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2020年9月6日

 

 學團日誌

■ 法燈蘭若參訪記

■ 疫情中的生命反思──聆聽昭慧法師共修開示之感言

學團日誌

 

109.8.16 昭慧法師主持明一法師令慈李王玉燕老夫人追思讚頌儀軌並開示法要。

109.8.16 昭慧法師率住眾參加李王玉燕老夫人之公祭。

109.8.16 昭慧法師帶領學眾暨玄奘大學六位印度學生前往妙慧精舍拜會慧琳長老尼。

109.8.17 《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於玄奘大學雲來會館召開。右前起:成大葉海煙教授、成大王三慶教授、中央李瑞全教授、輔大張瓈文教授、台南大學邱敏捷教授。左前起:北藝大林保堯教授、玄大黃運喜教授、玄大根瑟馬庫斯教授、總編輯 昭慧法師、執行編輯堅意法師、責任編輯心皓法師、宗教系陳佳慧秘書。

109.8.18 學眾為貓咪恩恩往生助念、開示,祝福他能往生極樂淨土。 

109.8.20 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陳毅峰教授(左)率助理呂翊齊同學(右)為原住民狩獵議題之研究計畫,蒞院專訪昭慧法師。

109.8.21 昭慧法師帶領學眾拜訪法燈蘭若住持耀騰法師。左起:智泓、智曇、明一(弘誓學團住持)、昭慧法師、地柏(智光商工輔導老師)、耀騰法師、心謙(弘誓學團監院)、智歆、法聞(佛教弘誓學院秘書)。

109.8.25 學院與玄大雲來會館合作,舉辦三日蔬食實作交流活動,住持明一法師、監院心謙法師及阮氏畫居士烹調好手,與雲來會館張冠嶸主廚(後排右二)切磋廚藝,交換實作心得。並邀請玄奘大學董事長性廣法師、簡紹琦校長、藝術設計學院李健儀院長、曾慶鏜總務長等主管前來試餐。

109.8.30 上午,學院舉行知光師公往生兩周年紀念法會。

109.9.2 是日為佛歡喜日,由本院住持明一法師主持,舉行安居解夏自恣羯磨。

109.9.2 下午,玄奘大學於行政大樓前庭,舉行中元節普渡儀軌,由董事長性廣法師主法。

109.9.4 台北圓通佛學院院長宏空法師(本院校友),率眾參訪玄奘大學,中午於雲來會館用餐。

 109.9.4 妙慧精舍慧琳長老尼(前排右二)蒞臨本院,住持明一法師、院長圓貌法師及監院心謙法師引領長老尼參觀學院。

 109.9.5 學眾受邀前往基隆靜思堂參加《高僧傳》叢書發行感恩會,會中巧遇多位於學院就讀的慈濟志工,歡喜邀請學眾們合影留念。

109.9.5 任職智光商工輔導老師的地柏法師帶領26位智光商工的學生,前往華嚴蓮社參加盂蘭盆法會的獻供活動。

109.9.6 大同里劉秀華里長,帶領環保志工將本院正門邊跨過圍欄及電線的小葉欖仁樹樹枝鋸下及清運,以避免造成停電等安全問題。

109.9.6 青年志工程毓晴(中)趁暑假期間,為六位就讀玄奘大學的印度學生義務教授中文課程。左起:龍興、龍思、龍恩,右起:禮仁、龍善、禮虔。

 

109.8.16
■上午,本院住眾前往淡水參加明一法師令慈李王玉燕老夫人告別式,昭慧法師主持追思讚頌典禮。
■會後,昭慧法師帶領,學眾暨六位印度學生前往新店銀河洞妙慧精舍拜會慧琳長老尼,長老尼慈悲,熱請款待之餘,更贈與一大袋精舍自栽的有機芭蕉。妙慧精舍建在銀河洞的山坡上,印順導師當年特為女眾購地於此,期能建設女眾清修道場,後因部分比丘有異議而作罷,遂由慧琳法師駐守,過著清淡樸實的農禪生活。

