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學術之旅側記
釋性廣
前言
有幸隨同昭慧法師全程參加為期十二天的中國大陸學術之旅,除了增廣見聞,也有幸會晤許多學界前輩、舊雨新知,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茲謹就記憶所及,向讀者分享筆者的隨行見聞如下。至於昭慧法師的演講,因已有本院學僧整理紀錄,故其演講內容於文中一概省略,以節篇幅。
上海之旅
91.10.9
上午,陪同昭慧法師共赴大陸,展開為期十二天的學術之旅。現代禪李元松老師與禪龍宗長,特別到中正機場送行。
昭慧法師將於天津「弘一大師圓寂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拜會上海復旦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王雷泉教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張新鷹教授、社科院佛教研究室前主任楊曾文教授、現任主任方廣錩教授、副主任魏道儒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風雷與宣方教授,並蒙是諸學界前輩或同道之邀,在上述三個學術單位做四場學術性的演講,講題有理論層面,亦有實務經驗,涵蓋了佛學研究法、倫理學、戒律學、台灣佛教女性運動與台灣佛教現況等範疇。筆者則蒙王雷泉教授之邀,將於復旦大學作禪學相關議題之專題演講。
下午抵達上海虹橋機場,王雷泉教授率同博士生程群居士前來接機,並安排下榻於復旦大學正大管理發展中心。
晚間,王教授在「棗子樹」素食館宴請昭慧法師與筆者,座中並有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所劉元春教授、上海大學中文系林國良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嚴耀中教授及王教授高足馬洵侃(上海鴻匯科技公司總經理)、程群居士作陪。由於三位教授皆專事佛學或佛教史之研究,故席中話題大都圍繞兩岸佛教現況,彼此交換意見。
飯食已訖,王教授請馬洵侃居士駕車,程群居士陪同,五人乘車繞遊上海市區與黃浦江外灘。市中心高樓林立,宏偉壯闊,建築設計美崙美奐;據馬居士說:上海已有三千多座大廈。外灘一帶,則保留清末民初時期外國租界所建,具有歐洲風味的樓房,在黑夜之中打燈照明,頗能凸顯其建築之美。這些樓房大都是外國銀行,年代雖久,卻維持得相當亮麗,而且頗為堅固厚重。
「禪學要義」與「佛學研究」
91.10.10
上午,由王雷泉教授主持,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多功能廳,昭慧法師與筆者對宗教學專業的本科、碩博士生及禪學社成員,各發表一場演講。上海佛學院尼?班有四位教師前來參加。
筆者演講之題目為:「禪學要義」,從:一、定慧知見之釐清,二、禪觀所緣之抉擇,三、身心修道之次第——等三個要項,針對禪修之重要觀念,分別加以說明解析。而有鑒於許多禪者因對「止」與「觀」分辨不清,將定境錯解為悟境,而生起增上慢心,針對此一現象,故筆者特為強調定、慧二者之分辨。簡而言之,定是「脫離現場」,慧是「認清真相」;至於禪觀所緣,筆者依於論義,分別以「勝解作意」與「真實作意」二門,作止觀功能差異的介紹。此中筆者特別提出「佛教中的一切修持不離四念處」的觀點,依禪修學理而作說明。
昭慧法師在隨後的一個半小時中,依王教授的建議,向大家談述「佛學研究的目的與方法」。就「研究目的」而言,他拈出「學佛者是否必須作佛學研究?」、「佛學研究者是否必須學佛?」兩個問題,指出:學佛者並不一定要成為專職佛學研究者,卻不能不依於八正道之次第,從事於佛法正義的多聞熏習。研究者雖未必要學佛,卻必須時刻體會:自己的角色會局限方法的使用,所以即便可就佛教的「功能」部分加以觀察評論或研究,然對佛法「本質」的修證境界,卻常不得不採用宗教現象學的「懸擱」方式,不予置喙。
