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觀精神之再現——印順與達賴佛學觀點之初步對比
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在印順法師的佛法判攝系統中,西藏佛教屬後期秘密大乘佛法,除了「梵化」外亦走向「俗化」乃至「低級」趣味發展,而引發他的反思與評判。1但這樣的評斷未必得到藏系佛法人士的認同,如此看似印順佛學和藏傳佛教有著一定的鴻溝。
事實上,印順對後期秘密大乘佛法之評價,若以持平、開放態度看待,未必難以取得共識。如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身為藏傳佛教最高領袖,其諸多佛法見解之精神和印順是相當一致的,以下略舉數例:
一、著重人性共通特質
達賴在各種場合及著述中不斷強調人類基本價值,此包括仁慈、同情、正義、寬恕、和平、利他等,認為先做一個人,再來談做一個宗教人,而不是本末倒置,做一宗教人的同時忘失了身為人的本份及責任。2他多次強調俗世倫理觀(secular ethics)的重要,認為在共同人性(common humanity)的基礎上,我們可以不用憑藉宗教原則或信仰來培養基本人類價值,而把倫理觀建立在人性上(grounding ethics in human nature)。3
二、以平凡自居
達賴喇嘛在西藏人的地位崇高,既被視為是「活佛」,也被當作是「觀世音菩薩」轉世,但達賴始終以一位平凡的佛教僧侶自居(a simple Buddhist monk),4認為他雖是一個宗教人(man of religion),卻不認為單憑宗教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5
三、開明看待新知
今日科學知識推陳出新,傳統宗教觀點備受挑戰乃至威脅,以為科學易於破壞信仰;然而達賴不只不抗拒反而熱情擁抱科學新知,他不以傳統所說為是,反倒認為科學對宗教信仰能有一定助益,而對科學研究保持開明態度,甚至認為科學所證明的事實若與佛教的理解相衝突,佛教必須隨著作改變,而永遠接受與事實相符的論點。6在此同時,達賴喇嘛亦認為科學有其局限,認為科學之不足可以從佛法中得到一定的啟發,這也因此二十年來他持續推動科學與佛學對話,7積極出版相關著述,試圖回應科學界探索的問題,不卑不亢表達佛法對世界、心靈、生命、時間等的觀點。8
四、理智優先於信仰
達賴喇嘛認為理智判斷當優先於經典記載,人類應依理性和邏輯作驗證而不是僅僅透過信仰。9達賴表示西藏佛教是印度佛教那爛陀(Nalanda)學統的直接傳承,而那爛陀所強調的佛法修學進路,不僅僅在於信仰虔誠,同時也必須透過嚴密探究(critical inquiry)。達賴稱此進路為「理智者之道」(way of the intelligent person),乃為眾多那爛陀大師著作中所共同強調的。10
五、信仰保持懷疑
達賴喇嘛除強調理性外也鼓勵懷疑,曾表示他對基督徒信仰者的助益,即是「種下懷疑的種子」(plant seeds of doubt),而鼓吹健康的懷疑主義(healthy skepticism),認為透過理性及開放心靈的認知、理解,將可堅定信仰和信心。11再者,達賴喇嘛也提倡好奇的懷疑主義(curious skepticism),他在著作中經常表示,科技昌明的時代中,佛弟子當在如實理解的基礎下(on the basis of genuine understanding)領受佛陀教法,以帶著好奇懷疑的客觀心靈來進行嚴密分析和探求道理,在智慧的伴隨中生起信仰(engender a faith that is accompanied by wisdom)。12
六、特重中觀正見
達賴喇嘛承繼格魯派傳統以來中觀為主的思想系譜,和印順法師一樣高推龍樹在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性,而在中觀學背景下,兩人有諸多共同的思想特質,如上述強調理性、鼓勵懷疑、保持開放、重視人文學風等即是。13
十四世達賴喇嘛在現今藏傳佛教中風格、形象獨樹一幟,某個意義而言是藏傳佛教寧靜的改革者,如他改革承傳近四百年「政教合一」制度,而從政治權力退位下來,也表示未來可能不再有達賴喇嘛轉世等,以及試圖恢復比丘尼師的戒律傳承等,這些都可視為是某種革新或創新(雖未必可言革命)。筆者曾為文表示:
達賴尊重卻未必全然支持密續的諸多教法,可知他和印順的觀點未必有非常大的差距;猶如印順仍視「秘密大乘」為佛法,只不過有許多方便施設。況且達賴除宗教師身份外,又為西藏最高精神領袖,背負西藏佛教文化延續的使命,動見觀瞻,若冒然批判自身傳統文化,恐引起更大爭議,特別是現處於流亡階段,任何爭議性言論和作法,將使各教派間產生更大矛盾分歧,所以縱然他思想開明、思維進步,但也只能保守的表達看法,不敢有太多改變或革新。相對的,印順法師學者性格濃厚,並未大規模領眾,而是以追求純正法義為主,所以沒有太多言論上的禁忌或包袱,因此對於佛法的負面發展可直言不諱。14
總之,達賴和印順的佛學見解理應有不少相通類比之處,雖未必能說達賴認同或接受印順的佛法觀點,但相信在理性、開明等前提下,想必亦能相互理解和尊重,15值得吾人進一步深入析探之。
——原刊於作者部落格「心御風行」
註釋:
[1] 如印順在《佛教史地考論》說:「密教為印度佛教之後期,本於真常唯心之理論,融合婆羅門教「多神」「祭祀」「神秘」諸特質所演成者。」(Y 22p51)以及在《方便之道》說:「適於信行人的法門,易於通俗普及,但也容易適應低級趣味而俗化神化,這應該是關心佛教者所應該注意與反省的!」收於《華雨集第二冊》(Y 26p57)
[2] 達賴喇嘛之強調俗世倫理價值可參The Dalai Lama, Ethic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1999.
