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開心一夏」兒童營共事感言 

     「四諦框架」+「金剛杵」 研究方法論的驚喜 

《弘誓》第106期編輯室報告 

「傳道法師七秩壽慶學術研討會」論文徵稿啟事 

「燃燈禪修營」活動通啟 

《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五期徵稿啟事 

230

2010年9月3日

  師生動態

 

師生動態

99.8.13∼15 關懷生命協會假本院舉行「2010大學動保社團連線第一屆年會」,開幕式中常務理事張章得居士致詞。(左二起:創會理事長昭慧法師、第3-4任理事長性廣法師、理事林雅哲獸醫師)

99.8.13 大動連第一屆年會開幕式後於觀景台合影留念。

99.8.14 大動連第一屆年會採取「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方式進行討論

99.8.15 美國戴愛蓮教授蒞院拜會昭慧法師,致贈由紐約州立大學所出版的最新著作Taiwan’s Buddhist Nuns。

99.8.17 昭慧法師於菜香耕農禪生活營中演講。

99.8.13 劉德芳醫師赴香港為慧瑩長老尼診療,病況大獲好轉,首日調治已可起立而行,第二日已可緩步走出病房,前往大廳禮佛。(左二起:慧瑩長老尼、劉德芳醫師,右起:耀行、彰妙法師)

99.8.20 上午,於嵐園舉行99學年度第一次院務會議。

99.8.20 晚間,於嵐園舉行本年度第二次執事會議。

99.8.21∼22 性廣法師主持「不思議解脫法門」禪修營第四單元課程,有63名學員參加。

99.8.24 傳法法師於關懷生命協會舉辦的「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中區種子教師營」中演講「動物權與動物福利」。

99.8.11

•來院參學的彰妙、耀行法師今日返回大陸,並受昭慧法師囑託陪同劉德芳醫師到香港,為久傷不癒的慧瑩長老尼看診。下午2點,由傳法法師、王彩虹開車前往桃園機場送機。 

99.8.13∼15

•今日起一連三天,由關懷生命協會主辦的「2010大學動保社團連線第一屆年會」假本院舉行。上午,動保營學員陸續報到,計有來自全台各大學十八個動保社團共49人參加。午齋過後,全體齊聚無諍講堂並舉行開訓式,首先由關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昭慧法師、佛教弘誓學院院長性廣法師致詞,期許動保社團將眼界放更廣、更遠,從各種不同面向進行動物保護,而不畫地自限在關懷同伴動物上。接著全體到觀景台合照,隨即開始三天的課程。

 課程中,除了動保社團的介紹影片、服務打掃、團康活動,還有關於動物權課程討論,並採取「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方式進行討論,主要透過學員分組,藉由各校間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背景的狀況下,進行橫向的交流。

 15日上午,由昭慧法師、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先生與大家座談,主題是「大學動保社團力量的凝聚與發揮」,並邀請院長性廣法師為大家講述「禪心感悟與動物保護」。

 上完課後是禮物交換活動,學員對於所交換的禮物屢屢發出驚嘆聲,經過一番熱烈的交換後,在歡樂氣氛下結束這場活動。最後,遴選下一屆北中南東各區籌備委員,學員並把握著最後相處的時間互相留下聯絡方式,相約明年再會。第一屆大動連年會就在一片道別聲中劃下句點。

99.8.14

•上午,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參加「大一新生及轉學生報到」活動。今年有3位國立大學學生進入宗教學系就讀,其中一位是今年大學指考玄大最高分的大一新生,另兩位則是由國立大學轉入的大二轉學生。這三位同學皆是因為自己的理想與興趣,而選擇到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就讀。

99.8.15

•中午過後,曾任教師範大學歷史系的美國戴愛蓮教授蒞院拜會昭慧法師,兩人並一同用餐晤談。戴教授此行帶來由紐約州立大學所出版的最新著作Taiwan's Buddhist Nuns,贈送給昭慧法師。書中的其中一章,敘述昭慧法師多年來推動佛門兩性平等、護教、護生等社會運動的過程,也提到性廣法師所提倡的禪學成就。隨後,戴教授住宿一晚,翌日用完早餐後告辭離去。

