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

2018年1月25日

 

■  學團日誌

■  依善門以開發覺性──聞「顏面粉碎性骨折個案」有感
■  《阿含選萃》序

■  昭慧法師印象

■  界定法師〈昭慧法師印象〉讀後感

■  敬悼 羅宗濤先生

■  《蕭素樂──暹邏獅吼》新書出版新訊

學團日誌


107.1.7 法嚴寺前任住持紹嚴法師率心偉法師、盧蘭昭居士來院拜會昭慧法師,並探望知光師公。(左起:心偉法師、盧蘭昭、紹嚴法師、知光師公、昭慧法師、盧芷昭)


107.1.7 康筠翎(右)、袁筱晴(中)來院與昭慧法師商討「哲學與佛學對話」書稿翻譯事宜。


107.1.10 玄大簡紹琦校長頒發「教育部銀質獎章」予昭慧法師。


107.1.11 應葉菊蘭女士之邀,昭慧法師與鄭南榕基金會董事們參觀華膳空廚公司。


107.1.11 中午享用色香味俱全的華膳套餐。

107.1.13 上午,昭慧法師率學眾前往新店慈濟醫院,參加慈濟歲末感恩祝福會,並向證嚴法師請安。(左二:趙有誠院長,右一:慈悅師姐)


107.1.13 大眾依序向上人領取福慧紅包。


107.1.13 學團師生在慈濟醫院大廳「佛陀問病圖」前合影留念。


107.1.14 上午,舉行本月的共修,明一師父主持佛前大供並作佛法開示。


107.1.16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院主管會議及尾牙聚餐。


107.1.18 苗栗淨覺院禮請性廣法師主持禪七。


107.1.20 包括淨覺院常住眾共約60位學員參加,週末另有24名學員,特地從台北趕來聽法。


107.1.22 淨覺院禪七團體合照。(前排中:性廣法師,右六:住持道融法師)


107.1.18 上午於玄大,聯合報記者張雅婷採訪有關「宗教文化旅遊學程」。(左起:劉家明同學、曾國修老師、余瓊招同學、昭慧法師、記者張雅婷、邢金俊老師、蔡智觀同學)


107.1.21 是日,約三十位志工來院協助年度大掃除,在韶因觀景台合影留念。


107.1.21 徐秋鴦(右二)率香積志工烹煮美味點心及午齋供眾。


107.1.23 學眾與志工一行十一人,前往苗栗觀光果園採橘子。

107.1.25 於台北陽明春天餐廳忠孝店,舉行《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

107.1.4
■上午,明一、心謙、傳聞師父前往中壢市御奠園,參加本院志工陳萬枝居士亡母陳绣柳老居士告別式,帶領家屬誦經、唸佛迴向。

 晚上,陳府家屬來院參加《金剛經》晚課共修,心謙師父開示佛法,約十五位共修會佛友參加。

107.1.7
■中午,法嚴寺前任住持紹嚴法師率心偉法師、盧蘭昭居士來院拜會昭慧法師,並探望知光師公。
■下午,本院學生康筠翎與專業中、英文翻譯袁筱晴,來院與昭慧法師商討「哲學與佛學對話」(法師與Peter Singer合著)中、英文版書稿翻譯事宜。

107.1.9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院主管會議。

107.1.10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校務會議,從簡紹琦校長手中接受「教育部銀質獎章」。之後參加總務會議。

107.1.11
■中午,應台灣觀光協會理事長兼華膳空廚公司董事長葉菊蘭女士之邀,昭慧法師與鄭南榕基金會董事們參觀華膳空廚公司,中午享用色香味俱全的華膳套餐。

 華膳空廚公司(http://www.cpcs.com.tw/)每日出餐五萬份,是國內最大空廚,供32家航空公司的飛機餐。這些飛機餐,佔華膳全部餐飲產量的97%。

 華膳蘇甲添副總經理向大家說明:空廚把「衛生」放在第一,因此在高度清潔的工作環境中製作餐點完成之後,會將食物急速冷藏,至運載於飛機上後,再由空服員加熱。飛機餐的味道,之所以會略遜於一般餐食,原因在此。

107.1.12
■上午,本院專修部一、二年級全體學生,在常住學眾的帶領下,同心協力進行歲末大掃除。三年級同學因前一日沒課,已提前完成負責區域的清掃工作。
■下午於玄大戒光堂,昭慧法師為「全國國高中職輔導主任/老師研習營」講授禪修課程,講題是:「自在的人生哲學
──『緣起中道』的禪觀智慧」。

107.1.13
■上午,應新店慈濟醫院喬麗華主秘的邀請,昭慧法師率紹容、明一師父等十位學眾前往慈院,參加慈濟歲末感恩祝福會,並向證嚴法師請安。

 在國際會議廳,觀看2017年慈濟全球賑災工作紀錄片,以大愛感化不同國家、不同宗教的民眾;趙有誠院長與醫護人員演繹「行入慈濟大藏經」;重大傷患「阿德」全家現身說法;大家並親聆證嚴上人開示,向上人領取福慧紅包,在上人領導下,祈願天下平安吉祥。難得有此機會深入了解慈濟志業,學眾內心萬分感動!

