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佛與上帝都說 兩性平權 

      「死刑除惡」是鋸箭法 

入世證菩提──《活躍在二十世紀台灣社會的佛教現代女性》自序 

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壇──人間佛教解行研習營 

2010台灣宗教學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 

「近、現代中國佛教史料學」講座《玄奘佛學研究》徵稿啟事 

219

2010年3月29日

  師生動態

 

師生動態

99.3.7 發明創意產業學會於玄奘大學聖印廳召開成立大會,王鼎銘校長(右)致賀詞。(左:發起人蘇本鴻先生)

99.3.7

•上午,昭慧法師出席於玄奘大學聖印廳所舉行的「台灣發明創意產業學會」會員大會並致賀詞。稍晚,公忙的王鼎銘校長特別趕回學校致賀。會中選出理監事,下午旋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會中選出蘇本鴻先生擔任理事長。

 臺灣發明創意產業學會主推手,是精騎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本鴻先生,致力發展台灣的文創產業,任職文化創意協會執行長,歷年來帶隊前往國外參加發明創造比賽而屢獲大獎。默默耕耘,可謂功在國家。近年因中風而不良於行,但依然因熱愛鄉土,而極力拓展台灣傑出人士發明創意的空間,令人十分感動!

 有了該學會之成立,對玄奘大學宗教系即將於99學年度鄭重推出的「宗教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無論是課程師資之提供,還是實務經驗之傳承,都將有極大之助益。因此該學會之成立,不但對台灣發明創意產業之促進有重大意義,對該系學生亦將嘉惠良多。

•下午,昭慧法師至台北春天餐廳,參加師大國文系第68級丁班同學會。

•隨後,到象山淨苑與藍吉富教授、華敏慧與溫金科居士,會晤來自馬來西亞的賴必雄、譚文信居士。象山淨苑由前現代禪基金會秘書長華敏慧居士偕同李元松老師座下弟子共同發心創設,提供道友一同研習佛法及李老師思想。賴必雄、譚文信二位居士擬於今年年底在馬來西亞舉辦印順導師思想論壇,故邀請藍教授與昭慧法師共襄盛舉並給予協助。

99.3.9∼10

•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授課並參加系列會議。

99.3.10

•高雄某牧師涉嫌用改造BB槍射殺流浪貓,是晚,蘋果日報記者涂建豐以電話訪問昭慧法師對此事的看法。(詳見3月11日蘋果日報:〈動保團體斥「非常可惡」〉)

99.3.13 於嵐園舉行「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論壇」籌備會議。

99.3.14 舉行每月一次的共修。

99.3.17 昭慧法師於新竹光復中學「溫馨成長營」演講。

99.3.17 傳法法師出席豆子劇團《動物們,下班囉!》台北開演記者會。(右一:豆子劇團團長葉俊伸,中:藝人卓文瑄)

99.3.20 昭慧法師於慈雲寺主持玄奘大學推廣學分班說明會。

99.3.20 說明會結束後與監院大慧法師合影。(左起:陳昭致主任、大慧法師、昭慧法師、黃俊穎專員)

99.3.23 何宗勳執行長至玄奘大學演講「有限資源、無限創意」,學生出席踴躍。

99.3.23 演講結束後合影留念。(左起:性廣法師、昭慧法師、何宗勳、黃運喜教授、蔡翊鑫老師)

99.3.24 昭慧法師於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期初大會致詞。

99.3.24 昭慧法師與禪學社社員座談後合影。(左四:印純法師,左五:昭慧法師,右三:果定法師)

99.3.29 公共電視記者陳文珊(右)、吳東牧(左)來院採訪昭慧法師。

99.3.13

•下午2:30,在嵐園舉行「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論壇」籌備會議,由昭慧法師主持。