109.8.17
■中午,於玄奘大學雲來會館召開《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由總編輯昭慧法師主持會議,討論本(第34)期來稿之審查情形,以及已通過審查之論文的刊登順序,以及後續期刊之專輯主題。

109.8.18
■院內常住貓咪恩恩突發疾病,送醫後發現是造血功能異常,經治療仍難以回天。回到學院後學眾為恩恩助念、開示,祝福他能往生極樂淨土。恩恩來到學院擔任守衛執事,雖短短不到兩年時間,但恪守盡職,嚴守本分,護衛學院,以報答學院師父們對他的收留養育之恩。

109.8.20
■中午,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陳毅峰教授率助理呂翊齊同學蒞院進行研究計畫專訪,該計畫主題是「原住民狩獵」,特別針對2004年丹大山區開放狩獵事件及其後續發展,以及原民自主管理相關法案,詢問昭慧法師的看法。法師謙稱:退居社運二線已久,對於近期有關原住民狩獵法規與爭議內容,皆未及深入了解,僅就台灣「原住民狩獵」社運議題作歷史性回顧,並就佛法的「緣起中道」與「護生」立場,與陳教授進行哲學性的探討。

109.8.21
■昭慧法師帶領學眾拜訪法燈蘭若耀騰法師,耀騰法師以滿桌自種有機蔬食款待眾人,並在飯後陪同於奎柔山路經行,摘食耀騰法師弟子智歆師父所種的有機芭樂。耀騰法師的三位入室弟子智泓、智歆、智曇師父,質僕善良,擁有不同的才情,各擅勝場,而且搭配無間,她們都是非常優秀的弘誓校友。招待學眾的滿桌好菜,就是長於農務、園藝與廚藝的智歆師父烹飪。
耀騰法師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無私地將青壯年的美好歲月,日以繼夜、全副心神澆灌在智光商工的孩子們身上,並在民國88年於淡水柔奎山上建立法燈蘭若。她親力親為地帶領著四、五十位學佛的智光學生,於放學後進行每日晚課。當年這些十五、六歲的學佛學生,在法師訓練與督促之下,不但熟誦經咒,還能輪流執掌法器。只要見到哪位學生沒有出席晚課,法師會立即前往教室或宿舍,表達關心。久而久之,學生們也就養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誦習慣。這樣嚴明的紀律,即使在許多道場,也都很難做到,智光的學佛少年,竟在法師領眾之下做到了。智光過往還舉辦一年一度的教師佛一或佛學講座,並敦請長老法師到校演講,昭慧法師亦曾在智光董事長上妙下然老法師邀請下,前往演講。

109.8.24-26
■玄奘大學雲來會館,雲來蔬食實作課程首日。雲來會館近日特聘年輕有為的張冠嶸居士擔任主廚,張冠嶸居士初出茅廬便頗受業界賞識,聘為某五星級飯店主廚,自7月起發心至雲來會館服務,擔任行政主廚。但因其過往烹調經驗皆以葷食為主,故8月24-26日,佛教弘誓學院與雲來會館合作,舉辦三日蔬食實作交流活動,本院住持明一法師、監院心謙法師與主廚阮氏畫居士等素食烹調好手與冠嶸主廚切磋素食廚藝,交換實作心得。每日上午所烹製之菜餚十分豐富多樣,故昭慧法師特別邀請玄奘大學董事長性廣法師、簡紹琦校長、藝術設計學院李健儀院長、曾慶鏜總務長等主管前來試餐。25日中午,會館經理莉筠居士向明一法師等三位致贈感謝狀。
■上午6時,院長圓貌法師率地柏、法聞及心皓法師等4人,搭乘高鐵南下至屏東,再轉乘台鐵前往東部花蓮玉里,於深夜返回學院,完成關懷同學的一日之行。
首站至屏東關懐刻就讀於本院專修部三年級的朱以真、涂麗儀同學。朱同學以豐盛午齋招待,並採購特產讓師父們帶回供衆。接著搭二段火車來到花蓮玉里千佛寺拜訪郭甘、蕭秋函同學。