[3] The Dalai Lama, Beyond Religion: Ethics for a Whole World, Boston: Mariner Books, 2012, p.18. 達賴喇嘛認為內在價值(inner values)是每個人都必須的,但卻未必一定透過宗教。他表示靈性(spirituality)有兩個向度,一者是基本的靈性幸福(basic spiritual well-being),涉及到內心情緒的靭性與平衡,此無關乎宗教而是與生俱來人性之自然傾向(包括追求慈悲、仁慈、利他等),第二是宗教為基礎的靈性(religious-based spirituality),此關乎我們的文化教養以及特定的信念及習慣。達賴作了一個頗有創意的比喻,認為這兩者猶如水和茶,無關乎宗教的倫理及內在價值就像水一樣,乃是生活所必須而維繫著我們的健康和生存;奠立在宗教的倫理和內在價值好比是茶,雖然大部份成份是水,但也包含了茶葉及其它可能調味料(如鹽或糖),使之變得更有營養、更有益,讓我們每天都想喝。只不過茶最主要的成份依舊是水,我們可以不喝茶但卻不可以沒有水,同樣的我們可以沒有宗教,但卻不能沒有慈悲。所以達賴喇嘛視基本人類靈性(basic human spirituality)比宗教更為根本。同前書,pp.16-17.
[4] The Dalai Lama, translated by Thupten Jinpa, The Middle Way: Faith Grounded in Reason,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14, p.2.此書中譯本為《從懷疑中覺醒:《中觀根本論》談起》(廖本聖譯,台北:橡實文化,2011)
[5] The Dalai Lama, Beyond Religion: Ethics for a Whole World, Boston: Mariner Books, 2012, p. 3.
[6] 原文為“If science proves facts that conflict with Buddhist understanding, Buddhism must change accordingly. We should always adopt a view that accords with the facts.” 此外,達賴喇嘛還提到,我們須藉由現代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科學新知,來時時更新(updating)佛教學習課程。以上可見Anne Harrington and Arthur Zajonc, The Dalai Lama at MI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14-15. 達賴喇嘛屢屢強調此一立場,不同著書中都表達相似的觀點,如說:「如果科學分析確切證明佛教某些陳述是錯的,則我們必須接受科學的發現,並放棄那些主張。」見Dalia Lama, The Universe in a Single Atom: The Convergence of Science And Spirituality,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2006, p. 3.
[7] 達賴喇嘛與一些科學家發起「心與生命」中心即從事相關工作(https://www.mindandlife.org),並在傳統僧教育中強化科學新知的吸收(可見http://scienceformonks.org)。
[8] 達賴喇嘛推動完成Science and Philosophy in the Indian Buddhist Classics之套書,中譯本可見達賴喇嘛監製,總集編著小組編,蔣揚仁欽譯,《佛法科學總集:廣說三藏經論關於色心諸法之科學論述(上、下)》,台北:商周出版,2017。
[9] Rajiv Mehrotra ed, Understanding the Dalai Lama, CA: Hay House, 2008, p. 10.
[10] The Dalai Lama, translated by Thupten Jinpa, The Middle Way: Faith Grounded in Reason,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14, p.viii.
[11] Dalai Lama, The Good Heart: A Buddhist Perspective on the Teachings of Jesus, Pub Group West, 1998, p. 45&113.
[12] The Dalai Lama, translated by Thupten Jinpa, The Middle Way: Faith Grounded in Reason,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14, pp. viii, 9 &13.
[13] 對於達賴喇嘛智性生活(intellectual life)簡介,可參Thupten Jinpa, “The Dalai Lama and the Tibetan Monastic Academia,” in Rajiv Mehrotra ed,Understanding the Dalai Lama, CA: Hay House, 2008, pp. 215-229.
[14] 拙作,〈試論印順法師對雙修法門的理解與評判〉,《法印學報》第五期,2015,頁117。
[15] 筆者曾聽聞《成佛之道》英譯者楊泳漢(Wing Yeung)醫師表示,達賴喇嘛對《成佛之道》相當讚賞,當今華人佛教界有此學養之僧人,令他感到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