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佛法對現實人生的改造,分為解脫道與菩薩道二條路徑,前者著眼於個人身心的淨化,認為解脫必須「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後者則認為,解脫不必然就得厭離世間、隱遁山林,因為入世與出世是可以融攝無礙的,從事世間種種利他的事行,並不妨礙自己的清淨解脫。這種解脫,就叫做「不思議解脫」。
不思議解脫法門,在《華嚴經》裡說得很多,善財童子參禮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上自菩薩、比丘、比丘尼、婆羅門、國王、長者,下至一般的平民、廚師、航海家、商人、醫藥家、外道、妓女等各行各業,皆為善財宣說其所證的不思議解脫法門。也許有些人以神話故事視之,但是從古至今,佛教界中不乏行種種利他而得身心自在、不畏生死劇苦的典範,可見它的確是可以親身驗證的解脫之道。
居然能夠不離世間而得解脫,這是多麼地不可思議!如何能夠達到不思議解脫的境界?這在去年12月4日至6日,昭慧法師應香港妙華佛學會及香港理工大學佛學社之邀,一連三個晚上,講述聲聞佛法與大乘佛法的解脫之道,第三天就是闡述菩薩道的實踐:不思議解脫的要領。於是編者安排這篇演講作為本期的主題文章。
該篇文章的最後,昭慧法師舉其推動「佛誕放假運動」的事例,以其親切的生命實踐,說明不思議解脫有多門可入;在關懷弱勢生命之外,不要忽略了社會正義也是其中一門。因此編者接續編入兩篇有關「慈悲與正義」的文章,都是對於昭慧法師的訪談稿,一篇是上海《佛教觀察》雙月刊編輯伊雯居士的〈以眾生心為心——關懷‧批判‧包容〉,一篇是香港明報金佩瑋居士的〈無我的抗爭:甘甘訪昭慧法師〉,讀者可透過這兩篇文章,體會經典當中「不思議解脫」的境界,在當代實踐中展現的多元面向。
接著Spring〈無私的風險與誘惑〉一文,提出利他行中「行善的煙幕」與「逃避自我」的陷阱,以及昭慧法師的再回應〈歲末子夜探法義——對〈無私的風險與誘惑〉的回應〉,其中探索了很深細的人性問題。隨後刊出一篇去年六月共修法會中,昭慧法師對「不思議解脫」的開示。以上幾篇文章,即構成了本期專題的主要內容。
去年,長期護念本院辦學的香港慧瑩長老尼不慎摔跤,臥病於床數月,安養於志蓮淨苑安老院。昭慧法師深為掛念、數次探視,力邀長老尼來台安住於學院中接受治療。然而,長老尼素不喜麻煩人,因此婉拒了法師的好意。法師於是懇請長期為學眾義診的劉德芳醫師,趁彰妙、耀行二師參學結束返陸一起同行,親自赴香港為長老尼診療。透過他高明的醫術,長老尼病體大獲好轉,讓學團師生深感歡喜,對於劉醫師的醫德、醫術至表感恩!於是請耀行法師記述劉醫師在港行醫的過程,返台後再請果定法師訪談補述成文,加上昭慧法師年初赴廣東尼眾佛學院,耀行法師隨行親炙於法師言教身教的感受,這三篇文章作為第二單元,以示人間菩薩的大德典範。
原本有兩篇暑期佛學講座的聽講記錄,一篇是耀行、淨慧法師整理的〈第二期《阿含經》研習營聞法札記〉,另一篇是耀行法師的〈人間佛教禪法──「不思議解脫法門」研修營參與記〉,以上兩文的摘錄版,皆已在講座結束之後於電子報先行刊出,原本欲在本期刊出全文,由於版面已滿,因此延至明年二月號《弘誓》再做一期專題。
最後,刊出一則教界的佳音──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獲教育部准予單獨招生,這將有利於許多想就讀宗教學系的法師與居士。尤其,佛光大學「宗教生命學系」將自100學年度停招,屆時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將是佛教大學中唯一的宗教學系。因此獲准單招,也有利於宗教學系的永續經營。
玄奘大學在教界的殷殷期盼下成立,創校、辦學歷經千辛萬難,在諸多系所當中,宗教學系有其重要的象徵意義。在大環境少子化、大學林立的衝擊之下,昭慧法師挺身接下系主任這個艱難的任務,本院院長性廣法師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也義不容辭加入協助辦學。兩位法師在教界、學界已有相當聲望,弘法、研究、社運相當忙碌,在他們個人的生涯規劃當中,實沒有、也不需要「大學教授」這個頭銜。只因為基於對佛教的護念,對即將成為佛教界唯一宗教學系的護念,使他們願意承擔這份萬分艱難的挑戰。
菩薩道不是有礙解脫的「打閒岔」,更不是在與眾生「瞎攪和」,在每一個觸處眾生的當下,都可以是出世與入世無礙的身心鍛鍊;當體會了不思議解脫的法喜,將能令身心勇銳、不畏前境,自然能承擔更艱鉅的護生、護教事業。希冀本期《弘誓》雙月刊的內容,能讓讀者們對「不思議解脫法門」有更深的體悟與信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