法師並針對佛學研究的「insider局內人」(信奉者)與「outsider局外人」(不信奉者),分析其研究宗教的長處與瓶頸:「局內人」的研究,一般皆從感恩心出發,如古論師著論:首先歸敬三寶,次則闡述學理,最後還不忘回向佛道。但亦須具足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而不宜有護短之心。而「局外人」最好也能依感恩心,回饋(學術資源的提供者之)廣大社會,並儘量在「中立客觀」的原則下,隨時審慎自問「價值中立」的可能性。
在「方法」部分,他也從古論師採用「教證」與「理證」、中國古德採用「判教」之研究特色,指出此諸研究方法背後的操作原理,以及其與印、中文化背景的關聯。例如:中國人「重視人際和諧關係」大過於「重視真理之探索」的圓融性格,不但表現在「判教」上,也表現在將儒釋道三家合而為一的「一貫道」這種思考模式上。這樣的文化性格,好處是減少了意識形態的衝突與戰爭,壞處是:往往為了人際和諧而犧牲了社會正義,所以多寄情於武俠小說,尋覓俠者身影,以為苦悶心靈的移情或慰藉。
最後法師亦簡要提到:當代佛教學研究應重視多元方法的互補,並指出:台灣佛學研究教育在八十年代受日本佛學研究(實可上推為十九世紀殖民時代東方宗教研究)主流方法訓練的影響,過度重視文獻學研究法,而忽略多元方法的選擇與訓練。此一現象,在九十年代各大學宗教系所准予設立招生之後,已經有所改進。
晚上,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演講廳,180人座位的大廳幾乎座無虛席。王雷泉教授主持本次講座。昭慧法師一口氣演講三個小時,題目是:〈緣起中道——從佛教倫理學到戒律學的思想體系〉,上海圓明講堂有四位比丘研究生前來聽講。法師由倫理學、宗教倫理學、佛教倫理學到戒律學,剖析此中諸家之基本原理、中層原則、基本規範、各種規制一脈貫通之法哲學與法理學,並進一步說明其所建構的佛教倫理學的完整學思體系(詳細內容將由弘誓學僧整理成講記,另行發表)。講座結束之後,圓明講堂的比丘研究生傳展法師與昭慧法師晤談甚歡。他不諱言自己來時,一路上還對昭慧法師的「廢八敬法」頗多批評,但一見到昭慧法師,頓覺他「非常慈悲」,乃拋下成見,聽其說法,並對昭慧法師由衷表示支持。
91.10.11
秋高氣爽時節,上午,王教授暫時排開繁冗教務,與程群居士陪同昭慧法師與筆者,先巡禮復旦校園,然後驅車至浦東世紀公園漫遊,再到世界第三高的金茂大廈頂樓鳥瞰大上海景觀;中午於覺林蔬食處用齋。下午,驅車至浦東機場,搭乘至天津之班機,王教授與程群居士送機。
晚間抵達天津機場,天津市河北區文化局辦公室主任韓學香與靳學珍小姐接機,下榻遠洋賓館。
弘一大師圓寂六十週年紀念會
91.10.12
上午,於遠洋賓館五樓天慧廳舉行「弘一大師圓寂六十週年紀念會」。李載道會長致詞之後,旋請昭慧法師致詞。其次有國際東方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主席修環老先生、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王爾康教授、弘一大師孫女李莉娟居士及三位天津市黨政領導張俊英(河北區委副書記)、石堅(天津市人大副主任)、陳浙閩(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致詞。
91.10.11. 王雷泉教授帶領昭慧、性廣法師參觀復旦大學校園後,於校門口合影。
法師的致辭拈出「典範」二字,感性陳述大師盛德。紀念會結束之後,有聽眾趨前表示:座中聞法師致詞內容,多人因感動而落淚。
開幕式程序中,並有「北方網弘一大師網站開通儀式」,「緬懷弘一大師書畫展」等紀念活動。
下午,舉行第一場研討會,與會大眾就天津美術學院王振德教授所建議的〈建構「弘學」的研究體系〉,發表意見。「弘學」,也有學者建議改名為「弘一學」。
91.10.13
上午舉行第二場研討會,由昭慧法師與李叔同—弘一大師研究會秘書長章用秀先生任主持人,共有五篇論文發表;昭慧法師在結語時有感而發地表示:論民國僧人中對佛教的影響,應以太虛、印順二位大師為最著,而弘一大師則因其在俗期間輝煌之藝術成就,與出家後高潔的操守行持,而成為令人緬懷的人格典範。但如今此間已有「弘一學」之倡議,台灣亦有「印順學」之形成,反而「太虛學」至今在海峽兩岸都尚未形成氣候,甚為可惜。
下午,第三場研討會宣讀四篇論文,昭慧法師發表〈從弘一大師之護生行,談幹細胞研究之倫理意義〉,由於議題新穎,頗受重視。緊接著舉行閉幕儀式。
