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有關法會觀念作法之釐清及正確的修行態度

見岸法師口述.潘鳴珮整理.見岸法師補充修潤

   編按:佛教由印度東傳至漢地,在長遠的弘傳歷史中,融攝不少兩地民族的習俗與文化,其中部分也產生變化。因應本期雙月刊的主題,針對佛教徒乃至一般民眾常參與的法會,編輯室特別邀請見岸法師為我們列舉幾個佛教法會中仍可常見到的觀念與作法,加以澄清,還原其本來面目,希望藉此提供讀者有關法會的正確知見。

一、前言:何謂法會

  所謂「法會」,也稱為法事、佛事、法要,為講說佛法及供佛齋僧等所舉行之集會。即供養諸佛菩薩,或設齋、施食、講經說法、講戒、受戒、誦戒、讚佛等集會1。 廣義來說,所有以修學佛法,增長慈悲智慧為目的的聚會,皆稱之為法會;一般而言,則多是指念佛、誦經、禮懺之共修法會。本文所探討的法會是以後者為主。  

二 、法會融攝其他宗教與民間信仰的部分

  佛教的法會是因應廣大信眾信仰上的需求,藉事悟理,自觀內心,因此在儀軌流傳過程中,融入了一些當地宗教或民間信仰的作法。這些作法有安定人心的作用,但也有某些流弊,如果不曉得它的起源,或要達到什麼目的,只是堅持非如此做不可時,就可能走向於流俗迷信。

      立牌祿位

  以參與超薦法會來說,一般信眾都認為法會中必須安立牌祿位召請祖先,祖先與眾生們才能前來聽經聞法。但是安立牌祿位並不是佛教本有的觀念與作法。牌位的起源可追溯到漢朝,與儒家表達孝親之意有關,成為祭祀祖先的象徵物;後來道教思想中認為人的魂魄會附歸於墓地及家宅中的牌位,此時牌位成為超度亡魂不可或缺的宗教信物。佛教順應華人傳統文化,將之納入法會儀軌中。舉我們常參加的《梁皇寶懺》來說,此懺法是由寶誌禪師編製之後,帶領僧眾及梁武帝等宮廷眷屬,一起共修禮懺,以此功德回向皇后郗氏;之後擴大到普羅大眾皆可修此懺法,超度歷代祖先,及鬼道、畜生道眾生,並結合道教與民間安立牌祿位的作法,才成為目前所見到的法會形式。

  安立牌位召請往生的親人,他們真的能來到法會現場嗎?若是亡者已經轉世到人道或旁生何以能來?若在地獄或天道,依《中阿含經》第71經中說,受苦與享樂者都無法離開處所,何以能來?所以能來的將是鬼道眾生,而且並不一定是今生的親人,也有可能是累世的父母眷屬。所以用這樣的心情去理解,是否安立牌位寫上名字並不是那麼必然,重要的是應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觀想邀請有緣無緣的眾生、累世親人,希望他們都能前來法會聽聞佛法,離苦得樂。

  另外,立牌祿位還要焚化,有環保的問題需要考量,因此目前也有道場採用數位化的虛擬牌祿位,這或許是未來佛教界為適應資源日漸短少的器世間,所可採用的另外一種方式。2

      護摩(火供)

  婆羅門教為印度傳統的神教,信仰梵天神,相信以火化過的食物、物品投入火中來供養天神,來生就可生至梵天。佛陀雖反對祭祀,認為祭祀無用,生天及解脫,是要靠自己所造的善業,但對在家信眾簡單地供天不絕對禁止,3 且巧妙地改造印度神教的信仰為佛法的修持。4 但到了後期佛教時期,密教反而受婆羅門教影響,祭祀的部分明顯起來,且也採用印度婆羅門教的火供—「護摩」來求財、求壽、求官,只是將供養的對象由梵天換成佛而已,其實這樣的作法等於是把佛給降格為三界內的天神,完全已經是梵化的佛教。

  有些人誤以為祭祀鬼道眾生一定要用燒的,他們才可得到受用。眾生有各各不同的業報,像經典中常提到的香神乾闥婆等,聞香就可得到飽足。但他們是嗅聞食物自然的香味,不是以火焚化的方式,一旦燒成灰燼了反倒沒有香味。如果是多財鬼或是低級天神,供品食物擺放在那他們就可享用,若是餓鬼則無法受用,此時需要出家僧眾以咒願的方式施食,這是以三寶的力量讓餓鬼眾生得短暫的受用,再為他們開示究竟離苦的方法。經典中也提到目連尊者救度墮入餓鬼道的母親,是為其供養佛與僧眾,以供僧的功德使其離苦,所以並不是以火焚化食物就可救濟得到餓鬼道眾生。

