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述往事 缅懷恩師
楊福儀(妙華佛學會資深教師)
慧瑩法師圓寂了。我內心實在悲痛萬分,難過得決非語言筆墨所能形容。四月二十三晚上七時左右,接到了陳瓊璀老師的電郵,標題寫著「慧瑩法師圓寂」,我一時之間無法接受傳來的噩耗,淚如泉湧,痛哭失聲,理智頓失。良久才打開信箱,細看內容。師父是啟我慧命的導航者,法身父母,恩重如山,他的示寂,對我等弟子來說,實有萬般的不捨!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平常事,學佛人應是了無罜礙,但當時確是被情感掩蓋了理智,控制不了自己。稍後回覆電郵,告訴陳老師我會回香港參加師父的葬禮。當天晚上,獨自一人坐在蒲團上,至誠念誦 《金剛經 》迴向師父,請他護念有情,返回人間,說法度生。漫漫長夜裏,我無法入睡,思緒十分零亂,心情無比沉重,師父的音容風貌旋繞在我的腦海間,片段片段的往事浮現出來……
自 1993 年移居澳洲後,我與慧瑩法師一直都有保持聯絡,不時用書信,間中用電話。當我回港時,也一定到大圍法雲蘭若,向他請安及暢談近況。記得師父在我移民時曾贈送我一幅莊嚴清淨的釋迦牟尼佛像,我一直掛在書房的牆壁上,每天禮佛、看書或寫作時,看到了祥和自在的慈顏,心靈倍添安慰,增長我對佛法的信心與力量,從心底裏是多麼感謝師父的瑰贈。有形的佛像尚且令我生起深刻的感恩情懷,更何況是無形的慧命!我感念師父的慈風德範、法乳深恩,慚愧的是無以為報!
何翠萍師兄於數天後給我電郵,想我寫一篇文章紀念師父,我當然義不容辭答應她,不曾考慮自己詞句笨拙,不會寫出一篇好文章來。因此,本文衹是隨想隨寫,就慧瑩法師與我的往昔因緣,以及存在我心目中恩師的學養風範來敘述數點,以表白我對師父的讚歎與懷念。深深覺得,師父對我等弟子的恩澤,如海樣深,是不可稱量的。
善護念後學 恩情似海深
回首前塵往事,很慶幸能有機缘受教於師父座下,學習純正的佛教思想,奠下穩固的根基,使在無數的生命長流中受用無窮。這些年來,師父很關心我、愛護我。在法義方面,以及我在澳洲的一切弘法活動、所接觸的道場、人事、所遇到的順逆缘,都會向他請益及報告,他都不厭其煩的聽我細訴,並給我寶貴意見和忠告,讓我抉擇與取捨。正因如此,我很多時下筆寫上三數頁紙來傾訴心聲,他都認真地一一回應。有一次,我對師父說及澳洲佛教的現狀,並提到在此弘揚導師思想的困難處。在回函中,他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焦點及分析原因,而且給我建議和鼓勵。還記得他將佛教的現狀歸納來說,在理論方面,不出真常唯心,有自性,有實體;在形式方面,供天,禮懺,普佛,祈福,消災,度亡,往生西方。師父又分析其理論是近於玄學,形而上學,而形式則近於神教。
無論在書信或言談中,師父時常讚歎印順導師的智慧,說導師深入三藏,博究各宗之餘,特別推崇中觀、般若、原始阿含,依人而向佛道的人間佛教。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我說:慈悲方便是需要的,但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一個不小心,可能「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他說唯有先在佛法上打穩基礎,堅定正見正行,擇善而固執之,還要慎思明辨,凡事要用雪亮的眼睛細察清楚,清明的心智深刻體會,才不致浪費寶貴的生命,包括體能、精力和時間。師父還說,依印老的治學方法,信得過是最穩妥的。甘露充盈於內,自然流溢於外,可以普利法界有情,您的生命永遠是無比的充實啊!每次翻閱信件至此,我都覺得非常感動,因為在字裏行間中透露出智慧與慈悲,他老人家是多麼護念後學,諄諄善誘,怕我們在千花齊放並複雜的佛教現狀中,站不穩當而隨俗飄流,從而迷失正確的方向。師父善導的語言,是何等的扼要和踏實!
智擇出家路 為法不惜身
慧瑩法師是在一九五九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出家的。法師自幼跟隨姑母生活,發心茹素,皈依佛教,可說是在佛門中成長的。他時常聽經聞法,所學的都是真常唯心思想,但是一直未有興起出家的念頭。師父曾說自己學佛很早,出家很晚。直到四十歲,他出家的因緣終於成熟,在印公門下剃度出家,自此之後便將身心投入佛法大海中,做一個如法如律的修道人。
我覺得這是一個十分殊勝的因緣。因緣相當奇妙,但一定是有因有缘,不會無因無缘的。聽過有些學佛人,想發心出家,但明師難遇,相應道場難求,久久未能如願,可想而知出家是要有福德因緣的。倘若能遇到善知識,依止出家,學習正法,如此的人生是無憾的。師父的一生中,年青時曾親近過很多高僧大德學法,但真正受到思想熏陶及影響至深的是來自兩位法師:印順導師和遠參法師。如今兩位法師早已圓寂多年了,但他們對慧瑩法師的啟發是深遠的,糾正了師父早年所學的真常本體思想。師父在一九五八年毅然放棄優薪的教職,隻身到台灣親近印順導師學法,繼而出家,在我看來,真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師父曾說:「沒有導師,就沒有慧瑩……親近導師、看導師的書,我的思想被改造,變得積極樂觀……」師父說法時,常常提到導師的法語:「真正的修行是無限的奉獻!」亦即是奉獻三寶、奉獻眾生,師父做到了。身為慧瑩法師的皈依弟子們,也可套用師父的言語:「沒有慧瑩法師,就沒有我們!」我常時飲水思源,永遠不會忘記師父對我的恩德。
令我大為感動的是師父那學法的勇猛精神。還記得師父說過他在廣州如來庵聽遠老法師講課時,曾經試過十天沒有吃飯,那時是一九四六年,戰後的生活是相當艱苦的。雖然餓了十天,但師父如常一樣聽經聞法,沒有中斷,不以為苦,隨遇而安,這應該是法喜與精進的力量支撐著色身吧!現時的人,包括我在內,恐怕沒有這份能耐和堅持。還有,一九四八年師父在香港時,曾親近法舫法師,聽他講課一個月,每天趕著筆錄講課內容,交給法舫法師過目,以至手指關節變了形也在所不惜,續寫直至完成。現時我們能閱讀到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一書,便是師父昔日的努力成果。師父真的能做到為法不惜身!