99.8.16∼19

•一連四天,菜香耕有機團隊假本院舉辦第二梯次的農禪生活營,由伊能老師帶著家人(先生林宏明、女兒林茜如)及學生闔家約64位成員,於早上翩然到來。本梯次學員全體紮營而居,參加早晚課誦,中午與常住眾一起過堂。伊能老師要求學員淡泊物欲,珍惜資源,勤勞服務,嚴謹的學風,讓常住眾心生讚嘆。

99.8.17

•上午,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參加行政會議、招生會議。

•晚上6點,昭慧法師應伊能老師邀請,為「菜香耕農禪生活營」講授佛法──緣起與中道。

•晚上7點左右,劉德芳醫師僕僕風塵自香港返台,旋即來到學院,與昭慧法師在嵐園談述在港期間,為慧瑩長老尼及其他受苦病患的診療情況,內容讓人感動至深。尤其是腰骨摔傷而臥病已久的慧瑩長老尼,經其第一日調治,竟奇蹟似地從臥榻坐起,並可緩慢起立而行。第二日已可緩步走出病房,前往大廳禮佛,讓法師聞訊雀躍不已。詳情請見釋耀行:〈懸壺濟世拔眾苦 醫道獨步譽香江——劉醫師赴港巡醫記〉(本期稿擠,下期再刊)。

 劉醫師並將這七日行醫後,香港病友給他的謝禮,總計三萬多元台幣,悉數交給法師全權處理,自己分文不取。法師表示:這是劉醫師的純淨善德與湛精醫術所感召的善因緣,學院不宜接受這筆捐款,純粹代為保管,作為下回劉醫師到香港行醫的旅費。

99.8.20

•上午,在嵐園舉行99學年度第一次院務會議,本院師生共14人與會。會議中討論100學年度課程及師資。昭慧法師表示,在少子化的現代,很多佛學院都面臨招生的困境,而今年學院反而逆向成長,目前專修部一年級已有29位新生,而且還有幾位領取選讀報名表,可見當初召開師生座談會,並決定30人才開班的原則是正確的,讓聞法者有警惕心,珍惜聞法機緣,並廣邀親友一同學習。

•下午,傳法法師赴台北天主教牧靈中心,出席「921國際和平日跨宗教祈福會」之籌備會。

•下午,劉德芳醫師剛從香港回來不久,就來到本院來為住眾診療。果定師父想到劉醫生平日的仁心厚德,此回去香港義診必有過人的感人深受,於是跟他約定時間訪談,並將內容整理出來,果定師父的訪談稿〈悲心濟眾苦──劉德芳醫生訪談記〉尚在整理中,將於下期本刊刊載。。

•晚上,在嵐園召開本年度第二次執事會議,法師特別請大家一同觀看妙華佛學會所提供的,本次劉德芳醫師香港行醫的照片,聽取昭慧法師、果定師父轉述劉醫師的菩薩心行,對於劉醫師的醫德、醫術,大眾相當感佩。

99.8.21

•下午2點,於嵐園召開弘誓文教基金會第五屆第二次董事會議,除99上半年度會務報告外,並通過了明年度的文教工作計畫。

99.8.21∼22

•一連兩天,本院舉行人間佛教禪法──「不思議解脫法門」禪修營第四單元課程,有63名學員參加。部分出家眾因道場忙於七月法會,因此請假並留待下一梯次再補上課。21日上午在無諍講堂,性廣法師講解本次的課程內容:物的四種特性──地(軟、硬),水(流動),火(冷、熱),風(呼吸),並一再提醒要「如實觀察」,以自己的身體為觀察、覺知的對象。隨後為大家授八關齋戒,即開始兩天的禪修課程。

整套「不思議解脫法門」禪修營(初級班)課程,自五月份的第一單元迄今,已完整教授完畢。整套教法循序漸進,從平常的生活習慣改正:早睡早起、運動飲食、正確姿勢,到入禪堂安般念的修習,院長性廣法師表示,這份課程的設計在於落實《阿含經》中,佛陀告誡弟子的「觀身如身」的教法。

