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2012春季禪七側記

釋果定記

3月24日至4月1日,本院於無諍講堂舉辦「2012春季禪七」活動,由性廣法師主持。

本次學員原本報名八十餘人,臨近禪七時期,竟有眾多學員因感冒、病苦或重要事緣,而不得不取消報名,最後只有四十八人得以全程參與。可見一個人要全心聞思修學正法,需要有很大的福份,修持因緣得來不易,值得吾人倍加珍惜!難得的是,台南大學中國語文系主任邱敏捷教授,竟在教學、行政與研究的百忙生活之中,撥冗請假而放下萬緣,全程參與。堪稱解行並重的佛子學者典範。

24日傍晚入堂,由於有部份學員是初學,因此在規約講解之後,性廣法師先為大家說明禪修的基本原則,並舉《阿含經》中,母親喪子請求佛陀讓亡子復活、鴦掘摩羅殺人的故事,說明世間無常的真相:

依循佛陀教導弟子的修學次第:「依戒生定、依定發慧」,請每位學員管理好自己的身口意,沒必要的話不用講、沒必要的動作不用做,並且每日受八關齋戒。當一個人能全然如此配合戒學功課,在禪修第三、四天,心就會慢慢安靜下來,進入前所未有的安靜狀態。

痛苦的根源在於心有所求並緊緊抓住,只有徹底放下,不再抓取,才能進入涅槃寂靜的境界。

修行就是透過禪定的練習,讓心安靜下來,透過專注的心來觀察物質的身體、心念的活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緊緊抓住的心鬆開,讓紛亂、欲貪的心停下來。以上戒、定、慧的修習,就是邁向解脫道的次第。

佛法不難,難的是慣性太頑強,這必須靠專注的觀照來對治它。因此禪七課程的第一步,請持續地專注呼吸,端正坐姿,先行訓練心的專注力。

剛開始心念會散亂、掉舉,這是無始以來的生死業習。看似絕望,但每將心念抓回來一次到所緣境上,你就一次與正法相應。你要這樣鼓勵自己,而不是為剛才的散亂、掉舉而懊惱不已。聽到好的觀念與方法,就要依這些觀念與方法來全力矯治自己的業習,精進向前,不可以懈怠放逸,每一個念頭都不可以放過。當你越來越習慣於良好的行為時,二六時中這些良好的慣性將帶引自己往光明的方向邁進。

開示已訖,學員隨即入堂禪坐,展開為期七天的禪修。每天清晨四點半,學員依序入堂禪修。第一支香結束後,性廣法師(以下簡稱「禪師」)親自主持晨誦,為大家誦唸一段經文內容,也就是當年佛陀教導弟子們的禪修次第與觀念;每晚都有大堂開示,禪師針對是日學員在禪修中所碰到的問題,給予正確的觀念引導。學員每天都要小參,向禪師報告修學過程,禪師則當機給予適當的意見。

有一位學員背部疼痛,希望能服用肌肉鬆弛劑。性廣法師建議道:

各位若是要選擇吃藥或打針,我們當然不會限制。但是在禪堂裡,超越身體疼痛最好的方法,就是專注的心。如果不能透過心的鍛鍊來解決痛苦,我們的心就不會進步,反而將越來越依賴外物,喪失了以自己的心來超越痛苦的能力。

禪法方面,性廣法師帶領學員修習安般念、界分別觀及慈悲觀,讓學員實際體會三種法門間的差異與殊勝,請學員在將來出堂之後,仍要選擇一個相應的禪觀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不間斷地熟練它。無論禪坐、經行或用餐時間,都要收攝身心、專注所緣,珍惜這七天的時間,並且護念彼此的修行道業。

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或周遭的事情,都可以是修行的材料。請覺察自己的心,提醒自己念念要遠離惡法而修行善法,對於所有的情境要了了分明,不可與貪瞋癡相應。一切的心念變化,都會反應在色身上,所以我們要認真過日子,守護我們的心念,善待我們的色身。該睡時睡、該醒則醒,飲食清淨,勤作運動,以清淨、安靜、專注的心,面對生活情境,並作良好的對應、抉擇,這樣恆久行持,必能邁向究竟圓滿的光明道路。

4月1日是禪七出堂日,性廣法師晨誦《大寶積經》、《華嚴經》〈淨行品〉的經文,說明菩薩是如何地勝解空義、不捨眾生,一次又一次地發願渡眾。

早上七時,是心得分享的時間,性廣法師先總結七天禪修的輪廓及修行目標,然後舉幾個小故事,為大眾闡明行菩薩道的必然性:

南傳佛教雖然重視解脫,但對菩薩行依然有所著墨,而且是有數有量的,明確地提到應當修學多少波羅蜜;但在廣行一切善並饒益有情方面,就說得比較少;就時間上來說,無論當佛陀的侍者或上首弟子,都有一定的時數,上首弟子需要一大阿僧祇劫加十萬大劫方能成就,普通阿羅漢的證果時劫,反倒不須如此漫長。

佛陀在燃燈佛前發菩提願,未來要成佛,因此在每生每世,不斷累積福德資糧,至於經過幾大阿僧祇劫,方纔證得無上正覺,部派說法雖然有異,但終歸是時劫長遠。舍利弗、目犍連尊者早在過去十八佛的妙見佛前,就發願要成為佛陀的上首弟子,當時兩位尊者的五百隨行弟子,雖然當場成就阿羅漢,但舍利弗、目犍連卻沒證果,反而回頭發願累積更多的波羅蜜。
可見得利根或是鈍根,與修學時劫的長久沒有必然關係。願力越大,成就越高,修學的時劫就越是長遠。這在南、北傳佛教的說法,並無差異。