 中午,與證嚴法師在慈院旁的靜思堂用餐,餐後在靜思堂會客區品茗。德惇、德寧師父與慈濟澳洲分會執行長紀雅瑩等居士,熱誠款待好茶,還贈與每人一份精美禮物。會客區茶席布置非常雅緻,學眾紛紛在此拍照留影,大家非常開心,約下午二時告辭。(詳見昭慧法師臉書留言錄:〈依善門以開發覺性──聞「顏面粉碎性骨折個案」有感〉)
■下午,香港入世佛法網絡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佛教對當今性別議題的回應」公眾論壇,邀請法師、佛教徒、學者等嘉賓,一起討論佛教徒在性別議題上的思考和意見。由於昭慧法師不克出席,主辦單位特別商請法師錄下影片,在現場播放。

107.1.14
■上午,舉行本月的共修,傳法師父領眾禮拜《藥師寶懺》,明一師父主持佛前大供並作佛法開示。

107.1.15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院課程委員會、院教評會、擴大院務會議,在擴大院務會議結束後的小空檔,主持系務會議。緊接著到國際會議廳,參加「校長與教師有約」座談會。

107.1.16
■上午,性廣法師自菩提院下山,明一、心謙師父搭乘高鐵前往南投,一同到草屯關懷本院長期護法,大寮志工徐雪珍居士。雪珍罹患癌症,身體非常虛弱,性廣法師教她調身功法與乾淨飲食等養生觀念,並作佛法開示,讓雪珍與家人非常感動。
■上午,昭慧法師的玄大助理蔡智觀二姐夫黃安居士往生,心皓、傳聞、佛香、法華、明德師父率志工李阿昧、黃秀娥居士,前往黃府關懷,帶領家屬唸佛迴向,心皓師父開示佛法。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院主管會議。於院主管會議後,朱美珍院長為系主任、院系秘書與院辦公室工讀生舉行社科院尾牙,大家團圓聚餐。

107.1.17∼1.23
■苗栗淨覺院禮請性廣法師主持禪七。淨覺院向來對本院及菩提院護持有加,廣法師率12位菩提院常住師父及3位居士全程護七,讓淨覺院師父們專心入堂禪修。

 禪修期間,禪師引導禪修者端正坐姿,全身放鬆,找到身體平衡中軸;教導三個修法:安般念、界分別觀及慈心觀,修習安般念讓心安定,修習四界分別觀培養觀慧,修慈心禪培養四無量心。

 下午大堂開示,禪師從四大的特性開始說起,端正威儀對身念處的重要,人體中軸、筋膜的作用。講解時,配合ppt人體解剖圖片及骨骼模型等教具,詳細說明平衡中軸、骨骼定位,正確使用肌肉的方法。這樣的觀照與鍛鍊,有助於禪修久坐,而且對身體健康大有助益。在練習三天之後,開放禪修者提問,禪師逐一回覆,並親自示範初、進階調身功法。

 本次是連續第六年在淨覺院主持禪七,包括淨覺院常住眾,共約60位學員參加,週末另有24名學員,特地從台北趕來聽法。大眾得大法益,法喜充滿。

107.1.18
■上午於玄大,昭慧法師、邢金俊老師與余瓊招、劉家明、蔡智觀等三位學生,接受聯合報記者張雅婷採訪,談有關「宗教文化旅遊學程」的課程內容、證照績效與就業前景,三位學生真誠分享修讀本套跨院、系學程的心得體會與實質效益。
■中午,遠從印度帶團朝聖歸來的一玄法師,帶來好茶與印度禮品致贈昭慧法師,並分享其本次朝聖之種種收獲。
■緊接著,昭慧法師主持玄大宗教與文化學系「僧伽助學金座談會」。
■晚上,十多位共修會友來院參加《金剛經》晚課共修,為往生的陳绣柳、周德鴻居士誦經祈福,亡者家屬一同。
■玄奘大學期末考結束,是日晚上,清涼禪學社舉行期末圍爐,智永師父和徐台芳、潘佳甄等德媽媽現場烹煮素食佳餚、熱湯及點心,約十五位學生陸續前來聚餐。