109.8.28
■晚上6:30,由昭慧法師列席指導,明一法師主持,於嵐園召開《弘誓》雙月刊編輯會議,針對雙月刊及未來數期之專題設計以及「人間燈火」專欄之人物專訪進行討論。

109.8.30
■上午,學院舉行知光師公往生兩周年紀念法會。由昭慧法師主法,帶領住眾、家眷及志工等,恭誦《金剛經》、佛前大供與功德回向。

109.8.31
■下午,昭慧法師參加玄奘大學宗教系系務會議、系評鑑工作小組會議。

109.9.1
■上午,昭慧法師主持藏傳佛教研究中心會議,和三學會陳明茹理事長、陳泰璿秘書長討論藏傳佛教研究中心開幕式之全部流程與工作細節。會後與玄奘大學宗教系系主任黃運喜教授於雲來會館餐敘。

109.9.2
■今天是佛歡喜日,由本院住持明一法師主持,舉行安居解夏自恣羯磨,儀式簡單隆重,為自己過往的學習與過錯發露懺悔。
■下午,玄奘大學主管與職員在簡紹琦校長帶領下,依往例於行政大樓前庭,舉行簡單的中元節普渡儀軌。董事長性廣法師主法,慈恩精舍住眾擔任維那悅眾。在儀軌舉行前,性廣法師於行政大樓大廳,向等候參禮的大衆開示佛教順應並轉化民俗祭禮的深義。

109.9.4
■上午,台北圓通佛學院院長宏空法師(也是佛教弘誓學院校友)率眾參訪玄奘大學,中午於雲來會館用餐,並由宗教系主任黃運喜教授供眾。
■上午八時半,妙慧精舍慧琳長老尼蒞臨本院,學眾在本院住持明一法師的帶領下於大殿敲鐘鳴鼓、頂禮接駕。隨後由明一法師、圓貌法師及諸學眾引領長老尼參觀學院,並備妥簡單的茶果、西點於嵐園茶敘,長老尼十分謙和,對住眾們的體貼安排甚感歡喜,但不願太過麻煩住眾,故於參觀院舍後,茶敘片刻,便告辭離去。

109.9.5
■上午,明一、紹容、心謙、心皓、法航、宏量、明定七位法師,受邀前往基隆靜思堂參加《高僧傳》叢書發行感恩會,會中還巧遇多位於學院就讀的慈濟志工,歡喜邀請學眾們合影留念。
■本學團地柏法師,任職智光商工輔導老師。本日上午,地柏法師帶領26位智光商工的學生,前往華嚴蓮社參加盂蘭盆法會的獻供活動;此活動由地柏法師擔任培訓教師。

■下午三點,學眾於齋堂練習地藏法會法器儀軌,按照法會當天的法器執事安排,將地藏法會儀軌排練一次,以期能在法會提供最佳的悅眾品質。

109.9.6
■上午,大同里劉秀華里長,帶領大同里環保志工團巡視大同里周圍環境,發現本院法印樓靠路邊的小葉欖仁樹枝太長,蓋過圍牆並延伸到路邊電線桿的電線,徵得本院同意,立即幫忙把過長的樹枝鋸斷,並清理鋸下樹枝,載運移除,以保持安全,避免造成停電問題。
同時里長又發現,本院我們靠路邊的肯氏南洋杉樹上,有一顆很大虎頭蜂窩,立即通報消防隊派員勘查後,於晚間來院摘除。劉里長認真服務精神造福鄉里,令人敬佩。里長還將學團監院心謙法師遂加入「大同里長服務處賴群組」,以提供即時的連絡與服務。

 