      疏文

  佛教法會中常常會讀誦疏文,疏文中要表達法會目的、讀誦的經典、以及要迴向的功德主。疏文中的行數、字數與紙張的天地空格都有一定的規制,文末或疏首更要蓋上特定之印,藉由主法和尚在佛菩薩前宣讀疏文,功德才算圓滿。這些作法應是受到道教中「章表」的影響,從道教典籍《赤松子章曆》中可以看出,「上章」是道教中很重要的一項祈福科儀,也是民間性很強的宗教儀式,是透過向天神奏呈祈願文,而希望能防止天災地變、怯疾除病、祈福致祥,乃至濟度亡魂,這是人類希求平安的方法之一。佛教的宣疏也有類似意涵在內。其實參與法會與供養的功德是從一發心就具有了,諸佛菩薩自然也明白,不需要特別宣疏上表,但是能夠透過僧眾們將自己的心意於佛前表宣,對於信眾而言,也是一種虔誠與敬意的顯現。

      水陸法會之燒西方船

  水陸法會是佛教中盛大且隆重的普度法會,其中最後一個儀軌是送聖、燒西方船,這是在普施水陸空三界眾生之後,將西方船焚化,所要超度的眾生即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船的名詞應該是由民間王爺信仰的燒王船而來的。5 王爺信仰與瘟疫有關,王船即為王爺所乘押解瘟疫邪煞之船,民間以送王船的儀式象徵把瘟疫送走,目前臺灣民間的送王船多屬於燒王船的方式。

  燒化物品原是婆羅門教火供的作法,被後期佛教所納入,傳到中國後配合了民間的王船信仰,再與佛教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觀念融合,而成為水陸法會燒西方船的來由,中間的轉折變化與婆羅門火供、佛教淨土思想,以及民間除瘟疫信仰三大系統相關。

  原來法會的精神應該是以主法和尚講說佛法開導眾生,並以大眾共修的功德力,迴向祝願眾生放下執著,離苦得樂,再祈請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淨土。怎麼變成燒船就可以送眾生到西方?這個概念是太形象化了,有時候反而變成喧賓奪主。眾生要如何才能轉業?如印順導師《成佛之道》中所說:眾生受苦是因造作了種種的業;是隨著這樣的業力,而感到的果報。若要離苦,需放下內心的無明與貪愛等種種煩惱,不是藉由外在一些儀式,就可以離苦。

三、法會中如何修持—以梁皇懺為例

  參與法會的修行,除了身業恭敬禮拜,口業唱誦讚歎外,最重要的是運用心念觀想的法門,如此身口意三業都能與法相應。主法的和尚必須為信眾解釋儀軌的每一個階段,其意義、內容是甚麼,並隨文作觀。以梁皇懺為例,法會開始時先禮請十方諸佛菩薩,內心觀想以種種香花妙寶迎請佛菩薩降臨壇場,之後念誦懺文時,必須了解文句的意義,攝心專意念誦,並憶想所有眾生也一起來懺悔。禮佛時,觀想代父母、師長、累劫怨親、乃至六道眾生等等一同禮佛。用這樣的心意與做法來禮懺,才能真正達到「淨身口意」的目的。

  中國佛教的懺法是很有意義的,也是重要的善巧法門。因為凡夫若一開始就修般若、修空觀,對身口意業不反省觀照,便是說食數寶,很難得力。修懺悔法門可使行者的內心沉澱,反觀自省,身語意三業透過形式上的唱誦、供養、讚歎、禮佛,反覆薰習,所謂懺悔得清淨,即是引生般若智慧的前方便。

四、法會的精神與觀念的釐清

  佛教的法會,通常是經典的誦持與懺法的禮拜共修,這不只是消災祈福、超薦往者而已,它其實是自我修行的法門,是修學般若智慧與菩薩大行的前方便。以法會的誦經來說,是起於初期大乘佛教時期,《般若經》的受持、讀誦、書寫、解說等行法中的一個要項,它是聞慧的前方便,也是十法行之一。6這是屬於大乘智行以「念法」為主的前方便。7