大乘法多著墨在發菩提心而成佛,但若每個人都想成佛,又由誰來擔任佛陀的脇侍呢?可見得發願為佛上首弟子以助佛揚化,同樣也是利益眾生的菩薩心腸。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難道自己離開就沒事了嗎?試想家人仍在火宅受苦,自己如何忍得下心?大乘菩薩道緣於對眾生身處三界火宅的不捨、不忍,所以發菩提心。然而何謂眾生?不就是自己過去、現在、未來的家人嗎?當修行者對因緣觀察得越是透徹,就越會發覺,一個人不可能孤零零地走過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從出生到死亡,絕對都有受惠於人,這些人,就是你我過去、現在、未來的家人!因此各位到底應走自利還是利他之路,答案豈不是昭然若揭?

菩薩道的展開,並不是由得個人任意決定「我要不要」行菩薩道,而是從真實的生命情境中反省而來的。每個人都為無常的業風所捲,因此必須精勤修行,讓自己站穩腳跟,不再流轉生死。當你知道可以不再流轉生死的方法時,請問你要不要告訴這些「家人」?要不要幫這些「家人」,讓他們也能終止流轉的痛苦與煩惱,獲致還滅的清涼與安穩?

隨後學員陸續分享禪七的心得與法喜,除了感謝志工們的護持,更感謝禪師融會多年教學的經驗,深入淺出的教導,讓他們知道四界分別觀、安般念與四無量心的特性與應用。

有一位學員分享他透過禪觀而療癒耳疾的體驗:他於入堂前左耳嚴重耳聾。本已與醫師有約,將在禪七期間請假前往診治,入堂後因精進修行而未赴診,在禪師的教導下修學界分別觀,沒想到七天禪修下來,耳疾竟豁然痊癒,左耳已經恢復了清晰的聽力。另有學員表示,曾多次參加二日禪,在這次的精進禪七中,感受到明顯的進步,更能輕鬆久坐,專注力不會因身心疲憊而散渙了。有學員提到頑疾獲得紓解,也有學員問到靈動與耳鳴的原因。性廣法師總結說:

佛陀說法,不是在建構一套哲學性的純理論,而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實際修行以印證真理。人生路上未必順遂,禪修者應「以法為依」;在禪修中親身體驗「現法樂住」,這樣才能對法深具信心,確知這是一條可以走得下去的道路。要注意:即使禪觀獲致美好境界,也不要貪求多得,患得患失;但是話說回來,美好的禪觀體驗,也會讓你更具信心,讓你即使回到日常生活,難免因事繁而於禪境進進退退,終究還是會重新走回修道之路。

至於靈動,其實一點也不神秘,那只不過就是身體裡四大所發生的變化,透過心的安靜、專注,所開發的覺知力,觀察到了這些變化,並且因專注覺知而更為活化細胞。就像在推一個圓球,當推力消失時,球將停了下來,我們的身體,無論是四大運轉,還是所謂的「氣血運行」,都有一定的軌道,當我們修四大的熱、流、推、軟、滑、輕時,會對身體賦予動能而有所覺受,但這只是身與心、精神與物質的感受,希望大家以平常心看待它。禪修的目標在於降伏煩惱、斷除煩惱,至於因心專注寧靜而自然開發的能力,實不足為外人道,不可因此增長憍慢,與貪瞋癡相應。

為何學「界分別觀」時會有耳鳴現象?這是因為風大、地大的推動。風大的推動力,使耳淨色根不平衡,就會發出聲音,這時你可以觀軟、滑、輕。切記,禪修不是拿來治病用的!治病只是禪修的附加值,千萬別拿黃金當桌腳。如果執著禪修的好處,貪心會越來越增強。

希望大家好好用功,我們已在長劫生死流轉,不想尋求解脫則已,若想解脫生死煩惱的繫縛,那麼只有戒、定、慧學的這條路可走,別無他途。我們可於生生世世累積清淨喜樂的福德、智慧,此外也要帶引家人學佛,領嚐禪悅法喜之樂,這將是對家人最好的報答!

聽著性廣法師真切的叮嚀,學員臉上洋溢著歡悅的笑容,最後性廣法師帶領大眾感恩、迴向:

感恩佛陀過去行菩薩道、發菩提心,正法流傳,因此讓我們蒙受指引而開啟了走向涅槃之道;感恩高僧大德將佛法流傳人間;感恩歷代高僧西行求法、東來翻譯,讓我們在佛陀滅後的兩千多年,還有佛法可學。感恩印順導師提倡人間佛教,發揚大乘悲智利他的精神;感恩帕奧禪師外現聲聞相、內密菩薩行,廣為傳佈解脫道法;感恩昭慧法師以實踐人間佛教精神走入人間,讓我們有效法、學習的對象。祈願三寶恩光加持,讓大家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共修的美好因緣,修持清淨正法,直到究竟圓滿!

接著大家齊聚韶因觀景台合影留念,然後出坡清理環境,用完午齋後,學員一一告假離去,結束了這七天的禪修活動。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