107.1.21
■是日,約三十位志工來院協助年度大掃除,在學眾分組帶領下,打掃無諍講堂、庫房、庭園,讓校園各處角落煥然一新。大寮則由徐秋鴦率香積志工,烹煮美味點心及午齋。對於志工們的發心護持,學眾感念在心。

107.1.22
■本院志工黄秀鳳之同修楊寶林老居士前日車禍過世,是日下午,心謙、耀仁、佛香、法華師父至中壢御奠園,帶領家屬一同誦經迴向。共修會佛友楊美蘭等六人參加。
■下午,常依、常報法師與二位居士代表齋明寺,蒞院致贈年禮給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法師則回贈去年出版的三部新書。

107.1.23
■上午,應共修會佛友的邀請,紹容、明一、心宇、心謙、法華師父前往苗栗觀光果園採橘子,徐桂蘭、徐秋鴦、宋鴻康等六位居士同行。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主持系務會議,並與系所教師、職員共進晚餐,權充尾牙。

107.1.24
■上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教務座談會。下午參加學生休、退學因應對策工作圈會議。
■下午,明一、心謙、耀仁、法華師父前往中壢御奠園,帶領家屬為陳林等妹老菩薩(本院長期護法許粉妹居士的婆婆)誦經祈福。共修會佛友徐秋鴦等六人參加。
■心燈啟智教養院獲桃園市106年度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優等」佳績,創辦人邱美紀老師是本院長期護法,特請購十八盒金莎巧克力,是日下午由潘佳甄老師送來學院,與學眾分享喜悅。

107.1.25
■上午於玄大,昭慧法師擔任宗研所葉玉瑛同學碩士論文之口試委員。葉同學之論文題目:《新竹科學園區「個人宗教性」初探》──以新唐科技晶圓製造廠為例)。指導教授是黃運喜老師,另一位口試委員係新生醫專通識中心劉易齋教授。
■口試結束,法師與黃運喜教授驅車趕往台北陽明春天餐廳忠孝店,出席《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出席委員尚有李瑞全、朱建民、林保堯、葉海煙、王三慶、林朝成、邱敏捷、根瑟•馬庫斯教授,以及編輯工作團隊堅意、傳法、明一法師,陳悅萱老師,紹容師父也隨喜參加。

 羅宗濤委員甫於1月22日與世長辭,會議開始時,全體委員默哀致悼。

人間佛教

依善門以開發覺性

──聞「顏面粉碎性骨折個案」有感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五二
107.1.13

那張血肉模糊的破碎臉龐

  上午至新店,參加台北慈濟醫院歲末祈福大會。本次台北慈濟醫院在歲末祈福會上,報導了一項顏面粉碎性骨折的個案。

  個案主角阿德,以房屋裝潢為業,與阿滿結婚後,育有一個兒子凱凱。十年後因誤會而離婚,但他依然承擔起阿滿母子的生活經濟,三人相互扶持,共住生活。

 

照片一:阿德失足從三樓摔下,造成顏面骨粉碎性骨折。(圖/許博智)

 

照片二:為表達感謝,凱凱製作點心,送給醫療團隊。(圖/連志強)

 

照片三:趙有誠院長代表慈院,收下了這份可貴的捐款。圖/范宇宏

 

照片四:祝福會上,許博智醫師送上象徵五福臨門的蘋果與吊飾,給予阿德、阿滿祝福。(圖/范宇宏)
(以上照片擷取自台北慈濟醫院網頁:〈人骨拼圖下的愛〉)

  106年3月9日,阿德從三樓摔落地面時,頭部著地且撞上石塊,導致顏面粉碎性骨折,嚴重撕裂傷,左手橈骨骨折,送到台北慈院急救時,已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慘不忍睹。

  阿德在加護病房,要動骨折的修復手術時遇上阻礙。原來他與阿滿已經離婚,阿滿無法幫阿德簽署手術同意書,兒子凱凱還沒20歲,也沒有簽名資格。主治醫師許博智請社工、志工介入關懷,找到傷患家人,但家屬擔憂一旦簽名,就必須負擔阿德龐大的醫療費用,因此遲遲不敢簽署。慈院林資菁社工師央請他們:「只需要過來簽名,這並不代表要負擔費用,所有的醫療費用都會由我們協助。」這讓阿德的哥哥們深受感動,首肯出面簽署同意書。

  「傷者頭骨的額竇、眼眶、上顎骨、顴骨、下顎全部有骨折的情形,若沒有進一步治療,往後會面臨臉部沒有支撐、無法咀嚼食物、外觀塌陷等情況,必須盡快將骨頭復原,才能維持他後續的社交生活與咀嚼能力。」