99.3.14

•上午,舉行每月一次的共修。由於昭慧法師法務繁忙,前兩支香分別由傳法、心謙師父帶領誦念金剛經、普門品,之後昭慧法師帶領佛前大供、消災超薦並說法開示。

•下午,慈濟的慈悅、靜宥、慈靖三位師姐及曾勝耀、鍾豐貴伉儷一同前來拜會昭慧法師,因為慈濟將在5月9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辦浴佛大典,邀請本院師生共襄盛舉。於言談間,昭慧法師提及慈濟為小林村災民所建之大愛屋與教堂,似已衍生出許多的誤會,即便慈濟做的還有不圓滿與待改進處,但近來觀察,有的教徒言論已帶著強烈的排他情緒,甚至呼慈濟為「 善霸」。法師建議慈濟出面澄清,以化解不必要的誤會。慈悅居士針對法師提出的疑點,逐一解釋道:「那些抨擊的人都不是住在裡面的災民。災民很善良可愛,那些歌謠與標語,都是他們製作的。我們哪會製作這些內容呢?而且上人十分尊重他們的信仰,特別交代:要將教堂以空屋交給災民,讓他們全權建立他們所需要的內涵。至於教堂的建築形式,也不是上人的主張,為了尊重他們的信仰,還特別找信基督教的建築師來進行設計呢!」昭慧法師聞言,乃感慨地表示:

 慈濟幫人建教堂,算是無意乘人之危,導人信教。大家心裡有數,我們幾曾看過那些廣行慈善的宗教,做到如此超越宗教立場的程度?除了佛教,有哪個宗教會在做慈善時,幫異教徒建築對方的聖殿?倘若教堂牆上掛了幾句靜思語,證嚴法師親臨教堂與災民晤談,就惹來這麼多激烈的語言,甚至引來「聖堂不歡迎法師進去開示」的抨擊,那麼顯然他們是以宗教情緒,極端仇視慈濟與證嚴法師,視妳們如魔鬼的。幫人建立「聖堂」,反而讓人找到了「神魔之爭」的標靶!既然教堂的建築形式不可能改了,請向證嚴法師轉告我的建議,與其讓他們天天看了怵目刺心,痛恨不已,不如乾脆改作「社區活動中心」算了!

99.3.15∼18

•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參加系列會議。

99.3.17

•下午,昭慧法師應邀前往新竹光復中學,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為「溫馨成長營」學生演講,參加者都是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今天是第一場,有五十多位學生。之後還會再舉辦兩個梯次。原來光復中學黃敦煌教務主任曾來玄奘大學演講,昭慧法師前去聽講,會後黃主任即邀法師到該校作生命教育主題之演說。因此輔導室林德明主任為法師安排了連續三場演講。

 進入教室後,發現學生十分淘氣,有的睡覺,有的說話,看來無法用正常演講形式進行這兩堂課,於是法師要學生分組填寫「人生的意義,活下去的目的」。各組同學略作討論之後,派代表出來在白板上填答案。有的說,活下去的原因是「我媽不要我死」,法師反問:「萬一你媽要你死怎麼辦?萬一有人是沒有媽的怎麼辦?」於是學生大笑,主動改成「家人不要我死」。有的說為了「中樂透」,法師反問:「沒中怎麼辦?」學生回答:「那就再簽!」法師說:「中獎機率那麼低,人生目的在此,投資報酬率太低了!」學生大笑說:「老師你太難纏了!」但也允諾刪除此一答案。這樣一來一回鬥智,只要學生承認道理推不過去,就得刪除他們所提供的答案。最後他們保留了兩項答案:「傳宗接代」與「家人不要我死」。法師雖對這兩項仍有意見,但還是保留下來,以資鼓勵。學生好奇地反問法師的「人生目的」,法師說:「無私地為人服務。」學生們笑著說:「這個太難了!」

 24日,該校輔導室來電告知:事後在「溫馨成長營」學生之間作問卷調查時,昭慧法師竟然是「最受歡迎的演講者」,讓法師啼笑皆非,聲稱這是生平第一次「奇特的演講經驗」。

•下午兩點,傳法法師至台北市 Youth Hub 青年交流中心,出席豆子劇團《動物們,下班囉!》台北開演記者會。該劇以動物觀點出發,詮釋在馬戲團工作的動物們,共同的心願是希望有天打卡下班後,能真正回到原本大自然的家中。豆子劇團將捐贈部分門票收入予關懷生命協會。

