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修行人的時間寶貴,用在安住和禪修
——112年春季班二日禪進階班第一期

 

筆錄│吳曙帆


  經過了兩個月的休息,三月開春第一堂春季班,和之前不同的地方是分流,把初階和進階分班,分別的差異在於,如果春秋季裡分別的四次都跟過,且都有實做功法和回家禪修,理論上一年之後就可以換到進階班,初階班比較多聞法觀念的建立,進階就有將四次的聞法時間改為靜坐,但如果想要複習法義,或師父每年都會有新的教法想聽聽,都還是可以去聽課,教室只有三、四樓,走一樓的差別而已。
很高興有這樣的改變,因為有時候覺得不少觀念都有聽到了,但上班忙碌很難有一小時空出來每天禪坐,報名進階,就會有更多時間可以禪修實坐。實際體驗很棒,且師父會把下午初階班做功法及小組討論的時間,來進階班說更深的法義。
  分流的用意適才、適學,不過這樣性廣法師真的是講一整天呢!因為分流的時間還是在上課,不像之前大家都去討論、去做功法時,還可以有時間做自己的事,非常感動,也因為這感動,促使提醒自己多用功來回報師父的努力。
  春季班主要還是講身體的姿勢和功法,從養生、善生、利生、往生、無生的五個階段,我們的程度都先從養生說起。佛陀指出苦、集、滅、道的四聖諦,我們就是來向佛陀學習如何離苦得樂。1養生讓我們把身體調理好之後,不是讓自己更長壽後做更多壞事,而是有更多時間可以用功修行,所以強調觀念的差異是,如果自己養生的初衷是把身體養好不生病,但現實的人生終究會有老、病、死的過程,等到肉身衰敗臨終的那刻到來,其實你的心會是失落哀傷的。
  我們都在慶祝出生的快樂,但出生那一刻起,我們都在往死亡推進,就像新車一出場,輪胎一跑就開始折舊。沒有人在慶死,因為大家都很忌諱,人死了很痛苦為什麼還要開心?想一想,你們會想要再來人世間輪迴嗎?如果將人的身體比喻成一輛車,車子買了開始幫助你上班、做生意賺錢,等車子壞了,你有金錢去買好車,你會知道自己能換好車而開心;如果買車之後,只是載自己遊山玩水偷懶度日,當車子壞了要換車,就只能越換越差,甚至腳踏車了。
  看到真相的人,會知道輪迴的苦。但如果自己還沒辦法停止輪迴的抓取之心,那至少要讓自己往好的地方走,過去的業來到眼前,不要逃避,面對接受處理,因為既然看不到之前做了什麼才導致現在這樣的狀況,那是隨緣消舊業,數滿了就不會再遇到。等修到知見清淨後,就會真的睜開眼睛,瞭解怎麼做是對的,我們現在都像在暗室內瞎走。
  因為菩薩道的行為,很難從表面判斷。譬如員警遇到兩個狼狽為奸的犯人,想要離間他們才能得到正義而辦案,所以使用兩舌讓犯人招供,這樣的兩舌是為了善好。極端的例子是一個賊要殺了船上所有的商人獲得財富,佛陀的前世知道這件事後,決定自己悲心先殺掉賊而保護其他眾多商人,因為殺掉賊可以讓他不會受到重業,商人也不會因此輪迴找賊糾纏,他願意擔下殺人的罪業。
  菩薩行人真正知道怎樣做是對的,他不是輪迴來到人世,是願力來到人間幫助眾生。那怎麼區分是菩薩還是聲聞呢?當遇到人有難,問自己:「如果你親人在火災現場受困,你會救他嗎?」
  聲聞的回答:「現在是親人,過去不是,未來不是。」因為每個人的業自己擔,相聚之後就會分開,你頂多只能陪伴他。其實很多時候,花時間擔心自己的親人身體如何,搞得自己憂悲惱苦,是沒必要的,他的業他自己擔,親人的我們頂多只能陪伴,減輕對方孤獨面對的痛苦。
  菩薩的回答:「現在是親人,過去是,未來也是。」或是「現在不是,過去是,未來也是。」看到的是現在相遇,過去也是在身邊兜轉,來到現在是親人,未來也會在身邊轉,只要投胎輪迴,都會成為自己的親人。他願意花時間耐著性子陪著眾生,能夠用正念正知給眾生好方法,未來往更好的地方去。
  聲聞就像一顆千年杉木,根深參天筆直,菩薩比較像是榕樹,根也深,但樹枝開展很大能庇蔭許多人。
  假如知見不清,不知道念頭是怎麼運做的,就會問能不能一邊打坐一邊背書?或是一邊睡覺一邊修安般念?因為念頭都是一個一個的,不可能同時做兩件事情,就像是如果能夠專心安般念就不需要數數,如果不能專心就要靠數數,再不能專心,就要靠起身去運動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看不到又怕走錯路怎麼辦?佛陀也給了我們最簡單的五戒,至少在看不到真相之前,謹守五戒絕不會走錯路。一邊打坐一邊背書,除非昏沈時想要對治,就去思惟法義讓自己變得清醒,再回到專注所緣。一邊睡覺一邊安般念,其實會讓自己無法睡著,因為會越來越清明,想睡覺是因為昏沈思維過多能量浪費,需要休息,有時候禪修到一個境界,躺在床上是睡不著的,因為你的心不需要休息,但身 體還跟不上心念,所以還是要躺著讓身體休息。
  接著說明地、水、火、風的觀念,風跑錯到食道前面不是頸部後面,就會打呼、咳嗽,因為是強硬的疾風,不是柔軟綿密的支撐之風,撞擊之後就有摩擦的聲音,性廣法師以吹吹捲玩具做例子,讓我們瞭解這些生理現象背後的地、水、火、風機制。
  進階班特別提醒大家,佛陀有規定「不說過人法」,規範有修行神變能力的比丘或比丘尼,欲以神通炫惑世人,藉此贏得名利及供養,這樣是不行的,這是修行人的職業道德。如果要討論,就找自己的老師小參,如果大眾討論,就請用「有人遇到這樣的情形……」,不要讓自己對號入座,師父要我們進階班所有人知道這個重要性。因為說了境界只會有兩種結果,一個是獲得別人莫名的崇拜,一個就是別人的嫉妒或毀謗,這兩種對自己道業的增長都沒有幫助。別人不需要崇拜,因為他自己也可以達到。再來就是所屬的組織或團體,可能因此受到不必要的麻煩。
  修行人的時間寶貴,請用在安住目標和修行。修行人如果遇到不好的情境要怎麼辦呢?不要去和對方計較和生氣,因為修行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時間和他瞎攪和,就讓他吧!讓自己隨時保持正念正知來面對事情,盡量看好的一面。這樣即使沒有禪坐,也是在累積修行。2


1 編按:性廣法師配合緬甸帕奧系統的禪觀教學,所引論典,都是南傳佛教阿毘達磨的法數與法相,與漢譯阿毘達磨的略有出入。如南傳論典今譯的「美心所」(sobhana cetasika),漢譯作「善心所」,內容與數量也略有出入。
2 編按:此處性廣法師指的是平常與人相處互動,不要動不動就證明自己對,對方錯,並為此解釋半天,而是要誠懇地善觀己過。但這樣的處理方式,與政治攻防或佛陀破斥外道的情境無關,遇到不善的風俗、習慣或觀念,佛陀從不是緘默以對,而是發出諍言與勸諫,以期改善情況。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