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185期編輯室報告

 

  佛門戒律,當每一個人誓言皈依佛法僧三寶的那一刻,人生的修行就開始進入一種規範的訓練。佛陀制戒,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芸芸眾生立約,而是「隨犯而制」,在律典裡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則戒法的制訂,都來自於一個障礙修道的個案,其中有相當多的戒條涉及與社會的互動。如何看待個人修持與公共管理之分野與交集?本期專輯「僧制與戒規之當代詮釋」,對這兩個邊界感長期相對模糊的問題,展開系列討論。
  第一篇,〈見諍、欲諍、無諍與滅諍——個人修持與公共管理之分野與交集〉,昭慧法師從佛法視角,論述分析個人修持與團體運作在「止諍」或「滅諍」上的分野與交集,以及符合佛法理念的公共管理。
  再來,〈搬柴運水,無不是道;搬柴運水,亦可障道——弘誓學團本諸「十事利益」原則的管理經驗分享〉,如果說前一篇論文是以教證和理證,來論述戒律學的框架結構,那麼這一篇就是實踐戒律生活的僧團田野。做為弘誓學團的創立者和依止律師,昭慧法師的現身說法,賦予這篇論文強烈的現實意義,證明佛陀所制戒律,從理論到實踐是可以一以貫之的。
  法界出版社新書《令梵行久住——僧制與戒規之當代詮釋》,由戒經講記與三篇律學論文編輯而成。昭慧法師序言〈念師友恩義,述出書緣起——代序〉,一改往例,不多介紹新書內容,而是以時間為敘事軸線,四位法師為敘事軸心,憶述箇中師友恩義。昭慧法師尊師重道,護念後學的情誼令人感佩。
  「海外弘法」特稿,刊載昭慧法師赴美參加世界宗教議會的兩篇臉書留言,第一篇〈女眾受具足戒的根本性障礙,來自八敬法〉,是法師參加本次會議「全球倫理與佛教女性修道生涯的受具足戒途徑」座談會,與胡曉蘭教授的問答,做為台灣廢除「八敬法」運動的發起者,法師的回答可謂一語中的。第二篇〈性別詞彙與性別認同——芝加哥座談會【番外篇】〉,源於昭慧法師與Hsiao-Lan Hu教授的對話,坦蕩真誠,在智識的交集中令人反思。
  本期「古仙人道」欄目,連載〈四阿含的次第與宗趣——「阿含」導讀(三)〉,昭慧法師選取的三則經文均出自《雜阿含經》,佛陀說法的當機者,有天子及憍慢的婆羅門,他教導天子管理財物,度憍慢婆羅門出家,引導長身婆羅門轉化觀念從而遠離殺業。一則則鮮活的故事,描述了佛在人間的真切。
  「菩提清音」〈一群被看做乞丐的修行者能獲得社會尊重嗎?〉,可謂是筆者的有感而發,當社會人士將這種極端苦行,視為真假出家人的判斷標準時,這種令世人誤判佛法的行為,對佛教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因為他們忘失了「令梵行久住」的佛門宗旨。

副總編輯  釋耀行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