  「手術困難點在於一般的顏面骨折手術,可以透過對側完整的骨頭來比較患部位置進行參考,但阿德幾乎整顆頭顱都骨折,僅能依靠過去照片做比對,還要考量手術在臉上造成的疤痕殘留,如果臉上都是刀疤,也會影響傷者的社交及自尊,所以要審慎規劃數個切入點及切入順序。」

  「顏面手術在3月27日進行,許博智透過3D電腦斷層重建創傷頭骨外觀,為了減少傷口,他選擇從頭頂劃開,將阿德的頭皮翻下後,花了8小時的時間,使用23塊各式骨板及118支骨釘,將骨折位置固定。」(以上三段,引自〈人骨拼圖下的愛〉)

  許醫師還為阿德將斷掉的牙齒和原來有牙周病的牙齒一併拔除,康復後安排假牙治療。手部的骨折手術也於4月初,在骨科醫師的執刀下順利完成。

  3月27日,許醫師原已手術排程滿檔,但他覺得阿德的手術不能延誤,因此向一位已排定「自費醫療100餘萬元」的手術個案央請延期,該案主當然不願意,因此改到別家醫院。而阿德的整個醫療費用數十萬元,健保給付只有兩萬元,其餘都由台北慈院吸收。

  阿滿原來是癌症患者,在照顧阿德期間肝癌復發,醫療團隊也把她接過來一同治療。經過這場生死患難的考驗,阿德把抽菸、喝酒的壞習慣都改掉了,並且輪到他照顧阿滿。如今他們不但復合了,而且還加入慈濟志工團隊。雖然阿德還不確定什麼時候可以回到工作崗位,但當保險費撥款下來時,他們竟還捐獻紅包,希望藉由醫療團隊的名義,提供給需要的患者。

  看完了這段短片,阿德、阿滿與凱凱全家來到現場。令人吃驚的是,在醫療團隊的巧手下,阿德無論咬合、外觀都順利恢復成原來的樣貌。看著凱凱將親製蛋糕呈送上人與趙院長,阿德將捧花獻給許醫師,想到剛才銀幕上秀出的--那張血肉模糊的破碎臉龐,我忍不住熱淚盈眶。

  阿德的感人故事,詳參廖唯晴:〈人骨拼圖下的愛〉,台北慈濟醫院網頁:http://taipei.tzuchi.com.tw/index.php/本院訊息/溫馨院誌/本院日誌/7181-人骨拼圖下的愛
    **    **    **    **    **    **    

依善門以開發覺性

  每年一度參加台北慈濟醫院歲末祈福大會,觀看「行入慈濟大藏經」,再聆聽台北慈院對重大傷患,以無比慈憫的深切悲心,施以高明的醫療救護,內心總是深受震撼,萬分感動!

107.1.13 昭慧法師率學眾前往新店慈濟醫院參加歲末祝福,中午在靜思堂用午餐,餐後合影留念。

  上週日(1月7日)下午,慈院喬主秘來電相邀,並歡迎學眾一同前來參加,想到學眾們難得值遇這樣的良機──拜會大善知識(證嚴法師),親聆慈濟菩薩們濟世救人的感人事蹟,因此鼓勵住眾報名。如此一來,弘誓學團就佔了慈院國際會議廳裡,10個珍貴的座席。但我相信,學眾經過這三個小時「覺性教育」的洗禮,必能增長、強固他們的菩提根苗。

  我一直深信,偉大的目標不可或缺,生命必然會因「無我而利他」的弘願大行(而非個人的功成名就),而放射其「偉大」的光芒與熱力,並因此而開發知能,圓滿覺性。套句佛法術語,最偉大的目標,莫過於「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不只是「發願成佛」,而是不忍眾生痛苦,為了讓眾生離苦得樂,而發願開發知能,圓滿覺性──是為「成佛」。若沒有一步一腳印地對境練心,沒有利濟眾生的具體事行,而只是渴望獲得「成佛」的利益,乃至期待「快速成佛」,則早已悄然退失菩提心,因為他業已背離了「忘己利他」的偉大目標,又怎麼可能「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像前術阿德手術個案中的許醫師,遇到了這樣一個醫學既有資料無法參酌的艱鉅個案,想方設法地將專業知能發揮到極致。趙有誠院長一肩承挑起醫院的鉅額虧損,大力支持醫療團隊,進行這項吃力不討好的醫療工程,這都是出於「不忍眾生苦難」的悲憫情懷。他們奮力救苦的典範,讓原已立於社會金字塔頂端的白袍形象,顯得益加崇高、偉大!

  許多佛門中人,貶慈濟為「只會行善,不懂學佛」,其實,《金剛經》早已有如下法語:「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說法真實不虛,證嚴法師所率領的全球慈濟團隊,正是在印證著這套「依善門以開發覺性」的菩薩法門啊!

