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蘭若的「知天命」之年
撰文│昭慧法師
妙雲蘭若,原是印順導師所創建的閉關小舍,名為「蘭若」,正是呈顯其寂靜、隱修的原初功能。然而在導師弟子慧理法師偕同常光法師,五十年住錫、建設的過程中,它已成功地轉型為廣度眾生的宏偉殿堂。
印順導師對佛教的重大貢獻,論述者眾,無須筆者在有限篇幅中呶呶重贅。本文要談談慧理法師、常光法師,這兩位孝順、慈悲、願力宏深的大德長老尼,在妙雲蘭若五十年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可以這麼說,兩位師父對印順導師的殷重孝心,弘傳導師思想的強大願力,以及呵護晚輩的深厚悲心,是妙雲蘭若得以新舊並陳的關鍵性因素。
在導師所親自建立的道場中,福嚴精舍與慧日講堂是男眾道場,導師曾自述他的一樁極大遺憾:他想要建一座女眾道場,讓追隨他出家的女弟子們可以安住,可是卻被比丘們橫加阻撓而作罷。然而慧理法師、常光法師、明聖法師,以及蘭若與精舍的比丘尼群,卻依於她們的孝心,而擁有了「立寺安僧」的大福報,彌補了導師「未能創建女眾道場」的遺憾。
在本文中,縮小範圍來談妙雲蘭若。基於一片赤誠的孝心,慧理法師、常光法師住錫於此,默默守護著導師關房──這片「人間佛教」的聖地,自己則與大眾居住在鐵皮屋內。
在那個年代裡,大家並沒有「保留名人故居」的遠見,而且導師非常謙和、低調,他所建設的寺宇,土地與建築大體都屬中、小規模。
筆者非常幸運,搭上了親炙導師的末班車。民國73年秋,在導師的推薦下,進入福嚴佛學院任教。當時還從福嚴精舍紅磚道上,感受到龍柏成蔭、綠草如茵的質樸之美。紅磚道旁,龍柏後方的正廳旁,正是導師故居,也是一座關房。奈何精舍腹地不大,到了民國76年,為了重建校舍,竟然將龍柏後方的整排房舍全部拆除。也曾親見慧日講堂維持五○年代道場建築的質樸風貌,奈何講堂腹地不大,至九○年代,還是得悉數拆除、重建;華雨精舍的土地更小,同樣得面對拆除、重建的遺憾。唯一令人沒有遺憾的文化奇蹟,就在妙雲蘭若!
這完全是兩位法師的孝心有以使然。在她們的心目中,只要是導師坐臥、步行過的地方,就宛若無價之寶的聖地。她們含辛茹苦,耗盡心血,維持古老建築,保留歷史記憶,精心維護文物。
也正因為這片深厚的孝心,使得蘭若如今成為印順導師故居之中,唯一留下原址、原貌的地方。單就此點而言,吾人可以預知:在印順導師所創建過或住錫過的道場之中,妙雲蘭若必將會是最知名、最重要的歷史建物。它將會是「人間佛教」追隨者心目中,永垂不朽的聖地。法師們在鐵屋內刻苦安止的數十年歲月,確已在她們身上留下了病痛的印記,折損了法體的健康,卻也換來了歷史的永恆!
導師關房,以及關房中的所有文物,是從2002年開始進行專業維護與保存的。這是一項鉅大工程,不但所費不貲,而且得耗竭極大的心力與體力。兩位法師帶領蘭若師父們節衣縮食,點滴累積下來的資源,總是大筆用來維修關房、保護文物。兩位法師的高足德涵法師,僕僕風塵地奔走請教文物古蹟專家,並且嚴謹照顧著每一個細節。所有這些點點滴滴的心血奉獻,為人間佛教的追隨者,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
妙雲蘭若的建築新舊並陳。新建築完成迄今三年,它那高聳而亮麗的殿堂,宏偉而莊嚴的佛像,背後依然有兩位法師嘔心瀝血、奔走募建的感人故事。有了理想的道場空間,蘭若師父與信眾們快馬加鞭,持續推出了各項法務、文教與禪修活動,以有限的人力資源,充分地將建築群作了極大化運用,帶動著嘉義地區乃至全國的正信佛教。
除此之外,蘭若還運用當代跨領域的高科技,打造了「平凡的一生──印順導師紀念館」,這座數位文物陳列區,將導師畢生的歷史照片、書稿文物,用數位科技予以掃描、存檔、陳列展示,讓導師思想與文物,有了實境與虛擬交錯的推廣空間。
一座寺院維持運轉五十週年,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極少人的一生可以跨過兩個五十年,孔子說他「五十而知天命」,年過半百,智者可在經驗歷練與探索分析的過程中,逐漸窺知宇宙、人生的運轉法則。
妙雲蘭若五十週年,這不只是一座寺院「年過半百」的象徵意義,更重要的是,這所寺院滋潤、長養著眾多佛弟子的法身慧命。
在這裡,印順導師閉關修行,並寫下歷史鉅著──長達四十五萬字的《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在這裡,留下了全台碩果僅存的,印順導師親自督建並曾駐錫的古老建築──舊殿堂與關房。
在這裡,有兩位垂垂老矣的偉大法師,含辛茹苦地護關、建寺、安僧、領眾,將生命中的黃金歲月,悉數奉獻於此。
在這裡,有一群默默付出的比丘尼,帶領著居士們研習佛法,建構善知天命、喜樂自在的美好人生!
且讓我們以感恩、珍惜、祝福之情,歡慶妙雲蘭若的「知天命」之年!
民國一○三年八月廿七日于玄奘大學妙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