晚間於遠洋賓館天慧廳舉行「紀念弘一大師圓寂60週年音樂茶話會」,演唱與演奏者為成名藝術家與天津音樂學院師生,主持人為該學院音樂系主任楊雁行教授,將諸弘一大師所作之歌曲,逐曲介紹其內容、意境與藝術成就,聽眾咸感增廣見聞,興味漾然。
91.10.14
上午,在天津市河北區文化局與天津李叔同—弘一大師研究會安排下,與會學者參觀同在河北區的梁啟超故居與弘一大師故居,文化局傅學軍局長已在梁啟超故居門前相候。傅局長個性明快,為官清廉,於十年前辦理弘一大師紀念會時,與昭慧法師及筆者初識,也許是因為氣質相應,互相欣賞,乃結為君子之交。十年不見,今日於此重逢,倍覺欣喜。
此中梁啟超故居修復已訖,共計遷走91戶,耗資人民幣2000萬元,即將於近期正式開放參觀;弘一大師故居目前尚維持舊狀,預計將於近期開始遷開住戶,動工修復,並擬於明年此時落成。中午,一行人在紅旗飯店用素餐。
在梁啟超故居「飲冰室」大廳之中,看到梁啟超自期「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的一副對聯,筆者覺得昭慧法師十餘年來為佛教與眾生,無私忘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以及他著書立說以舌戰群儒的氣魄,頗與此一對聯之意境相若,因此特別邀請法師站在對聯之側,為他照了一張相片。在梁啟超故居展覽室中,又見到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居士的遺像,與其名句「我願將身化明月,照君車馬度關河」,想到昭慧法師不但引此句以為書名,也引此句作為致李元松老師書函的題目,以此自況行菩薩道的心境,不覺倍感親切。
晚間,河北區文化局局長傅學軍女士邀請昭慧法師與筆者至家中,並與文化局的小韓、小范、小那等朋友們,親自桿麵皮做水餃與麵條請客,賓主盡歡。
隨緣開示:宗教與藝術
91.10.15
上午,天津弘一大師研究會會長李載道先生請昭慧法師與筆者至家中茶敘,李先生告知:明年八月間,河北區文化局與天津南開大學將舉辦「梁啟超學術研討會」,希望昭慧法師能前來參加,並發表有關梁先生在佛學研究方面之見地的學術論文。李先生並與河北區文化局電影工作站站長劉曉兵先生、靳學珍女士陪同昭慧法師與筆者,參觀全國最大的「天津圖書大廈」。該大廈建築宏偉,大陸有名出版社多集中於此,據聞係全國最大之購書中心,法師與筆者買了許多哲學與宗教學的書籍。
從天津圖書大廈出來,一行人應李叔同研究會副會長陳樹林先生之邀,至其所經營之雙木廣告公司參觀。該公司座落的所在地非常幽美,大片草場上間錯著一棟一棟歐式房屋,這原是英國殖民時代的跑馬場,天津市政府保留而修復之後,轉租給各公司行號作為辦公用途。
91.10.15 天津市宗教局李仁智局長於回民開設的鴻起順飯店以「清真齋」宴請昭慧法師
(左起:性廣法師、孫鳳年副局長、演龍法師、昭慧法師、寶函長老、李局長、王劍非老居士)。
這種保留當時各國租界建築原貌的做法,在天津市處處可見,讓整個市容呈現相當特殊的景觀。
陳樹林居士係該公司總經理,為虔誠佛弟子,特集合員工並請昭慧法師為大眾開示。法師乃從蔡元培先生提倡「美育」說起,認為美育無法替代宗教,但卻可以豐富宗教文化的內涵;宗教常依音聲藝術或形象藝術,而呈現不可思議的感動力量。法師以此鼓勵大家,在以藝術美化人生之餘,也不妨多多體會佛法,觀照諸法實相,並蘊釀出藝術創作的活水源泉。
中午,陳樹林居士在「水上公園」內之餐廳以素宴款待大家。
天津市宗教局之座談與邀宴
下午,天津市宗教局副局長孫鳳年先生至遠洋賓館,請昭慧法師至大悲院,與天津市佛教領袖晤面,談「台灣佛教現況」。是日在座者除了宗教局的孫副局長、農筆耕處長、李處長與筆者之外,佛教領袖有天津市佛教協會會長(大悲院方丈)寶函長老、副會長兼秘書長(天津市政協)王劍非老居士、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居士林林長)李可家居士、大悲院首座智如法師與挂甲禪寺監院演龍法師等。
孫副局長曾在年初佛指舍利蒞台之時隨團來台,看到台灣佛教的興盛情況,內心頗有感觸,故安排昭慧法師與天津佛教領袖談述台灣佛教的情況,希望天津佛教能運用現有資源以健全發展。他並希望薊縣盤山幾座觀光景點的寺院,能從園林旅遊局收回給佛教使用。其護念佛教之忱,溢於言表,令人感動。