臉書留言錄

《阿含選萃》序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五二一)
107.1.18

  界定法師完成近著《阿含選萃》,並請筆者撰為序文,因此有幸先讀為快!謹將本書讀後之五點感想,分述如下:

一、「選萃」標準

  本書有三大部分。首先是【原典摘錄】。其次,所有摘錄之經句,後頭皆附隨【佛典演繹】與【智海微言】,這是作者的經義闡述與讀經心得。

  四部《阿含》的篇幅龐大,處處都是佛陀或聖弟子法語的醍醐甘露,作者已依「六度」而作分類,且每一法類的相關經教,也都相當豐富。然而,「選萃」意味著「選取其中精華」,那麼,作者「選萃」的標準何在?如何在有限的書籍篇幅之中,選取他所認定的精萃?認定標準是什麼?

  這樣的疑問,在展閱本書之時,逐漸獲得解答。原來,本書「選萃」的過程,帶著三項清楚的目的性,這也成為本書的三項特點:

  一、大乘接軌:將《阿含》本教與大乘佛教接軌,故以「六度」作為選輯分項。

  二、端正視聽:將一般容易混淆、似是而非的觀念,藉諸佛陀法句的教證,而作清晰的導正。

  三、兼顧信眾:《阿含》本教之當機眾多為僧人,但作者特別將信眾可以得大受用的經句摘錄出來,在家讀者研閱,可以得大饒益。

  茲就三項特點說明如下:

二、大乘接軌

  《阿含經》是佛法根源,釋尊本教。印順導師於《佛法概論》「自序」云:

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從佛法一味,大小異解的觀點 去觀察,對於菩薩行的慈悲,利他的積極性等,也有所理會。

  復於《雜阿含經論會編(上)》「自序」云:

在流傳世間的佛教聖典中,這是教法的根源,後來的部派分化,甚至大乘「中觀」與「瑜伽」的深義,都可以從本經而發見其淵源。

  然則如何證明它為「三乘共依」,乃至是大乘佛教的淵源?這一定要就著經文來作印證。愚意以為,界定法師進行《阿含經》之選輯,應有印證「《阿含經》為大乘淵源」的善願,因此依大乘「六波羅蜜」之德目而作經文分類,俾令讀者破除「《阿含》是小乘經」之偏見,確知菩薩六度之行,有《阿含經》的教證依據。

三、端正視聽

  作者用心良苦地藉諸經教,導正許多容易混淆、似是而非的觀念,例如:一般人總覺得「名聞利養」都是修道大忌,但是作者卻依《阿含》教證,依受施者之「發心」,來作「用於自利」與「用於利他」的分辨:

倘若是為了貪圖自身的享受,甚至拿來揮霍,當然不能接受利養;但師父們如果將這些利養用於服務常住大眾,用於濟世利生事業,用於建寺立塔安僧弘教,這樣的利養,不僅清淨如法,而且還多多益善呢!

  當前佛教界,確有「過猶不及」的現象──有的僧人汲汲營營以謀求名聞利養;有的僧人對於名聞利養,避之唯恐不及。實則在《阿含經》中,佛陀即以言教、身教,讓弟子們用「不求亦不避」的「中道」精神,來面對名聞利養。不但如此,佛陀更常順勢教化,將個人的名聞利養,轉化為僧團與眾生的利益安樂。作者於此引經據典,再作評述,確有導正視聽的重要意義。

  對某些比丘行徑,經中只作平實敘述,但作者還是會給予倫理臧否。例如:僧迦藍出家修行,可以不顧妻兒死活,任令幼兒於草地號哭,作者坦言:

我並不贊成這種出家方式,或者說出家的時機並不成熟:要麼就不結婚生子,要麼就待孩子長大成人後再出家修道(有點類似於婆羅門的四行期)。

  作者在讀經過程中,總是依於佛法正理,作出對人、對事的倫理判斷。其論點固然見仁見智,未必皆能獲得共鳴,但是作者敢於表述所見,而不盲從經典權威,這恰是佛法精神之所繫,也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到底是要以個人修道意願為先,還是要照顧到父母、配偶的意願與兒女的撫養責任?這確實是佛教界長久以來的難題。

  從僧團史來看,無論是佛陀,還是賴吒惒羅等部分比丘,確實以身示範:將個人的修道意願,置於優位考量,而且他們都已妥切地在成道後,以佛法來渡化親屬,此即「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的大仁、大孝。

  還有一點,佛陀與賴吒惒羅都有優渥的家境,無須考量家庭經濟問題。因此,像僧迦藍這般,面對無力撫養幼兒的家庭,依然決絕而去,確有倫理爭議。此所以律有明令,出家必須獲得父母與配偶的同意,讓意圖出家者,必須在家庭義務與修道意願之間求取平衡。