由於求法者熱忱踴躍,本院將於10月開設第二期的秋季班課程。

99.8.23

•下午,在慈濟發言人何日生教授安排下,昭慧、性廣法師前往花蓮慈濟靜思精舍,與陳玉峰、陳月霞賢伉儷一同拜會證嚴法師。

99.8.24

•上午,在無諍講堂舉行解夏自恣,由性廣法師主持羯摩儀式,並簡述羯摩儀軌及自恣的真義。

•上午,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參加管考會議。

•上午,傳法法師於嘉義大學參加關懷生命協會舉辦的「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中區種子教師營」,共約30位國中、小教師參加。傳法法師於開幕式中致詞,並主講「動物權與動物福利」。

99.8.25

•菜香耕耕有機生活營有子弟15人入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就讀,是日下午到玄奘大學註冊,菜香耕團隊領導人伊能老師與核心幹部、講師等,也一同來到玄奘大學,副校長林博文、昭慧、性廣法師與宗教系前系主任黃運喜教授親自接待,林副校長與昭慧法師並致辭歡迎。伊能老師為學生與家長說明栽培子弟研修宗教系的教學理念與具體做法,言簡意賅、精彩而有深度,聞者莫不歡喜。

 隨後,學生辦理註冊手續,家長在林順德總務長的引領下參觀校園,林博文副校長暨昭慧、性廣法師則與伊能老師及核心幹部,在會議室作簡短的會談。之後,昭慧法師與黃運喜教授以簡單的自助餐,在在宗教學系206教室招待來賓。

•下午,於嵐園舉行地藏法會籌備會議,由監院心謙法師主持。

•晚上,在法印樓二樓會客室召開學團會議。

99.8.27

•陳悅萱、萬義晳居士一同來到學院,感謝院長性廣法師及師父們為已往生的愛貓寶貝開示佛法、唸佛。

•大同村村民、長期護持本院的志工陳魏碧連的婆婆陳吳卯妹97高齡壽終。陳魏碧連及婆婆陳吳卯妹常常送來自己種的蔬菜,幫忙庭院除草,並為師父們縫補衣物等,師父們感念這份深厚的法誼,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一同前往其家中唸佛、開示,祝願陳吳卯妹老居士因其善業光明而往生彌陀淨土。

•上午,傳法法師赴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參加迎新會,由所長黃柏棋教授主持。

•晚上,在法印樓二樓會客室召開學團會議。

99.8.29 昭慧法師與校友會幹部舉行兒童夏令營工作檢討會。

99.8.28

•下午2點,昭慧法師應憶聲科技文教基金會邀請,前往中原大學活動中心演講「自在的人生哲學」。

99.8.29

•下午2點,昭慧法師與校友會會長定持法師、定如法師、覺蓮法師、高慶珍、唐幼蘋、陳悅萱及「開心一夏」兒童夏令營幹部,在嵐園舉行夏令營工作檢討會。

99.8.31

•上午,板橋社區大學黃泰山老師拜訪關懷生命協會,與常務理事張章得先生、祕書長傳法法師、專員周瑾珊、林憶姍晤面,談述他將於9/25∼10/2進行的「為動物苦行」活動。

99.9.2∼3

•連續兩日,多位本院學僧及志工來到,協助地藏法會之事前籌備工作。

  人間燈火

「開心一夏」兒童營共事感言

                   釋定持(佛教弘誓學院校友會會長) 

99.8.6 小朋友彩繪T恤,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99.8.7 兒童夏令營結束前晚,舉行傳燈晚會。

99.8.8 兒童夏令營最後一天上午,小朋友上台團隊表演,今天正好是父親節,特別邀請家長前來參觀。

  佛教弘誓學院99年第一屆「開心一夏」兒童營總算順利落幕!兒童營的幹部檢討亦告一段落,我多麼的幸運能與這樣的團隊一起共事,理性、發心、無私。眼前的一切資源,都是兩位師長多年努力的成果,若沒有她們的福德資糧,單依賴我們薄弱的實力,實在難以完成,感恩之情,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這次檢討分三部份來討論,分別是課程設計、人事安排、及整體團隊精神包括應變能力和配合程度。

談到小朋友對整體兒童營的觀感,大體上是ok 的,例如在出營當天,定如師兄收到家長來電說:她的女兒一回到家又吵著要回學院參加兒童營,她的女兒很喜歡,家長滿讚嘆!