  記者會結束,傳法法師續與協會常務理事張章得居士、林憶珊專員討論,撰擬新聞稿抗議台北縣政府禁止餵食河濱公園流浪犬之措施。

99.3.20

•一早,昭慧法師搭高鐵南下,前往高雄楠梓慈雲寺,參加玄奘大學推廣學分班說明會。慈雲寺護法會會長文靜芬居士前來高鐵站迎接法師,到慈雲寺後,與玄奘大學進修教育中心陳昭致主任及黃俊穎專員會合。由於慈雲寺住持戒慧法師因公外出,故由監院大慧法師接待。

 這場說明會,緣於新任住持戒慧法師鼓勵住眾進修,故邀請昭慧法師為有意進修的住眾及護法會幹部們講習。昭慧法師先陳述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的課程規劃,以及佛弟子讀宗教學系的意義,接著請陳主任、黃專員說明玄奘大學的推廣教育、進修部的學制,參加說明會者接近五十人,有出家,有在家,大家十分專注聆聽,並紛紛提出問題。

99.3.22∼24

•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參加系列會議。

99.3.23

•上午10點,昭慧法師邀請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至玄奘大學演講,講題是「有限資源、無限創意」,這是教卓計畫的「職涯規劃講座」,也算是為宗教學系即將啟動的「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先做熱身運動。何執行長十分風趣而又器量恢宏,見識廣遠,因此甚受聽眾歡迎。大教室中之學生約有六十餘人,有的還坐不下,留在教室外聆聽演講。

•上午,監院心謙法師率住眾及居士共十人,參加本院護法吳家維、吳家職令尊吳廷青老居士之告別式,主持追思讚頌儀式並捻香致祭。

•上午,專二班導師心皓法師率專二同學、校友出席耀仁法師令尊之告別式。

99.3.24

•上午,昭慧法師參加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期初大會。中午,與系上諸位老師開課程委員會議。下午,與禪學社社員座談,教學生初階簡易的身念處。

99.3.26∼3.27

•昭慧法師赴花蓮慈善寺,為慈善學佛班繼續講授《中阿含經》。

99.3.28

•上午,監院心謙法師率住眾共六人赴台中,先到清泉崗機場迎接來自花蓮的昭慧法師,然後到春天素食餐廳參加校友李虹瑾與夫婿劉邦煜的婚宴,李虹瑾的令堂葉靜珍也畢業自本院專修部,看到昭慧法師與諸師父出席婚宴,非常歡喜。昭慧法師於婚宴中致詞,祝福新人以佛法帶來的喜樂,經營幸福美滿的婚姻。

99.3.29

•中午,玉山神學院陳文珊老師、公共電視記者吳東牧來院採訪昭慧法師有關佛教對於廢除死刑的看法。 該項訪談影音將上傳YouTube供網友收視。法師的觀點請詳閱:〈「死刑除惡」是鋸箭法〉。

 

  兩性倫理

佛與上帝都說 兩性平權

                                郭書宏(人間福報記者)

  內政部在(三月)十一日審查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草案,待立法院通過後,將明文保障女性參與公共事務、國際組織、教育、就業、法律、婚姻及家庭等權利,是我國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宗教也強調兩性平權精神嗎?對於性別議題又如何看待?本周的《轉念看世間》專題,特別邀請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昭慧法師,及輔仁大學神學院院長曾慶導神父,為讀者闡釋兩性議題,解開大眾對宗教如何看待性別的疑問。

  過去社會多存在男尊女卑現象,就您的信仰宗教立場而論,是否尊崇兩性平等理念?