身心皆嚴淨 不染如蓮華
在我的心底裏,慧瑩法師是一個模範的出家人,用「清淨莊嚴」四個字來形容他是貼切不過的,猶如蓮華一樣的潔淨無染。他將身心完全安放在三寶上,律己甚嚴,淡泊自甘,不慕名利,唯道是務。衹要到過他借住的地方法雲蘭若的人,都會意會到他那純樸、簡單的修道方式和刻苦、知足的日常生活。他沒有將信眾的供養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而是為他們廣種福田,將供養金如數轉給其他道場作弘法、教育及慈善的用途,直覺得這動機是良善、純淨和慈悲,其意義是深遠的。很喜歡師父在法雲蘭若門口撰寫的楹聯:「法王大慈悲,眾生皆歡喜;雲雨遍天下,大地普清涼。」這一楹聯不正是師父的慈悲宏願與普利有情的心情寫照!
猶記得十幾年前我曾寫過《僧之頌》敬獻慧瑩法師,作為法供養,以表揚師父那以法為命的精神,並感恩師父引領我們踏上清淨的正道。中段是這樣寫的:
……兩袖清風的飄逸,蕴含著不捨眾生的精神,喜見在人間,日復日,年復年,利生志業的行列上,耕耘、播種,從不間斷。
面對逆缘,無怨無悔,攝化有情,不疲不倦,
紅塵俗世中,散發出點點滴滴的希望!……
想起《僧之頌》,想起師父,我情不自禁又再熱淚盈眶,彷彿失去了精神的依怙!
透徹釋般若 善演繹法華
般若與法華,是慧瑩法師畢生著力弘揚的兩大法門。導師著重般若,遠老特重法華,兩位法師都是智悲無礙的菩薩行者。從師父講解的《金剛經》、《心經》和《維摩經》,感受到他對般若有很透徹的領悟,最難得的是他能深入淺出,用淺白易懂的語句來表達甚深義理,引導我們建立正知正見,從而對般若的修習有所掌握。缘起性空的道理是不容易理解的,師父常說,菩薩行者必需修習離相無住的般若慧,再加上大悲心,方能支持。除大智大悲外,更要有大願力、堅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我時刻不會忘記他的教導,可歎的是自己根鈍慧淺,毫無成就。
至於師父演繹的《妙法蓮華經》,秉承了遠老的特見,也會通了般若思想,更是精采萬分。大多數人都是用真常唯心、佛性本有思想來解釋該經,殊不知在 <方便品>中明確地說出 「佛種從缘起,是故說一乘」。師父時常囑咐我們,修學佛法要按部就班,穩步前進。如沒有在佛法義理上打好基礎,初學法華,若衹重視一乘,開權顯實,是相當危險的。他指出《法華經》的宗旨雖然不是專門講空,但是經文很多處都是與空相應。故此必須先依般若徹底觀空,掃蕩一切情執,然後受持法華,長養一乘信願,廣修一乘無量功德,精進勇猛,無止境的趣向一乘大菩提,才能圓滿成就一乘佛果功德。
精勤修學法 薪火續相傳
師父的色身雖已離開我們了,但是他的法身慧命永遠活在我們弟子的心底裏。如今,我們應該抹去淚水,重拾心情。他遺留給我們的智慧書籍和講錄,甚為珍貴,我們要好好研讀,並效法師父那以法為命的精神,相續他的事業,堅定菩提願心,踏上菩提大道,實踐菩薩願行,切勿懈怠放逸,畏懼佛道長遠,要精勤修學佛法,方能承擔師父的遺志,報答師父的深恩。
太虛大師曾說:「但願眾生為菩薩,太虛願作再來人。」印順導師也說過:「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正覺之音而獻身。」我深信,師父一定會秉承師志,不捨眾生,重返人間,繼續做菩薩利生事業的。末了,我僅以下列十數句的文字,再表達我對師父無盡的景仰與感恩:
吾師示寂 無限感傷
懷念良師 慈恩浩蕩
諸有所作 皆為佛教
奉獻三寶 為法為人
戒行精嚴 定慧熏修
善根深厚 廣結法缘
熱忱弘法 培育人才
言教身教 常在說法
學養德範 高如須彌
安貧樂道 不染俗塵
透釋般若 善演法華
愍念眾生 悲願無窮
思想啟發 至深至鉅
醍醐妙法 扣人心絃
師徒情誼 銘記心內
法乳深恩 誓言不忘
龍象法將 常存典範
身心俱寂 永恆景仰
殷切祈願 重返人間
說法度生 再續淨缘
二0一三年五月二日寫於悉尼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