  還有台北幾個小隊輔(女生),活動後對出家師父很好奇,問我很多我出家的因緣,還問能否還俗跟她們一起玩,這樣比較方便!我回答說:我是很新派的,跟她們一起互動,不需要還俗都可以一起玩,有空隨時來看我!

  小隊輔還跟我說:她們已跟小朋友約好明年再見,我回答說:要看看,因為夏令營是否能夠持續,這不是我們單方面所能掌控的,必須眾緣和合。她們說:「噢不行,我們已約好了,不可以不辦啊!」看來,菩提種子真的已種在她們心田了!

  晏婷轉述有個家長致電給她,她的兒子當天出營後,到外面慶祝爸爸節,不知什麼原因父子竟吵起來,這位小男生可是頭號大頑皮,常常出狀況的,我用盡辦法軟硬兼施,才把他們穩定下來,這個大頑皮,竟然跟他的父母說,不喜歡這個家庭,他要回弘誓讀書,他要回弘誓!

  從以上個案而言(當然還有其他,不再一一敘述),整體課程設計而言,是合格的,但還可以更好,比如他們希望課程中能讓所有小朋友有機會互相認識,這點在課程設計上是可以做到的!

  再來,是人事的安排。大體上人事安排是配合課程需要而運作,尤其是多元化的食材讓小朋友對素食大大改觀,他們說不知道素食是那麼好吃的!包括來參加的家長們還以為我們是請人來辦桌,我告訴他們所有掌廚的都是學院的學生和志工,他們都很讚嘆!這也是為什麼,我安排多組發心的目的之一!

  至於團隊合作精神,活動前種種人事紛擾中,覺蓮師父是滿委屈的,可能因她的性格比較溫和,有時難以招架那些主觀意識強烈的志工,因此我安排幼蘋和她的工作對調,因幼蘋的抗壓性比較強,覺蓮師父並沒有因事前的種種,影響她的表現,我在會議上非常肯定她們,她們也很謙虛說道:這是應該的!

  而其他的都是小狀況,經過說明及溝通後,大致上大家都能接受和檢討,團隊精神就是這樣,沒有私心,整體配合。就讓我們一起為未來的主人翁努力吧!

 當代佛教

「四諦框架」+「金剛杵」 研究方法論的驚喜

                          釋昭慧

  因自身常講與常看「人間佛教」的議題,乍看林其賢教授的論文題目〈從「人生佛教」到「人間淨土」──聖嚴法師對人間教法的抉擇〉,心想:還有什麼新意?怎麼可能還有新意?

  但拜讀論文後,眼睛為之一亮,發現林教授對近代推動人間佛教三大師:太虛大師、印順長老、聖嚴法師的思想浸淫甚深。入乎其中,出乎其上,做出統合,統合之中又有辨異,能分辨出其差別;所做的統合並不籠統,辨明差別也不是去區分敵我,這跟林教授的人生涵養應有很大的關係!

舊題材卻見新意

  林教授的論文很亮眼之處,其一就是「以四聖諦為框架」的方法論,很道地地運用佛教的四諦。在中國佛教史上,充分運用四諦而出神入化的,就是天台宗的四種四諦,而且天台宗還運用四種四諦的理論,作為判識藏通別圓化法四教的重要內容。

  林教授以四諦的框架,做為研究三大師思想異同的方法論,而且在框架之中,還運用印順導師曾多次所舉無著菩薩「金剛杵」的譬喻,來說明佛法學習的修證過程是「首尾粗大而中間細」。

有關「中間細」的部分,林教授指出,這是屬於問題的癥結,以及三大師所提出的宗旨;也就是問題癥結出在哪裡,要怎麼解決問題以達到理想境域,這是三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的宗旨。在前面,每位大師面臨的時代處境不太一樣;而後面,三大師們要解決問題而提出的方案,容或有些差異。撰文者從這樣的理論框架切入,而不是平面地敘述三大師的思想,這是本文讓我覺得非常驚奇之處。

