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期勉:不變隨緣——大陸佛教學者楊曾文教授來訪
法程/報導
九十一年五月六日下午,刻在中華佛學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的中國大陸資深佛學研究家楊曾文教授蒞臨本院,與昭慧法師晤談甚歡,並於晚間向全體學僧作了一個半小時內容精彩而節奏緊湊的演講,綜論「中國佛教的民族化與禪宗」,將佛教之所以為中國人接受的幾個關鍵性原因、禪宗以外各宗派之特色以及禪宗的特色(包括副作用),作了非常宏觀的介紹。聞者咸皆法喜充滿,深深領受到楊教授學養的精湛,以及敦厚長者的風範。
91.5.6 楊曾文教授來訪,合影於法印樓前「歡迎楊曾文教授蒞臨本院」海報前
(左起:耀行法師、德吉卓瑪教授、楊教授、昭慧法師、性廣法師、彰妙法師)
楊教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博士後導師,專精於日本佛教史與禪宗,有豐富之相關著作,極受學界之重視,而且桃李滿天下,甚受學生的愛戴。他於演講時,自述此番的弘誓之行,是本次來台講學之後在佛教界走訪的第一站。原因是:
一、本次來台之初,見到本(第五)期《法光學壇》刊載昭慧法師的〈撰寫《佛教倫理學》的教證與理證〉,不禁為之讚歎,並思考:如果我要撰寫《佛教倫理學》,會從哪裡寫起?他並幽默地說:由於昭慧法師的《佛教倫理學》在大陸甚受重視,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大陸將會出現「盜版」的《佛教倫理學》。
二、學界人士不便介入教界行事,但有「下判斷」的能力。他對昭慧法師的「佛門兩性平等」運動給予極高評價,並認為大勢已因此形成,不可能再逆轉過來。因此他想要知道弘誓學院的當前情況與未來走向。
演講結束後,有半個小時的問答。由於無人發問,楊教授乃主動問三個問題,分別指定由昭慧、性廣法師回答。
一、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與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差別何在?
昭慧法師回答:
前者為對治中國佛教末流的「死鬼佛教」傾向,而對應命名以「人生佛教」(以「生」對「死」,以「人」對「鬼」)。而重「死鬼」又與殷商以來漢人的「人死為鬼」思想,以及儒家的「厚葬久喪」文化有關。後者的「人間佛教」並非推翻前者,而是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考察,發現佛教之變質不祇自中國始,其實在印度流傳中的佛教,已有「天神化」甚至「鬼靈化」的傾向,故將佛教從「他方」(包括天界與他方淨土)拉回「此間」,從神異的岐路拉回到平實的正途,是以「人間佛教」有「場域」的意涵,也有就著「人」在知、情、意三方面的殊勝性而加以陶煉的修道意義。
二、性廣法師在著作中提出「人間佛教禪法」的觀念,請問:這是否有可能對中國諸宗派的修行法門兼容並蓄?
性廣法師回答:
他個人對中國的禪、淨二宗其實充滿感情,初出家時亦從此二門入。他之所以又兼習南傳禪法,目的並不是揚棄漢傳佛教,而是想從此中學習人之所長,以充實漢傳佛教修行法門的內涵。中國非無禪境高深的聖僧大德,但是修行的階次在文獻中並不明晰。譬如兩人以拳術交鋒,當然是要迅即出招接招,而不容其按步就班打一套拳。但高手過招原非初學之所能契及,初學拳法,還是要從「蹲馬步」學起。所以他提倡「人間佛教禪法」之時,並非欲揚棄中國宗派,反而是有心要在此中汰粕存菁並建立次第的。
三、昭慧法師率領之下的佛教弘誓學院,未來是否有發展計畫?
昭慧法師回答:
他原先就無「創建佛學院」的生涯規劃,只是因緣聚會,一群學生來此掛單,為了讓他們於佛法中三學增上,說法乃成義不容辭之事。因思:「大戶」佛教團體自有其教育機構,不勞我人操心,但「散戶」寺院之人丁稀薄,子弟留住不易,出去受教育又怕「有去無回」。我們既然要對學眾說法,不如擴大聞法的機會,讓一般寺院的徒弟們,能在兼顧常住的條件下,每月抽幾天來此進修。未來也並沒想到要如何「發展」,因為「人到無求品自高」,「發展」經常牽涉到「人」與「錢」。讀書人不好意思向人開口談錢;而建築與事業若太過龐大,亦勢必要為了撐持門面而安撫住眾,如此一來,是否還能維持現在這樣嚴格教導的品質?
楊教授聞言,乃以「不變隨緣」贊許並勉勵昭慧法師,期其在既有原則「不變」的前提下,能夠「隨緣」發展弘誓法務。
——刊於九十一年五月十七日第二十期《佛教弘誓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