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理性、反思--印順法師思想的特質
宣方(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
印順法師的學術貢獻,他最大的成就領域,就是對印度佛教史的研究。例如,他對於原始佛教的研究,在漢語學界可以說是獨步天下,連國際學界最權威的日本學者水野弘元,也推崇他的《雜阿含經會編》:「其評審、確實及其整合等點,都遠遠超逾于日本學者的論說」。他的原始佛教研究,不僅有傑出的學術貢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顛覆了傳統中國佛教輕視原始佛典、貶斥其為小乘的立場,讓佛教界意識到其實這是根本佛教,是佛法的根底所在。
進而言之,在全球化時代,印順法師思想的平等、理性、反思的精神,可以為佛教內部各傳統間的平等對話提供借鏡。東亞佛教傳統上以大乘自居,視南傳佛教為小乘,這在今天與南傳佛教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的情況下,恐怕也會遭遇到尷尬。而印順法師對於巴利佛典和大乘佛典各自得失的持平之論,有助於各佛教傳統內部的理性反思和彼此的相互借鑒。舉一個切近的例子,現在北美印順基金會的理事長便是南傳佛教權威學者菩提比丘。
印順法師對中觀思想的闡揚更是大家熟知的,也同樣具有國際水準。例如,由他口述大意、昭慧法師執筆寫就的《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對法比學派鉅子Lamotte、平川彰等大師的立論加以評破,卓然獨成一家之言,受到國際學界的重視。
中國佛教史研究不是印順法師關注的重點,但是他偶爾為之的《中國禪宗史》卻贏得日本學界的高度重視,破例授予他博士學位。
漢語學界如此受到國際學界重視的學人,恐怕寥寥無幾。比如被漢語學界幾代學人奉為典範的呂澂先生,迄今仍然是國際學界所陌生的。今年二月,我在新加坡參加一個大型國際佛學會議,台灣林鎮國教授的論文寫呂澂,竟然要從「呂澂是誰」介紹起,可見國際學界對於漢語學界的典範是何等隔閡。再比如,被我們尊為國學大師的季羨林先生,在國際學界其實也是知者寥寥。被我們推崇為國學大師級的人物尚且如此!所以,像印順法師這樣受到國際學界的重視,簡直是個異數。當然,學術為天下之公器,有其內在的價值尺度,不以一時之風評為轉移,國際學界的重視與否,都無損於他們的道德文章垂範後昆。
印順法師關於大乘三系的分判,也是他重要的創說。我同意樓先生所論,如果把三者看作前者消歇、後者興起的前後更替關係,是有問題的。但我覺得印順法師所論,是認為在大乘佛教發展的過程中,初中後三期這三種形態都存在,只是各期有重心的轉移;而若追尋三者的源頭,則都可以回到《阿含經》。至於如來藏系思想對於中國佛教的影響,禪宗對於如來藏思想的理解和詮釋,這都可以再檢討。
印順法師的另一重大理論貢獻,就是人間佛教思想。方先生推崇人間佛教思想是禪宗之後中國佛教最大的理論創新,我深有同感。而在人間佛教的思想譜系中,印順法師毫無疑問的是太虛法師之後最重要的理論家,他對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詮釋,比太虛法師更深入、更系統。
在當代漢傳佛教的實踐中,不僅人間佛教運動先驅人物所批評的種種弊端仍然存在,連打著人間佛教旗號的各種實踐探索,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流弊,更不用說一些寺院把人間佛教的口號當作世俗化、庸俗化的遮羞布。教內外因此出現了一些否定人間佛教的聲音,甚至有些人不問青紅皂白,把這些弊端歸咎於太虛、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這當然是很荒唐的,不要忘了,面對台灣佛教花團錦簇的盛況,正是耄耋之年的印順感慨的「佛教在繁榮中衰落」,這是非常值得當代人間佛教行者自警的一個提醒。我覺得,印順人間佛教思想的批判理性和自我反思精神,對於當代人間佛教實踐者自我糾偏,與庸俗化、商業化的佛教劃清界限,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思想資源。
最後談兩點個人體會。第一,印順法師是初中文化自學成才,一門外語都不通,但卻取得如此卓越的學術和思想成就,這與他「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論創見是分不開的。就我個人而言,受益最深的也是這部分。今天大陸許多佛學院學生的文化程度,也還只是初中水準,相信這一方法論典範,對於他們可以有莫大的激勵。
第二,由於近水樓臺之便,中華書局版的全集我更熟悉一些,中華版不能算是足本,但堪稱是善本,較原版在編校品質上有很大的提高。以大家熟悉的《中國禪宗史》、《太虛大師年譜》等書為例,中華版訂正了原著中的史實、書名、人名、年代換算等訛誤,今後再引用這兩種著作,不參考中華版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