  「在當前佛教所處困局(苦)與問題癥結(集)的體會相同,佛教發展方向、基本精神與宗旨(滅)的把握相同,於是而言其為『大同』。而在此基本精神與方向的確立後,其具體實踐方法的安排(道)有所差別。此為『小異』。」(林文引文)

  太虛大師與印順長老的思想與事蹟,對我來說都已非常熟悉,這篇論文關於兩位大師的部分內容,對我而言可說是複習,但撰文者用四諦的框架去整理他們的理論,是其特色。本文最主要的是談聖嚴法師的思想,看得出林教授花了很多的工夫去整理它。同樣地,他提到「中間細」的部分,點出問題的癥結與立論的宗旨、行動的目標在哪裡。這是三大師相同的地方,這是「大同」之處;而「小異」在哪裡呢?林教授一一從聖嚴法師思想中加以耙梳。

  「小異」之處,還是可以回歸到「金剛杵」的理論。雖然他們的時代因緣,所謂大的問題癥結──聖教衰、眾生苦──是一樣的,解決問題的方向──人間佛教──是一樣的,但面對的情境還是有些不一樣。例如:聖嚴法師面對的是華人社會與西方社會各種不同的人群,這教導對象文化層面的複雜度,比起太虛大師、印順長老的時代,猶有過之,那是金剛杵上端「大」的部分,對應於此,下端「大」的部分提供的解決方案也因此更為複雜,需要重新釐清教法的適應性。於是下面所提供的方案,與上面所看到的問題,產生了連帶關係。例如:當他需要度化許多有神論者、西方的一神論者,發現如來藏學說對他們會比較相應,這時他雖同樣舉揚如來藏學說,與太虛大師以漢傳佛教為依歸,認為大乘三宗以法界圓覺宗最高的那種判教心情,還是很不一樣的。

如來藏與性空的抉擇

  有一點很值得注意,聖嚴法師的思想,還是以「性空」為本的,這一點要不是林教授特別提出,可能會被人們忽略。因為聖嚴法師寫了很多禪宗、天台、華嚴等等相關著作,也特別強調要弘揚漢傳佛教,甚至特別提到如來藏。因此一般會認為,是不是聖嚴法師和太虛大師一樣,宗本如來藏思想?但本文寫得非常清楚,聖嚴法師是立足在一個「融攝」的立場,他個人宗本「性空」的立場並沒有動搖。但在融攝當代社會的人心,以及西方的有神論者方面,他提出了可能達到效果的路徑,就是講述如來藏思想,這正好符合如來藏被視為「為人生善悉檀」的教學特色。在這裡,林教授特別提到關於聖嚴法師對如來藏學說的抉擇,是本文很大的貢獻。

  「太虛大師以漢傳佛教為依歸,以如來藏為思想根據;印順導師以印度佛教為依歸,以性空為基本根據,兼攝如來藏;聖嚴法師則亦以印度佛教為依歸,以性空為根據,但高度同情如來藏。在取據上雖有差異,但共同的精神則完全相同,均是佛法在人間流傳,利濟人間。」(林文引文)

  還有,林教授也提到聖嚴法師的實踐部分。法師畢竟不是在金字塔頂端做純理論,他還腳踏實地攝受中外菁英;不只攝受知識菁英,他還接引一般民眾。於是要如何開展這一條實踐的道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修行十善的戒律觀、組織僧俗四眾體系、社會關懷,乃至修行上從知識階層接受度高的禪法,到庶民皆宜的觀音法門,他可以說是全面地將論述配合著個人修行與社會關懷。從聖嚴法師的思想──理論到實踐所貫穿的原則,這是將金剛杵下端寬大的部分,作了放大特寫,非常精彩。

  此外,我想補充說明,關於聖嚴法師的思想,林教授耙梳出了金剛杵上、下端的殊異之處。雖然前面提到聖嚴法師面對著佛教弘傳西方,接引西方有神論者的背景,但另外一點,我們不能忘記,聖嚴法師是一位廣義的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佛教文化,有一份歷史傳承的感情,這一面向必須也要納入其中,方能理解他為何以宏揚漢傳佛教為己任。畢竟人是感情的動物,這是法師生命感情的一部分,他當然希望在藏傳、南傳佛教弘布全球的同步,把漢傳佛教的特色也弘傳出來。