座中王劍非與李可家居士提及天津「居士佛教」的特色,並提到大軍閥孫傳芳居士老來學佛,卻在天津居士林唸佛共修之時,為仇家暗殺的一段歷史。法師與筆者雖曾讀過這段歷史,但卻忘了發生事故之地點,此刻聽來,對天津居士林頓時加深了印象。
座談會結束後,一行人至回民開設的鴻起順飯店用「清真齋」。這是天津市宗教局局長李仁智先生對昭慧法師的邀宴,李局長與孫副局長並特將一幅題贈昭慧法師的「佛緣」墨寶送給法師。李局長係一回民,他特別為昭慧法師解釋「回民」與「伊斯蘭」的差別:回民多數是伊斯蘭教徒,但回民是民族概念,伊斯蘭是宗教概念,兩者仍應有所區別。
在赴晚宴之前,孫副局長特地帶領我們參觀天主教聖堂「望海樓」。該教堂位於三岔河口北岸,1869年由法國天主教建造。據載:1870年6月2日,因法國天主教會欺壓天津市民,被憤怒的人民群眾燒毀,史稱「火燒望海樓」,又稱「天津教案」。事件發生後,清政府處死十六名愛國人士,賠銀四十萬兩。1887年,法國教會用清政府的賠款重建望海樓。三年後,再度為群眾燒毀。1904年第三次重建,建築形式仍按原樣,正面有三個塔樓,呈筆架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組成幾何形圖案,內部裝修華麗。1976年因地震受損,今已整修。
拜會國家宗教局帥峰司長
91.10.16
上午,在河北區文化局辦公室主任韓學香小姐與電影工作站站長劉曉兵先生的陪同下,乘坐文化局的專車抵達北京,下榻麗都假日飯店。
下午,由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徐玉成居士與筆者,陪同法師拜會國家宗教局第一司帥峰司長與外事司龐軍副處長,以感謝兩位先生與港澳台事務辦公室郭偉主任,熱心協助大陸三位法師參與今年四月「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研討會之入台申請。宗教局所在地在宋慶齡故居旁,原係清朝攝政王之府邸,院落共有五進,建築氣派而古色古香,四周環境非常幽靜,宗教局則剛遷來此地辦公未久。中國政府完整保持此一傳統建築,予以整修後由宗教局使用兼管理,也可見其對於國內之宗教事務,已經益趨重視。
帥司長英挺而自然具足威嚴,但在晤談之中,卻也非常誠懇而和善。他主動說:知道昭慧法師在佛門提倡男女平等。法師回答道:「我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提倡男女平等更有思想上的正當性。時至今日,中國大陸的政府部門都已有女局長了。」帥司長說:「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們有女局長是一回事,佛教中又是另一回事。」法師云:「司長何妨向佛教作些這方面的建言呢?」司長說:「站在政府部門的立場,我們必須尊重各宗教內部的歷史文化。」
事後昭慧法師向筆者分析道:「聞司長之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中國政府已經漸漸尊重宗教歷史與文化。政府不以公權力介入宗教內部事務,總是好事。但是也不免擔憂:宗教倘利用此一良性保障,而抗拒普世的人權信念,那豈不是在『宗教自由』的保護傘下,遂行迫害人權之實嗎?看來宗教要改善其內部人權,還是需要宗教內部的良心人士,發出自覺的批判與改革行動。」
91.10.17
下午,至廣濟寺拜會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徐玉成居士與法音雜誌社的副主編盧潯居士,並於法音雜誌社向兩位居士及王麗心、陳星橋,桑吉等諸位雜誌社工作同仁,談述台灣佛教與「宗教法令」相關之歷史沿革與現況。
晚間,徐主任與盧潯居士請用藥石,並於席間交換彼此對佛教現況、佛法思想與兩岸政局的看法,談話內容非常深刻,態度也非常真摯。
由於本次大陸之行要到三個大都會,想要攜帶贈書,又怕承載之行李過重,旅途安置行李也有種種不便,蒙徐主任慈悲,昭慧法師先行於台灣將一些贈送北京學者的書籍什物,海運寄放在徐主任的辦公室中。來到佛協,又蒙徐主任協助,將那些海運過程中塵土坌箱的書籍什物,細心擦拭整理,我們非常感謝徐主任的熱心協助。
中國社科院之旅:談佛教界女性運動
91.10.18
