涅槃前也是色身衰敗,肢節鬆動、背痛劇烈。

  還有,佛教界中許多「檢核該人是否高僧」的觀念,也實在是相當奇特。例如:認定高僧必須「肉身不壞」,「坐脫立亡」,若是荼毘,則必須燒出各色舍利子。這些將「特例」視作「常態」的愚昧觀念,往往導致僧人死後不得安寧,徒眾則戰戰兢兢以等待奇蹟,有的甚至壓力大到必須捏造、作偽。事實上,各人如何命終,死後如何呈現,這都各有因緣。在《阿含經》中,即使有的阿羅漢,能夠「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三昧真火於空中焚燒色身,「天雨舍利,繽紛而下」,但佛陀也從未將這些神變,視作檢核高僧的「標準規格」。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作為一位平凡的修道人,師公對彌陀法門既然篤信不移,也就給自己設定了高難度的目標。於是,即使積四十年以一心念佛,各種考驗還是會接踵而至。特別是,當她在面對「老、病、死」這門艱鉅的功課時,確曾經歷了一些心靈層面的驚濤駭浪。

  例如:師公於民國七十年,曾以居士身在屏東泰明寺捐款安單。在那裡,她接受了一位老師父的修行模式──向菩薩卜杯,來決定自己誦念幾遍「大悲咒」。我雖不喜卜杯求籤,但也並未即時攔阻。於是,她有很長一段時日,為了達成卜杯得來的數量要求,過度精進到精力透支。待到我發現不妙時,她已煞不住車。好在有一天,她自己似乎也意會到,那是不當的外力干擾,因此於一夕之間,將兩片杯筊扔出房門。這才解脫了另類空間的不當牽制。

  還有,在逐漸老朽的好長一段時日,師公曾告訴我,她為魔境干擾所苦。但我竟然以為,這只是她的幻覺,於是依「念佛三昧」的原理告知:「您平素專意念佛,眼前都已能夠金光晃耀,並且獲致各種境界感應,既然如此,請您持續念佛,魑魅魍魎必當閃避。」

  然而我卻忽略了一點:老朽的色身,宛若「有了罅隙而容易滲漏的陶器」,可能會被負能量滲入。這即是經中所說的「蘊魔」,即便真有外魔趁隙而入,其根源也是來自「五蘊弱化」,因此須從根源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教她「繼續念佛」。當其時,我應該做的是,立即敦請有正見與正念的學友陪伴她,不要讓她「落單受欺」。

  還有,那些負能量體,最喜歡的是髒、臭、亂的環境,所以,我們必須隨時讓長者的寮房保持芳香潔淨,好讓它們無隙可乘。

  師公極愛潔淨,所以寮房沒有髒、臭、亂的問題。但由於我疏於陪伴,也未能積極找人陪伴,於是導致了如下後果:師公雖然努力念佛,卻極孤獨而無助地面對著蘊魔的干擾;由於對這些干擾產生抗拒與疑慮,這些負面情緒就更是如磁石吸鐵,無法與負能量體徹底脫勾。這樣長久下來,她的知見也一度出了問題。只要身上哪裡稍有不適,就認定那必是「魔力干擾」。於是她幾乎對念佛的效力,產生了相當程度的信心動搖。

  尚幸晚近三年以來,有了湘雲與阿畫無縫接軌地全天候陪伴,勤於為師公沐浴更衣,讓師公的寮房保持高度潔淨,我也適時提供沉香與精油噴霧劑,好讓空間保持芳潔。久而久之,師公終於徹底擺脫了蘊魔干擾的陰影,安然度過了晚年,並且重拾了對念佛的信心。

  像這些心靈層面的驚濤駭浪,歸根究底,依然還是來自我的過失。原來,師公的佛學知見,一直停留在筆者初學佛的時代──只要一門深入,一心念佛。爾後我忙於法務、公務、教學寫作、社會關懷,未及向她詳述整體佛法。總以為師公既已在佛號中安住身心,又有類同「念佛三昧」的冥契經驗,必能以此安身立命。殊不知,前端的知見若稍有偏差,那就好像是卡榫略有鬆動,後端的鐘擺效應,是相當驚人的!