109.9.6
■六位就讀玄奘大學的印度學生,於暑假期間至學院掛單,青年志工程毓晴得知他們有加強中文的需求,自8月20日至9月7日期間,主動撥空前來義務教授中文課程。毓晴目前就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三年級,曾有中等學校國語文學習扶助教學經驗,在這三週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將生活常見情境分單元做為討論主題之外,更以繪本共讀、玩桌遊、帶遊戲等活潑的方式作為教學媒介,其中兼具聽、說、讀、寫的訓練,深受印度生歡迎,也因為年齡相彷,彼此結下善緣。

菩提清音

法燈蘭若參訪記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八三 八
109.
8.21

  座落在淡水柔奎山上的法燈蘭若,民國88年建訖,耀騰法師就已邀我過來參訪,我竟然拖延至今。直到八月初卸下行政職,心裡頓覺輕鬆,才在學團住持明一法師安排下成行。有時想想,長年案牘勞形,不免疏於音問,真的是愧對至親好友。

  這裡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小社區,環境清幽寂靜,前方視野遼闊,往左走到社區道路轉角處,可向前遠眺陽明山面天山與淡水觀音山,道路另一端則可遙望淡海。

  由於今天中午不算太熱,而且時起微風,耀騰法師遂於飯後帶領我們到社區步道經行,並到其弟子智歆師父所開闢的果菜園區,參觀她所種植的瓜果、蔬菜、破布子樹與咖啡樹。

  前帖雖稱耀騰法師為老友,其實法師長我七歲,而且十五歲就已在平光寺出家(我二十一歲出家),戒臘至少長我十三歲,算是我的長輩。她提到少年時代的平光寺,非常禮遇那些因戰亂而來台的大陸法師,包括印順導師、仁俊長老、常覺法師,並向我們憶述當年在寺裡擔任侍者,親近這些大德的生活趣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耀騰法師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無私地將青壯年的美好歲月,日以繼夜、全副心神澆灌在智光商工的孩子們身上。講到她是如何親力親為地帶領著四、五十位學佛的智光學生,於放學後進行每日晚課之時,我簡直聽得目瞪口呆。

  原來,當年這些十五、六歲的學佛學生,在法師訓練與督促之下,不但熟誦經咒,還能輪流執掌法器。只要見到哪位學生沒有出席晚課,法師會立即前往教室或宿舍,表達關心。久而久之,學生們也就養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誦習慣。這樣嚴明的紀律,即使在許多道場,也都很難做到,智光的學佛少年,竟在法師領眾之下做到了。智光過往還每年舉辦教師佛一或佛學講座,並敦請長老法師到校演講,我也曾在智光董事長上妙下然老法師邀請下,前往演講一次。

  法師的三位入室弟子智泓、智歆、智曇師父,質僕善良,擁有不同的才情,各擅勝場,而且搭配無間,她們都是非常優秀的弘誓校友。今天招待我們的滿桌好菜,就是長於農務、園藝與廚藝的智歆師父烹飪的。可惜菜色太過吸睛,我們下筷之前,竟然忘了「讓手機先吃」,吃到一半才想起來,只好作罷。

菩提清音

                       疫情中的生命反思
                       ──聆聽昭慧法師共修開示之感言
                                             王韋翔

【編者按】

  本篇為王韋翔參與1098月共修後之心得分享。昭慧法師當日開示MP3請點選本院網站【法音宣流】。

 

  時隔好久,我又回到了弘誓。

  還記得念小學的時候,偶然陪著母親來到弘誓,意外開啟了與佛法的因緣。從一開始的共修、法會,到後來參加了兒童營,甚至成為營隊主辦團隊的一份子,佛法於我而言,從幼時的陌生與些許排斥,隨著成長歷程,慢慢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儘管我不曾研讀過任何一本經典、上過一堂課,與佛法看似遙遠,但其實我知道自己心裡有某個地方,安放著這些智慧哲理,在生命中種種艱難片刻,成了最溫暖的力量。

  升上大學後因為在外地的關係,我幾乎很少去弘誓了。而這個月因為家中長輩身體出了狀況,也趁著暑假空閒回來參加共修,祈願他能健康平安、少有病痛。共修的最後,法師談到了疫情下種種關於生命的議題,聽完開示的我感觸甚深,不只是因年紀增長而能明白一些道理,更因為自己近期的經驗正好有所體悟,開始思考關於這方面的問題。