  另一段經記述:一位老比丘於聞法時伸腿打鼾,八歲沙彌反而正襟危坐,佛陀以此隨機開示:「長老」之所以為「長老」,不看他是否出家或是否年長,而看他是否修善。作者於此分析:

依本則故事的觀點,守律儀者,為長者;毀威儀者,為沙彌,這個與年紀沒有必然聯繫。

  凡此種種,在本書中俯拾即是,茲謹摭拾三例,雖是窺豹一斑,亦足以見全書大略。

四、兼顧信眾

  作者是僧人,本書所輯經句,當機眾多為僧人,對僧眾應具之正見正行,當然多所著墨。但作者在選材之時,也並未忽略信眾的生活處境,因此特將一些在家法,予以選輯並加以闡述。

  例如:波斯匿王因安逸與貪食而肥胖起來,幸仰仗佛陀教導誦偈自警法,因而减肥成功。這項極溫和又無副作用的減肥良方,對營養過剩,多靜少動而容易過胖的現代人,不無啟發。

  又如「優婆塞之法」:「夫清信士之法應持幾戒?犯幾戒非優婆塞?又應食何等食,飲何等漿?」在家學佛,可以依個人資質與處境,而決定受持全分、多分、少分乃至一分戒法。若有毀犯,應以懺悔心尋求挽救。飲食方面,應以增長善法,減除不善為原則。凡此種種,都是居士亟須知曉的切身問題。

  再如「四法具足」:年少婆羅門請教佛陀:居家如何獲得現世安樂?佛陀教他,欲求現世安樂,必須四法具足──擁有專業知能,守護勞動成果,親近良師益友,妥切分配用度。少年復問:如何獲得後世的安樂?佛陀同樣教導「四法具足」,但這已是進階課程──信、戒、施、慧具足。

  於此亦可窺見:佛陀的教學十分務實。對於追求現世或來生幸福快樂的人生願望,不會動輒從「解脫道」的高度來加以貶抑,反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人們能就現況而求取進步。

五、瑕不掩瑜

  在傳統佛教氛圍下,作者還是不免有些僧俗、性別視野的局限。例如:提到「男人的義務」與「女人的夢想」,這是許多婚姻家庭的實況描述。作者雖重視「兩性平等」的原則,卻不免強調現實條件的差異。如云:「無論社會發展到何種地步,男人由於體能與腦力的關係,都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和義務。」

  筆者反倒認為,衡諸事實,性別與「腦力」委實沒什麼因果關係;各種性別人士之中,都有聰慧的高人,也有鄙夫蠢婦。在農耕為主的古代,兩性優、劣勢主要還是源自「體能」差異。面對「腦力工作為重,體力工作已可被機器(乃至機器人)替代」的當代社會,可以預見,男子體能的優勢將會更加衰退,女性慈和的特質更將充分發揮。

  又如:在敘述毘羅先長者「出家半天的功德」時,作者引申了如下質疑:「難道白衣也可以登臺說法和收徒傳戒?這又算哪門子佛法?」

  且不論「白衣是否可以收徒傳戒」,説法是任何通達佛法之佛弟子的「義務」,而不是少數身份人士的「特權」,佛世即多有居士說法之先例,佛陀不但沒有戒止,反而予以讚歎。傳統保守佛教,往往將「說法」當作僧人特權,而貶抑「白衣說法」的價值,這已落入「婆羅門至上」的特權思維,不可不慎!

  即便有些許瑕疵,無論如何,就前述三大特點而言,本書已是瑕不掩瑜。特別是許多趣味故事,經過作者的白話敘述,顯得十分生動活潑,很能引人入勝,即此而言,已是功德無量!故此筆者以歡喜之心與敬慎之情,撰序如上。

2017年12月14日凌晨,於玄奘大學養息齋


昭慧法師印象

               界定法師(普陀山佛學院副院長)

  我與昭慧法師僅一面之緣。法師俗姓盧,祖籍廣東梅州。法師生於1957年,長我十四歲,可稱之為「兄長」;出家於1978年,早我十年,故稱之為「師長」。

  去年(2017)的五月底至六月初,中佛協組織了一個由副會長宗性法師任團長的考察團,赴台灣考察佛教教育。在隨團的幾日內,收穫頗豐——不僅當面見到昭慧法師,還留下了她的聯繫方式。到佛光山時,法師還囑人送來了兩套《玄奘佛學研究》學報,令我十分感念。

