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170期編輯室報告:

 

人生最美好的回憶大概都是兒時的記憶,在少年愚溪心中,母親勞作的身影,家鄉棉田,棉花成熟爆開,那種生長的此起彼落,成為作品《袍修羅蘭》的創作元素。從農家少年到攝影家、小說家、製作人、詩人、宗教家,這一切都源于天生喜歡美好的事物。

有一位出家的二哥傳慶老和尚的潛移默化,培植了他的佛法善根。文學青年的藝術探索、袈裟音聲度有情,經歷了太多的不可思議。〈善念與奇緣——迂園道一法師專訪〉,回顧了這段奇妙的因緣,請聽法師的娓娓道來。

本期專輯特聘主編王儷娟老師,總編輯明一法師率採訪組法聞、地柏法師一行四人,前往花蓮和南寺採訪道一法師。感謝王老師精心策劃,整理資料、撰寫採訪稿。

疫情嚴峻,禪七精進。性廣法師針對病毒肆虐的疫情現況,指出:修行慈心的功德之一,可以避免刀傷、燒傷與中毒。「止觀堂奧」欄目,刊載印悅法師撰寫的「110年冬季禪七側記」,法師教方法舉實例,引導大眾對禪修的真實義利有深刻體認,乃至對禪修產生精進好樂之心。勉勵大家精進用功,成就慈心,消災袪毒,吉祥免疫。

「律學今詮」欄目,連載昭慧法師戒場說戒筆錄。我們常講「戒律」,其實嚴格定義而言,「戒」與「律」是有差別的。受戒時,在和尚與阿闍黎的見證下,殷重地作出持戒承諾,這會讓人強化「防非止惡」的力量(律儀),從而反覆操作,習以成性而長養善德(尸羅)。法師提示戒子:先理解戒律背後根源的原理,掌握這個要義,接下來研讀戒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聆聽海潮音的歌唱〉,本期「人間燈火」專訪道一法師。天生喜歡美好的事物,乘文學、藝術之扁舟,大千世界傳遞清涼,袈裟音聲度有情,「微塵經卷」抒寫禪者的本來面目。

推動和南佛教藝術的源頭,來自和南寺開山住持傳慶老和尚。佛法義理非常深奧,道一法師秉持老和尚的精神,透過簡潔易懂的方式,讓社會大眾有一種美感一種興趣,從而帶領他們進入佛法廣深的領域。

孟春時節萬物復甦,姹紫嫣紅、綠意盎然。東瀛忽傳喜訊,昭慧法師,榮膺2021年日本「尼瓦諾和平獎」(Niwano Peace Prize)。這個獎項被視為「宗教諾貝爾和平獎」,業已延續三十八屆。法師在佛法理念下所推動的社會運動及其成就,是本次榮獲「尼瓦諾和平獎」的主要原因。

為紀念這份殊榮,《弘誓》雙月刊將在六月號開闢專輯,精彩可期,敬請關注。

                              副總編輯 釋耀行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