緣起論的生命關懷

  張瓈文教授問及有關「佛教倫理學」的問題。

  人間佛教也可從聖嚴法師有關倫理面向的思想下手。在聖嚴法師的著作、座談或演講中,常常會針對當代倫理與環境議題,發表言論,所以關於倫理學的素材是相當的豐富。至於佛教倫理學可以從哪個核心點出發?這是可以進而深究的議題。我過去作倫理學研究時,認為如果要從當代世界佛教各語系中,找到最大的公約數,還是要依「緣起論」來建構。

  如果依「緣起論」來建構,針對個體生命部分,將可推演出「護生觀」。對生命的關懷,不只是針對人類,那是超乎人類沙文主義而普覆一切有情的;對於整體環境的部分,生態學論述常重視「整體論」,甚至對強調個體關懷的「生命中心主義」會提出質疑,但從佛法來看,並不是只講整體論或只講個體論,因為有時強調整體,會犧牲個體的幸福、意願與特色;只強調個體,又會無視於環境與社會的大局。佛法還是要強調「中道」,亦即「不落兩邊」,不會為整體而犧牲個體生命的幸福歡樂,也不會忽略整體的環境、生態與社會的平衡、和諧等等,從整理與個體之間去做辯證的平衡。

  雖然我無法馬上舉出,聖嚴法師的相關著作中,有哪些部分是重視整體、哪些部分是重視個體,但就我片段的記憶,聖嚴法師兩者都有考慮。所以「心六倫」實際上並不只提到個體要對其他個體生命給予關懷,還包括對社會、環境的責任。

  當代人間佛教立足於世間,與社會對話,從「緣起論」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當然也不能否認,像慈濟宗門從「如來藏」入手,也貢獻很多。所以從功能論來說,不妨接受鄧小平的論調:「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因此如果有人用「如來藏」核心理論,來建構對個體與整體關懷的佛教倫理學,我也樂見其成。

──原刊於99.7.6《人生雜誌電子報》第323期

 本院近訊

《弘誓》第106期編輯室報告

                          釋傳法

《弘誓》第106期封面。

  本期原擬以「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為專題,報導6月26、27日台灣宗教學會假本院舉行的「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然而不料七月初,從高雄圓照寺傳來國寶級音樂大師黃友棣教授過世的消息,於是本期臨時更動主題,改為黃友棣教授作追思專輯,向讀者介紹這位與佛教有著深厚法緣的「音樂菩薩」。

  黃友棣教授是享譽國際的音樂作曲家,一生創作許多膾炙人口的名曲,例如華人共同集體記憶之一的〈杜鵑花〉,世代傳唱不輟已逾一甲子。

  黃教授1987年從香港遷居高雄,在高雄時期創作的作品,以宗教歌曲為主,特別是佛教。原來,黃友棣教授46歲時留學羅馬,結識後來創辦華梵大學的曉雲法師,來台後經由曉雲法師的介紹,而與圓照寺住持敬定法師相識,兩人自此結下深厚的法緣。敬定法師擅於寫詞,黃友棣則為其作曲,合作推動「梵樂生活化」,在妙音中傳佈佛法,所創作的佛教聖歌已逾兩百首,因而有「音樂菩薩」的美譽。

  民國93年,因為呂宜庭老師及張汝惠老師的引介,黃教授與高雄法印講堂東方天籟合唱團結緣。翌年,在本院舉行的畢業典禮當中,東方天籟合唱團初次演唱黃教授所譜的佛教聖歌,曲調優美,雅俗兼備,令全場聽得如痴如醉。從此在每年的畢業典禮當中,黃教授創作的佛教梵樂,成為必定演出的曲目。