  記得是去年5月31日上午,我們在玄奘大學的報告廳裡,聆聽了昭慧法師對宗教與文化學系的介紹。從介紹中,我們大略知道當代台灣佛教院校似乎也面臨著諸多的難題,當務之急就是「轉型」,即將佛教教育從傳統的對於教理的研注,轉向於對社會、民生及人類生命特質的關懷與眷顧。對此,昭慧法師直面地說,「宗教學對於莘莘學子來說,實在是太過陌生。如今佛光(大學)的特色是『養生』,南華(大學)的特色是『送死』。也就是說,純粹的佛教院校在招生方面都遇到了瓶頸。」

  在談到佛學院與佛教綜合性大學之區別時,昭慧法師說:「純粹的佛學院重點關注於宗教情懷的薰陶,而綜合佛教大學則並非站在單一宗教的視野去看問題,它可能是在站在社會學的功能論、站在宗教學本質論的角度,從中發現各宗教之間的相通與相異之處,並進行宗教間的相互比較,從而開拓出多元的宗教視野以及寬廣的宗教胸懷。」

  談到「少子化」,台灣地區與日本大約有諸多共通之處。誠如昭法師所言,玄奘大學的「宗教與文化學系」目前可謂經營慘澹,但「餐飲旅館系」卻是年年爆滿,這就說明佛教的教育下一步要面臨轉型。法師坦言:「從眼下來看,就連佛教界的人,要攻讀佛學的人也不多,島內一些佛教院校被譏為『外籍賓館』——只能靠留學生來支撐。這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佛教教育界的寒冬即將到來。」

  介紹會結束後,我利用空隙,向昭慧法師作了自我說明,並向她贈送了一幅妙老書寫的「佛心」(影印件)。在台一周期間,對台灣的出家女眾尤為讚歎——無論是華嚴專宗學院的賢度法師,還是香光尼眾佛學院的悟因長老,皆印象深刻。2017年十月底,拙作《阿含選萃》初稿形成,想請昭慧法師為我作序。然寫序是件又苦又累的話兒,既要綜覽全稿,又要靜心思索,最後動筆撰寫並敲定,耗時耗力。我與昭法師僅一面之緣,若貿然開口,能否應允?沒曾想法師欣然答應,只是她實在太忙,一直到12月14日淩晨才寫完序言。可以說,為了寫這篇序,昭法師徹底未眠,令我很難為情。難怪張曉林老師對我說:昭慧法師序言極其認真,其所指出書中之不足,須當虛心接受才是。

  昭慧法師在公眾場合裡,似乎永遠都身著一件淺灰色的長衫。她給人的印象,總是滿臉的嚴肅,並且毫不掩諱自己的觀點,這點極其難得。法師治學嚴謹,甚至有人說,當你見到昭慧法師時,就宛如印順導師站在你的面前。在當代,印順老法師可謂一座治學高峰,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當然你也可以拿著印老說事兒,但結果卻是「可笑不自量」!佛法是與時俱進的,同時也是圓融包容的,故而也可以對「八敬法」是否適世的問題展開適度的討論。正如昭法師所言:

衡諸事實,性別與「腦力」委實沒什麼因果關係;各種性別人士之中,都有聰慧的高人,也有鄙夫蠢婦。在農耕為主的古代,兩性優、劣勢主要還是源自「體能」差異。面對「腦力工作為重,體力工作已可被機器(乃至機器人)替代」的當代社會,可以預見,男子體能的優勢將會更加衰退,女性慈和的特質更將充分發揮。

  時至今日,特權思想似乎已不合時宜。我曾經清楚地宣示:除非被明確標為古佛再來,否則「卡里斯瑪」式的非凡人物就很難被確立並且得以持久。同時,男性的出家者——比丘,是不是繼續維持著獨有的特權,或者說他們是「僧寶」的主體甚至全部,都可以理所當然地予以討論;同時,「說法」,抑或是開大座式的弘法形式,似乎也不能僅僅視為「僧人」的一種特權。佛陀當年所堅決反對並摒棄的「婆羅門至上」思惟,如果在當代再次被確立並奉之為圭臬,估計也很難得到信徒們發自內心的贊許以及得到神秘世界的眷顧與救贖。

  總之,探路者總是辛苦的,甚至可能會遭遇到萬劫不復。時下,從「佛教中國化」到寺院的艱難維繫以及佛教僧人形象的重塑,似乎都需要為數眾多的探路者來加以實踐。無論成敗、譽毀、正邪,能夠勇敢地邁出這一步,便是難得。即便是在正史中,大約也可以稱之為「佛教的脊樑」。

  這便是我對昭慧法師的印象。

2018年元月10日,於普陀山佛學院
(轉載自「釋界定」微信公眾號2018.01.17)