  好在師公長期於淨土法門深耕易耨,深信、切願與篤行的功夫紮實,再加上她秉性淳厚,事事為人設想,這才使她毅然挺過難關,邁向淨土坦途。

  像這些修行過程中的挫折體驗,若能誠實揭露,當可讓其他修行人引為借鑒,避開險途。倘能因此而饒益行人,則師公生前也就不枉承受這些磨難了。

 

四、檢核修行目標

  回到前述第一項修行目標來作檢核──首先是「預知時至」

  師公從四十年前開始,就出現嚴重頭暈現象。嚴重時連吃一餐飯都無法完成。爾後雖漸有改善,但她深恐色身衰病,會帶給法眷與親眷諸多累贅,因此一心求取早日往生。她早早就前往相館攝影,將追思場合安放的相片裝框備好,還將往生衣物、戒牒、九品蓮臺圖等一併備齊,放在特定紙箱之中,以備不時之需。這樣急求往生的意念,導致她有兩度自覺「時至」,請我們為她助念,送她一程。其結果當然是──什麼也沒有發生。

  近三年因衰朽益甚,她不祇一次無奈地說:

  「怎麼辦?都走不了呢!」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趕緊往生?」

  筆者每次都回答云:

  「請您不要著急,安心念佛!時候到了,菩薩就會接您到淨土去。」

  後來,筆者意會到,更根源的心理障礙,其實來自師公對我們的慈心護念──她極不願成為大家的累贅。於是,筆者「對症下藥」,不但時作如上軟言慰喻,並且再三強調:

  「您是我們大家的心肝寶貝!看到您,我們就無比歡喜!」

  「您是菩薩的心肝寶貝!因為您數十年來一心唸佛,還將心愛的女兒施捨出家,您的生活言行也非常嚴謹。依您念佛、布施、持戒的大功德力,菩薩肯定是會帶領您到淨土去的!」

  她每聽到這句話,臉上就會綻放出愉悅的笑容。這種對師公深度的疼惜之情,燃起了她的生命意志,讓她感覺到了「活下去的價值」。「您是菩薩的心肝寶貝!您是我們的心肝寶貝!」這在她的風燭殘年,可說是最佳、最有效的安慰劑!

  及至最後一次住院,她可能已篤定地「預知時至」,但是,「不願成為累贅」的心理負擔,反倒驅除殆盡。幸福感與安全感,使她坦然接受來自各方的照護與祝福,不再流露出「希望快點出院」或「希望快點往生」的急切神情,平和、清明而慈藹地安住於每一個當下,直至壽終正寢。

 

  其次是「身無病苦」

  個人身兼師公的法眷與女兒,護持師公的最大心願,就是協助她於老朽之年,增加心理的幸福感(因此稱她為「菩薩的心肝寶貝」),減低色身的不適感,讓她得以達致「身無病苦」的目標。

  尚幸如上所述,醫護人員、師友、眷屬與看護的善緣和合,使得師公確乎於晚年期間,除了幾次住院治療之外,大體過著「身無病苦」的怡然歲月。重要的是,就在臨終前數日,色身雖難免因輕微水腫而稍感不適,但是,她並沒有承受劇痛,且在面對醫護人員、師友、眷屬、看護與訪客時,除非正好安眠,否則總是眼神清徹,容顏安詳,表情和悅,嘴角甚至掛著微笑。

 

  最後是「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依前述臨終和悅之外相,以檢視其內在意境,大約可知,師公平時專意念佛的三昧力,在關鍵時刻,終於派上了用場。臨終前十餘天,她業已體力耗竭,連抬手、吞嚥都非常吃力,但湘雲發現,她的右手指經常微微撥動,那恰是她夙昔以來,「撥動念珠以念佛」的習慣動作。其念佛之綿密,可見一斑。

  一位正見與正念甚強,弘法利生甚受歡迎的法友,在師公上生當日清晨,於臉書來訊告知:

  「末學一想到老法師,心眼所感受到的,是無量的白色與金色光明和喜悅。老法師心識極度輕安自在與喜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末學甚少與外人說三道四,……乃決定與法師分享自己的心得。

  照量法師於本(8/26)日上午以Line惠知如下訊息:

  「師公雖有用一些止喘藥,到最後還能維持警醒,應該是說比平常更醒。由此可以感受到師公堅毅的性格,以及師公念佛的功力沒有因病考而喪失。末學很榮幸可以在師公生命末期時在旁學習,師公最後內在力量的展現,堪為修行人的典範。

  善哉,善哉!兩位法友前後捎來的法語、愛語,恰可為「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這個高難度的目標,下了兩則檢核式的註腳,也為本篇導讀,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107.8.26,於景英樓

 

註1:宋•慈雲懺主遵式大師著《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中之發願迴向文。引自元•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佛事》,字句略有調整。(CBETA,X74, 60c;R128, 120b;Z2b, 60d)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