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自由前提下的嚴明紀律——佛教弘誓學院九六生活座談記
釋傳法
九十六年三月十二日,係寒假過後開學第二天。晚間六時,師生舉行「生活座談」,昭慧法師首先介紹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的編制,也介紹了學院的行政主管,接著開示:
1.學院重視心靈自由,但自由要以「正見」為導、以紀律為輔。希望同學來此「學法」,而不祇是累積「佛學知識」。以本院常住為例:一開始只有依律共住的默契,沒有太多規制,但是後來依於現實狀況,而逐漸產生了許多規範與罰則,頗契合於律典所謂「隨犯而制」的規則。
例如:由於某些學眾經常不上殿參加早晚課,於是開始出現點名制度。由於缺席、遲到只登記而沒有罰則,雖點名亦拿他無可奈何,於是出現了缺席、遲到的相關罰則。有的學眾專找課誦時間出去看病、辦事,於是規定:「凡事假與病假須補誦一卷《金剛經》。」這樣一來,課誦出席率確實大幅提高,學眾非不得已不想請假,以免另找時間獨誦經卷。
同樣的,學院上課期間,希望住宿生按時參加早晚課誦,對課誦應賦予修行意義而認真對待——體會出家生活、維持團體紀律、報施主恩與眾生恩、克服放逸的惰性等多重意義。
2.僧團的可貴,即在於在具足規制的大眾生活中,依律以互相規諫,讓心性逐漸調柔、慈悲、正直。期勉各位同學要接受勸諫,把勸諫者當作善知識,也發願要作一個規過勸善的「善知識」,在生活中「愛人以德」,互相提醒彼此的言行過失。常住眾長期依「現前毗尼」以行,所以逐漸養成了規諫且不背後說人過的習慣。即使如此,尚且有部分住眾會有「突槌」而發人幾句牢騷的時候。但最起碼在住眾的默契中,知道這是「不如法」的。大家來此就學,倘若沒培養出這份默契,聞過則怒,就難怪部分同學見到不如法事,不敢直接告訴當事人。
3.有同學反應:少部分同學對水資源過於浪費。一邊開著水籠頭,一邊洗衣,一邊談話。這令我非常心疼!各位來此就學,點滴皆是信施心血。請常念「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養成節約、惜福的好習慣。
性廣法師開示道:「好的法,不只在精神層面是好,在物質層面也要很好。課誦,並非『本來無意義,而要強行賦意義』。除了昭慧法師所說的這些意義之外,早晨大聲唱誦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因為人身的筋脈運行,在清晨三至五時是走肺經的;而且,以感恩、平靜的心念來唱誦,所產生的微妙色、清淨色,與身體產生共振,對身體好,對大眾好,也充滿著整個殿堂,讓眾人一進入殿堂,就感覺清淨祥和。勸勉大家要以供養大眾、感念施主恩的心情,進行每日的早晚兩堂課誦。」
針對學院課誦內容(一週只有部分時間誦念《成佛之道》偈頌,半月誦一次《佛遺教經》,其他是依傳統課誦內容而行),昭慧法師說明道:「許多人問道:『學院既然承襲印順導師思想,為何不全面誦唸《成佛之道》偈頌或《阿含經》、《般若經》等?』原因是,學院是要與傳統佛教接軌的,而不是要別樹一幟、開宗立派的。我們希望為各道場來栽培人才,而不是把大家套牢在這裡,來壯大自己的行色。即使是在此常住的學眾,也可能因緣際會而到其他道場安住。既然如此,就必須培養學眾『融入傳統佛教之中』的能耐,讓他們不致於對寺院課誦感到陌生,以免『對課誦不熟悉』成為融入一般道場生活的重大障礙;一方面也培養學眾寬容、多元的心胸,以及主持或參與法事的能耐,因為課誦內容倘若嫻熟,那麼你走到哪裡,遇到為信眾祈福祝願、為往生者迴向功德的場合,都能跟得上唱誦的內容,並且執掌法器時亦能中節、合拍。」
學員發言時,專二學僧〈竹溪禪寺住持〉資定法師表示:「慚愧自己年長就學,不太習慣聆聽普通話,是最不合格的學生。」昭慧法師勉勵她,讚嘆她是精進的典範,足為同學的楷模。推廣部學生魏碧連說:「自己也多年沒有讀書了,要向資定法師學習,繼續精進堅持下去。」語畢,全體學生熱烈鼓掌,表達對兩位同學的最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