界定法師〈昭慧法師印象〉讀後感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五二三
107.1.18

  很多人以為我推佛門性別平等運動,與比丘的關係一定很差。其實他們猜錯了,我在佛門,深受比丘師長的提拔與護念,比丘法友的賞識與接納。
  在比丘法友中,界定法師讓我甚是驚訝!他的《阿含選萃》,不但找我這樣「有爭議的人」寫序,並且我在序文中,對其觀點有小小異議,他竟然不以為忤,全文照刊,還在事後寫了這麼一篇文章!
  記得寫完序文的當天清晨,我傳送過去時,還向他真誠表示:
  「法師,感謝您讓我有更多的背景認識!已於昨晚熬夜趕工,完成書序。
  「寫序比寫一般文章更慢,因為我一般寫序,總是非常謹慎,希望能夠縱覽全書,而不願意翻閱幾頁就率爾操弧。
  「序文中還是寫了一些認為本書"瑕不掩瑜"的真心話,希望不會引來您的不悅!若覺不妥,亦可一笑刪卻。敬祝本書嘉惠廣大佛子,圓滿出版功德!」
  但法師不但沒有「一笑刪卻」,反倒「一字不刪」地保留下來,還在事後寫下這篇對敝人的印象描述!這樣的風度,無論在佛教界還是文學界,都可說是稀有,罕見!

人間佛教

敬悼 羅宗濤先生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五二
107.1.24

  德學崇隆之國學先進--羅宗濤先生,慟於22日與世長辭。
  「冉冉華髮,曖曖含光,羅宗濤教授氣質溫文儒雅,全身流露一股文人風采,是典型的儒家學者。在教育界服務近半個世紀的羅教授,以學術著作為主,研究專長有敦煌變文、詩與畫研討、音韻學、小說研究、中國文學史等領域;在佛學領域中更享有「敦煌學專家」的美稱。」(引自政大中文系系圖資料庫:〈羅宗濤先生之學思經歷〉)
  先生係敦煌學專家,與佛教因緣甚深,於政大榮退後,擔任玄奘大學講座教授,並為玄大宗教學研究所第三屆所長,近年慨允擔任《玄奘佛學研究》編輯委員,並駕臨佛教弘誓學院,傳講敦煌學與佛教文學。

102.9.26 佛教弘誓學院禮聘甫自玄大學講座教授榮退的羅宗濤教授,為研究部講授「敦煌變文 」專題。開學首次上課,院長性廣法師向學生介紹羅教授,並感謝羅教授慈允蒞院授課。

105.2.4 於北蓮香齋素食餐廳召開《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並於會後合影。

101.5.26 羅濤教授於第11屆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上,主持《絕地逢生——反賭逆轉勝》新書發表會。

  明日中午,即將舉行《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詎料先生竟於昨日先行辭世。
  祈願 先生上生安養,暫事歇息,他日乘願再來,續揚國學。
  個人於先生榮退時(102.5.18),曾撰文〈羅宗濤講座教授榮退演講記〉於臉書,敬表無限追思。

 

羅宗濤先生的佛門法緣

(幾張歷史照片)
一、羅老師與佛教弘誓學院的法緣
  102.9.26 佛教弘誓學院禮聘甫自玄奘大學講座教授榮退的羅宗濤教授,為研究部講授「敦煌變文 」專題。開學首次上課,院長性廣法師向學生介紹羅教授,並感謝羅教授慈允蒞院授課。
  羅老師退休後,慈悲接納學院研究部禮聘,102年起在本院授課,老師學養深厚,甚獲學生景仰愛戴。

二、羅老師與《玄奘佛學研究》編輯委員的最後合影
  105.2.4 於台北蓮香齋素食餐廳召開《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並於會後合影。

三、羅老師與印順學研討會
  羅老師幾度應邀擔任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主持人
  101.5.26 羅宗濤教授於第11屆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上,主持《絕地逢生——反賭逆轉勝》新書發表會。
 

出版新訊

出版新訊

《蕭素樂——暹邏獅吼》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Matteo Pistono,美國作家、藏傳佛教徒,著有《無畏西藏》、《陰影中的佛陀》等書。擁有人類學學士和印度哲學碩士學位,並在喜馬拉雅山生活十多年。他也是Nekorpa基金會創辦人,保護世界各地的朝聖勝地與遺址。

本書簡介:
 阿姜蕭素樂(Ajarn Sulak Sivaraksa),偉大的佛教改革家,領導泰國民主化及「國際入世佛教運動」的先驅,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兩度提名。
 本書闡述蕭素樂波瀾壯闊的一生;無畏強權,發獅子吼,兩度流亡海外的驚險歷程;對宗教實踐與社會變革的理念;與家人、師友、弟子門生的深刻情誼。藉由本書,得以一窺當代泰國與全球的入世佛教運動發展史。

規  格:內文294頁
出版日期:106年11月
訂  價:$360元
郵撥帳號:15391324 法界出版社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4/394.html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 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