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室前主任楊曾文教授請社科院博士生紀華傳居士來到麗都假日飯店,陪同昭慧法師與筆者到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楊教授陪同之下,拜會張新鷹副所長與現任方廣錩主任、魏道儒副主任,《世界宗教研究》編輯部主任黃夏年教授等,並於此再度見到今年來台發表論文的藏族學者德吉卓瑪教授。
91.10.18 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演講畢後合影
(前排右二:楊曾文教授、左二與右一德吉卓瑪教授伉儷、後排右一:張新鷹副所長)。
會晤之後,在楊教授主持之下,昭慧法師作了約一小時的專題演講,題目為〈佛教界的女性運動——理論依據、行動策略與運動實效〉,受到與會學者的熱烈迴響。聽眾以社科院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為主,他們提出了許多精彩的問題,法師也誠懇地一一答覆(詳細內容將由弘誓學僧整理成講記,另行發表)。楊教授並請筆者就著佛教弘誓學院的成立、理念與現狀,作簡要的介紹。
座談會由張新鷹副所長主持結束致詞,他由感而發地表示:「今日的台灣佛教,或許就是明日的大陸佛教。」
會後楊教授請社科院諸位教授作陪宴請我們。席間大家極其真誠地交換彼此對於佛教的意見,學者們表達了對佛教僧伽自主性極大的重視,以及對於僧伽事務不便置喙的高度禮貌,但昭慧法師反而強調:佛教僧伽應該自發地願意接受社會的監督與建言,以示自清之決心。這與「僧事僧決」是並不衝突而且相輔相成的。「僧事僧決」並不神奇,那只是社團基本常識——每一團體內部事務,本就應由每一團體成員共同決策,但任何團體也有義務聽取外界的批判與建言,而不能用「自決」一語堵塞善諫之門,佛陀所制之戒律中,就有一些是因應居士或社會大眾的反映而訂下的戒條。昭慧法師有感而發地表示:諸位學者對於佛教都有極大的愛護之情,即便是對負面的現狀有些看法,也都是來自「愛深責切」的心腸,希望佛教中人能把身段放下,察納學者們的雅言。
中國人民大學之旅:談台灣佛教
91.10.19
下午,紀華傳居士再度陪同昭慧法師與筆者至中國人民大學。在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風雷教授與宣方教授共同主持之下,昭慧法師向人大宗教系所師生為主(為數約五十人)的聽眾作專題演講,題為〈當代臺灣佛教的榮景與隱憂〉。約兩小時演講之後,宣方教授作了極有深度的回應。他並且盛讚法師在佛教與社會方面的種種貢獻,並說:不但昭慧法師在創造歷史,我們今天也在共同創造歷史,因為,人民大學首度出現了一位舉行專題講座的出家人,特別是比丘尼。他並表示:自己如果有一天要出家,一定會拜昭慧法師為師父,因為,「求法」不應存在著性別的差別知見。宣教授這種打破陋習,「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氣,令筆者不禁油然生起敬佩之情!
91.10.19.下午 宣方教授(中)於昭慧法師演講後,作回應並提問。右坐者為介紹講者之張風雷教授。
是日,人大宗教所魏德東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徐文明教授以及法音雜誌社王麗心居士亦到場旁聽,並提出精彩的問題,有兩位中年聽眾也發出了極為尖銳的質疑,法師均以極坦誠的態度一一回應這些問題(回應問題的內容,部分可參見本期昭慧法師:〈典型在夙昔〉一文;本次演講、宣方教授之回應以及與聽眾對談的詳細內容,將由弘誓學僧整理成講記,另行發表)。演講會欲罷不能,直至五時半才宣告結束。
晚間,一行人在人民大學內的餐廳用齋,並就著海峽兩岸的佛教現況,繼續交換許多珍貴的意見。宣方教授提到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有一回他來台灣參加學術研討會,有感而發地喟歎道:「禮失而求諸野」,他講完之後覺得不妥,恐台灣學者會抗議他將台灣視之為「野」,沒想到在場向他抗議的竟然是某大陸學者,理由是:大陸根本就沒有「禮失」之事。
91.10.20
下午,於北京機場離境,經香港而返抵台灣。
九十一年十月九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