  黃教授甫於本年7月4日安祥捨報,享壽一百歲,荼毗後之舍利,部分灑在六龜鄉九華山樹葬,其餘安厝在晚年安住的圓照寺。「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本期「音樂菩薩黃友棣」專輯,除了刊出昭慧法師、敬定法師及其學生、友人所作追思文,並且刊載黃教授的舊作〈圓照寺療傷記〉,自述其民國89年在圓照寺療傷的心境,與圓照寺師父們如師、如友、如家人的深厚情誼;還有他的早年著作〈教育愛〉、〈揚人之善〉,與部分嘉言摘錄,字裡行間透露著溫厚的性格與深邃的生命智慧,令人折服。

  希冀讀者從字裡行間,體會其溫潤的風範、高潔的人格與豁達的胸襟,緬懷這位無私無我、終身奉獻音樂教育的一代大師。

  本專輯得以順利完成,幸賴圓照寺提供有關黃友棣教授的珍貴照片,東大圖書公司同意轉載黃教授遺著,謹此致謝。

  本期並轉載一篇中國時報的專題報導:〈讓佛教走向人群 印順寫傳奇〉。原來,明年將是民國一百年,中國時報特別製作《民國99,台灣久久》專題,報導當代台灣有傑出成就、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人、事、物,其中,以「人間佛教」思想改寫台灣佛教的印順導師,當然值得在當代台灣史上留下記錄。

  此外,昭慧法師在「第三屆聖嚴法師思想研討會」上,回應林其賢教授的論文,談到聖嚴長老的修行思想,對「真實與方便」的抉擇,是讓吾人更深刻理解聖嚴長老思想的重要論述。

  最後,〈腳踩風火輪的叛逆紅孩兒〉,是前期作者Spring的來函。編者要鄭重表示懺悔,前期由於自己「粗枝大葉、自以為是」的毛病,未再與作者Spring聯繫確認,也因為道德自覺不足,未能設想到Spring舊作〈如鯁在喉──一位佛教徒對捐款倫理的省思〉的內容,業已對佛門大德造成傷害,另主編甚感忐忑!在此特向Spring,以及該篇文章所點名的佛光山與法鼓山,特別是業已示現「寂滅為樂」的聖嚴長老,致以由衷的懺悔之情!

 徵稿啟事

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

傳道法師七秩壽慶學術研討會

論文徵稿啟事

  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四日,佛教界與學術界共同尊敬的上印下順導師,以一○一歲高齡,安詳示寂。民國一百年是印順導師一百晉七誕辰紀念日。為緬懷導師恩澤,推廣導師思想,弘揚人間佛教,主辦單位將於3月12、13日(週六、週日),在佛教弘誓學院舉辦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

  民國一百年,適逢上傳下道法師七秩壽慶,為感念法師發揚印順導師思想,畢生弘傳「人間佛教」之德學與事功,故本屆學術會議將以「祝壽研討會」方式進行之。

  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與傳道法師七秩壽慶學術研討會合一舉行,此中有人間佛教學行承先啟後,薪火相傳之重大意義存焉。

  本次主題為「印順學的時代意義」。子題有三:

   1.人間佛教的歷史傳承與永續發展

   2.印順導師其人、其事、 其思想學問相關之主題研究。

   3.傳道法師的佛教思想與社會關懷。

  為了擴大參與面,主辦單位除了向研究印順導師思想之法師、學者、居士邀稿之外,亦公開向各界徵稿,並依學術論文審查作業審稿。

  有意惠賜鴻文者,請下載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回條,填具論文題目與綱要,於9月25日前回傳[email protected] 邱一平。論文請依照一般學術規範撰著論文,並以電子檔傳送,截稿日期為今年12月31日

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籌備處 謹啟

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三日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聯絡人:邱一平 [email protected] 0921-806537

 為了避免傳送失敗,請同時傳送 [email protected]佛教弘誓學院 傳法法師 03-4987325

 (傳送後請請來電確認有否收到,以免漏失)

 禪修營

佛教弘誓學院

「燃燈禪修營」活動通啟

一、師資

  本次禪修營禮請緬甸籍燃燈禪師(Sayalay Dipancara)指導禪修。禪師乃緬甸帕奧大禪師(Sayadaw Pa-Auk)座下最傑出之女眾弟子,除了深得帕奧禪法精髓,兼能善觀根器,給予禪修學生具體而有力的指導。今蒙禪師慈悲撥冗,蒞台指導禪修,希望學人把握此一難得求法機會,踴躍報名參加。