  以法會的禮懺來說,這是在十方諸佛前求懺悔(和律制的懺法不同),最早起於初期大乘佛教的時期,也是一整套修行法,主要為:禮佛、稱名、供養、懺悔,隨喜、勸請,回向,之後《華嚴經》〈菩賢行願品〉再加上常隨佛學,與恆順眾生而成為十法,即為普賢十大願。8這是大乘信行以「念佛」為主的前方便,且龍樹菩薩認為這是「易行道」9的方便法。這本來就是自我修行用的,是作為修行人自己懺罪,與修行前方便而修持的法門,可強化行者的信願力,而可以進修六度萬行「難行道」10的菩薩大行。

  剛開始學習佛法的人,心性較怯懦,也比較需要依賴佛菩薩的護佑,如同幼兒剛學走路時,要倚賴父母親牽引,漸漸長大了就能自己獨立行走。所以參與法會的信眾,除了祈求佛菩薩的護佑,也應藉由誦經與禮懺,對佛法有更一步的了解,從歸依三寶開始,奉行佛法、離惡行善,甚至增強信願心,效學佛菩薩修學六度萬行,此時不僅自度,也度他人,才是真正達到「以法相會」的目的。

五、結語

  本文談到目前一些佛教法會儀軌,的確不是初期佛教的內容,而是後期佛教中某些結合印度神教的作法,以及融攝了部份中國民間與道教信仰而成。這些融合各樣文化信仰的儀軌,好處是有安慰人心的作用,弊端是如果不把意義瞭解清楚,佛教的真正精神會被稀釋、模糊甚至扭曲,因此有必要去蕪存菁。某些儀軌若不違背佛陀的正見、正命的思想,是可以保留的,因為它有世俗諦的作用,但某些已經是違背了緣起正見,並且會讓大眾對佛教產生不好觀感的作法,則應可改善或不為。譬如火供,確實有改革的需要,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達到相同的目的,例如禮請出家僧眾講經教化大眾,或者以這些資源來供養三寶,或者救濟貧苦的人,讓社會更和樂,豈不是更有意義?相信這些改變能真正與佛陀的悲懷相呼應,也不失參與法會自利利他的目的!

 

cheat on your wife website link i love my wife but i want to cheat

1 參考《佛光大辭典》p.3412-3413。

2 法鼓山水陸典藏,用數位取代燒化的問題。http://shuilu.ddm.org.tw/shuilu/1st/magazine04.html。

3 「佛法對於印度的祭祀天神,如屠殺牛羊,毒害生命,耗費財物,勞動大眾,佛以為這只有增加罪愆,毫無益處。在家佛弟子,如不鋪張,簡單地用點香、花、果、穀來供天,也不阻止他。這是攝化眾生的方便,屬於世間悉檀。……,但佛法每因寬容而引出流弊,這是佛徒不曾能把握佛陀創教的精神。」《佛在人間》p.50。

4 「如婆羅門教的祭祀,用三火,佛也說三火,但三火是:供養父母名根本火,供養妻兒眷屬名居家火,供養沙門婆羅門名福田火(雜含卷四‧九三經)。神教徒禮拜六方,佛也說禮拜六方,但這是親子、師生、夫婦、親友、主僕、宗教師與信徒間的合理的義務(中含‧善生經)。」《佛法概論》p.171。

5 「王船祭就是迎接當值王爺蒞臨執行巡狩任務的宗教儀式。王船即為王爺所乘押解瘟疫邪煞之船,送船方式有二:火化謂之「遊天河」,放流謂之「遊地河」,目前臺灣的送王船多屬於燒王船遊天河方式。」靜宜大學中文系,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http://web.pu.edu.tw/~folktw/folklore/folklore_d09.htm。

6 「聞、思、修三慧的詳細敘述,就是十法行:『一、書寫,二、供養,三、施他,四、若他誦讀, 專心諦聽;五、自披讀;六、受持;七、正為他開演文義;八、諷誦;九、思惟;十、修習』。」《成佛之道》p.327。

7 《華雨集第二冊》p.119。

8 《華雨集第四冊》p.130。

9 「龍樹的《十住毘婆沙論》也說:為怯弱眾生,才開示易行道的念佛法門。怯弱,即是沒有於生死中歷劫修行的意志。易行的意義,即安樂行,以攝取淨佛國土為主。而釋迦佛所修的是難行道。」《大乘起信論講記》p.392。

10 「學佛最初下手,有此二方便:或從念佛、禮佛等下手;或從布施、持戒、忍辱等下手。後是難行道,為大悲利益眾生的苦行;前是易行道,為善巧方便的安樂行。其實這是眾生根機的差別,在修學的過程中,是可以統一的。」《淨土與禪》p.66。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