  如果要說2020年是漫長且難熬的一年,我想應該多數人不會反對。沒有人想到在跨年的絢麗煙花、欣喜歡騰後,迎來的是堪稱世紀災難的COVID-19;沒有人料到習以為常的生活規劃,只因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病毒而徹底崩亂。以前總聽聞佛法中生命的「無常」,在這動盪且未了的2020,竟讓人有著莫大的感慨和體會。
 

  在法師談到了疫情下的無常與死亡時,我想起了先前讀到的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他點出現代社會對於會引發焦慮和疑問的議題,都被制度集中到了另一頭,例如監獄、醫院等場所,在這裡我們不免會感受到沉重的氣氛,關於死亡、病痛的經驗都被封存在這些特定地方。這或許也呼應了今年的狀況,疫情的肆虐讓慣於平安度日的人們,對死亡的叩門猝不及防。那些對於生命的焦慮、不安、恐懼,就這樣猛然闖入了生活,平常我們不曾思考這些問題,但殘苦險惡的現實卻迫使生活於群體中的每一個人,去正視那被刻意遺忘的生命本質。

  仔細回想,日常的我們似乎都對死亡避而不談,尤其在華人社會中,生死的此岸與彼岸有著巨大隔閡。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忙碌著,在學業與工作中努力打拼,在各自的領域裡經營生活,鮮少對死亡有所感悟,縱然媒體新聞報導的意外事件層出不窮,卻始終離我們很遙遠。或許人們會在事故發生於所處環境,或是自己所熟識的人身上時,經驗到死亡的迫近,但那終究是物理距離上的變化,真正在我們的心裡,始終對於死亡是陌生,甚至說是逃避的,對人們而言,關於生命盡頭的想像太過沉重,想到身而為人終有一死,就不免感到無力和落寞。

  面對這般終極的議題,我們難道只能哀嘆悲憐嗎?在開示時法師提到,應該趁年輕健康之時,除了珍惜當下的一切、努力修行生活以外,也要對未來的病痛與無常有所心理準備。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很喜歡的一位政治學家—鄂蘭(Hannah Arendt),她在重要的思想鉅作《人的條件》裡,談到對於人類根本處境的看法。的確,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人類依然要服從於生死法則的運轉,對於一個生命而言,這也是從生到死唯一能信賴的規則,而打破這段法則的就是行動的能力。行動(action)這個詞,就其語源我們能發現無論是希臘文的「archein」或是拉丁文的「agere」,原初都有「開始、啟動」之意。每個行動的當下,都是一個嶄新的開端,人與人的關係也好,與世間萬物的連結也好,當一個人選擇為自己、為他人做出抉擇,他便超脫了生命直線式的自然律,開啟一段又一段的機緣和偶然,生命的意義也隨之開展。「雖然死生有命,但是他活著不是為了死亡,而是為了開始。」 ,鄂蘭在數十年前的這番話,巧妙地讓身處動盪疫情下的我們,在進行對生死的叩問之時,心裡不至慌亂,並且能堅定那樣的信念:面對眼前艱難的處境,行動是唯一的出路,即使不能掌控未來,但人生意義的創造操之在己。

  共修結束後,我因為有事而搭車回學校。回程中我反覆想著那天法師開示的內容,心裡思緒看似繁雜,卻有一股鮮明且堅實的動力。今年疫情或許剝奪了許多,但也因為這始料未及的偶然,我對生命、對世間有了不一樣的觀點。在肉體上我們都會走向終點,在過程中我們卻寫下了一個個嶄新的開始,那是身而為人最寶貴的價值所在。如何面對生死離別、勇敢看待無常,以及在關係終了時給予祝福,都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我始終相信,世上有那樣的良善值得追尋,只要我們心存善念、樂於佈施,生命總能超脫單調線性的律則,臻於圓滿。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5/450.html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