二、帕奧禪法簡介

  緬甸帕奧大禪師(Sayadaw Pa-Auk)所傳之禪法,乃依《清淨道論》中三學、七清淨、十六階智之次第而修學。重視行者以「戒清淨」為先,為定慧二學打下堅實基礎;奢摩他(禪定)部份,依個人根基及生善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別觀」入門,遍修入禪諸業處,得色、無色界八禪定。次以色、名業處,緣起,相、味、現起與足處入毘婆舍那(觀)門,從見清淨以達智見清淨。所授禪法,定慧二學粲然可觀,修行次第宛然分明,誠為一殊勝之修行法門。

三、禪修時間:2010年10月23日下午報到,10月24日∼30日正修(農曆9月16日∼24日)七永日,10月31日中午出堂。

四、禪修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五、報名表索取

  1.由「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中下載

  2.電子郵件洽詢、索取。(E-mail:[email protected]

  3.來電或傳真洽詢,以傳真收取。(Tel:03-4987325,Fax:03-4986123)

  4.來函附「限時回郵信封」索取。

  5.親自來院索取。

六、報名方式

  1.以電子郵件傳寄報名表

  2.傳真報名表

  3.郵寄報名表

  4.親自來院填寫報名表

七、報名注意事項

  1.報名截止日期:2010年10月1日。

  2.學院通訊資料:328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電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E-mail:[email protected]

  3.請填妥報名表後,傳真、email、或郵寄至本院。務請再來電確認本院有否收到,以免漏失。

  4.報到通知:本院收到報名表後,將儘速確認錄取或備取,並寄發報到或候補通知。若您在一週之內未收到任何通知,請來電洽詢。

  5.報到回函:請於收到報到或候補通知後,儘速回傳報到或候補回函。務請再來電確認本院有否收到,以免漏失。

  6.若10月15日之前,本院未收到您的報到回函,將視為取消參加,本院將安排候補學員遞補。請勿再前來報到。

八、備註

  1.為得禪修之益,學員須全程參加。

  2.報名表資料填寫不齊全,函索報名表但未附回郵信封者,恕不受理。

  3.為鼓勵嚴持淨戒,以得修持之益,禪修者一律持午。

  4.本院提供蒲團、蓋腳毛巾。需禪椅者,敬請自備。

  5.禪修學員應遵守禪修規約,並參加出坡,違者依共修規約處理。

  6.未接到報到通知者,請勿前來。臨時不克參加者,請儘快知會主辦單位,並勿自行找人替代名額。

  7.報名錄取後,因故取消卻未告知,以致影響候補學員遞補之權益者,將列入日後禪修營與各項聞法活動是否錄取之考慮名單。

 徵稿啟事

《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五期徵稿啟事

  本學報主要刊載有關佛學相關領域之原創性論文,包括與佛教有關之義理、教史、藝術、文學、心理、社會、教育等,歡迎各界投稿,來稿應未曾以任何文字形式出版。本學報每年出版兩期,上半年出刊日為三月三十日,下半年為九月三十日。

  本學報第十五期即日起徵稿,請於九十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將惠稿電子檔傳至[email protected],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堅意法師收。為了避免傳送信件因被攔截而收不到,敬請同步將回條與論文傳到[email protected]。所有惠稿均經編輯委員會送請專家學者評審,通過後,始予刊登。

  作者來稿請依本學報之【學術性論文撰寫格式要點】撰寫,並以WORD/A4規格/直式橫書/11pt新細明體繕打,字數以不超過二萬字為原則。備稿件一式三份並附磁碟片,敬請交寄:300新竹市香山區玄奘路48號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收。來稿如經審查通過並獲刊登,由作者校對並自負文責,版權則歸本學報所有,作者可免費獲得學報五冊,校外投稿通過審查,本學報另支稿酬每篇新台幣2,000元。

  投稿於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

  聯絡人:03-5302255轉6025,0982-215-945 堅意法師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3/230.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