  昭慧法師:古印度婆羅門教實行種姓制度,社會階級制度嚴重,然而當時佛陀卻逆向操作,引領時代思潮,揭示「眾生平等」,即螻蟻與人地位相等,對於男女兩性的平等地位,更是無庸置疑。

  佛陀是兩性平權的實踐者,首先是佛陀排除主客觀的困難,應許其姨母大愛道出家,設立比丘尼僧團;在《中阿含經》中,亦有大愛道向佛陀要求男女眾一律依受戒年歲序次的記載,諸如上述事蹟,在在顯示佛陀扶植女眾的美意,讓比丘僧尼彼此以平等、尊重精神相待。

  曾慶導神父:依《聖經》創世紀記載,上帝首先造男人亞當的原初模型,且用亞當的肋骨,創造第一個女人夏娃,作為人類始祖,彼此皆是對方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故男人和女人在生命的原創意義上是平等的。

  天主教稱上帝為「天父」,非代表上帝是男性,而是親密關係的稱謂,稱呼「天母」也未嘗不可。

現在男女角色已逐漸轉變,許多女性投入職場,其表現不亞於男性,試問您如何看待此轉變?

  昭慧法師:當今女性以智識與能力出頭天,經濟能力自主,有愈來愈多的女性扭轉過去以男性為主的「三從」觀念。

  然而,這些因女性意識抬頭而產生的種種現象,其實是給視女性犧牲付出為理所當然的男權社會,一連串值得深思的警告。國內在兩性平權議題上仍有其進步空間,最好的方法是從小貫徹性別平等觀念,如此男女平權才有轉變的契機。

  曾慶導神父:《聖經》中約翰福音十五章十六節:「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男女有其先天生理上的差別,上帝在職位的揀選皆有其用意與考量,沒有貴賤高低的區別。

  現代家庭普遍為雙薪家庭,女性在工作上的傑出表現更是有目共睹,但許多父母投入職場,而減少與孩子相處時間,是不爭的事實,這與青少年問題息息相關;若大眾能打破兩性固有職位高低的迷思,讓更多母親發揮其教育與關懷的功能,相信許多社會問題將迎刃而解。

  「同性戀」是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試問宗教對同性戀議題的看法為何?

  昭慧法師:異性戀與同性戀皆擁有情欲的共同特質,是動物本能,兩者的情欲同樣將構成繫縛身心的猛烈力道,同樣會因縱情恣欲或獨占心態,而導致傷己傷人的罪行,因此同樣可予以節制、戒絕,進而轉化或昇華。

  同性戀者之所以受苦,並非來自其罪業,反倒是大眾對他們的歧視、壓迫,而造成其偏差行為,才是惡法「共業」。因此,大眾當以「平等對待一切眾生」的清淨共願,大力支持他們爭取平等對待的權益,如同支持性別、階級與物種平等一般。

  曾慶導神父: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本質是好的,應受尊重。就神學立場來說,有同性戀傾向不是罪惡,但一旦發生行為則就另當別論了。

  若查覺自己或周遭的人有此傾向時,建議可藉由天主的能力,透過天主教七大聖事:領洗、堅振、告解、婚配、聖職、病人傅油、臨終聖事,來發揮與提昇自身德性,克服同性戀傾向,回歸正常男女的情感生活。

──原刊於99.3.15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71836

 

曾慶導神父簡介

.現任輔仁大學神學院院長,專長為信理神學、靈修神學

.美國威士頓耶穌會神學院神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神學院副教授

.座右銘:盡量以天主的眼光衡量世事,真正的偉大在於愛與服務,致力讓每個人服務且付出愛,人間就有真正的福樂。

昭慧法師簡介

.現任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院長、佛教弘誓學院指導師父、反賭博合法化聯盟召集人

.曾任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玄奘大學兩性平等委員會委員兼主席

.座右銘:在見聞覺知有限的因緣條件下,無私地做相對最好的抉擇。

  生命倫理

「死刑除惡」是鋸箭法

                                 釋昭慧

  三月十一日深夜,表明任內不執行死刑而掀起政治風暴的法務部長王清峰,向行政院長吳敦義口頭請辭,即刻獲得批准。顯見王清峰因為堅持「廢除死刑」,與主流民意不合而被迫下台。

  台灣社會支持死刑的人聲鼎沸,大都著眼於「惡人死有餘辜」、「不處決不足以慰受害者」的應報觀點與正義觀點。大聲並不代表真理,只代表著選票較多。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必須擁護死刑,佛弟子則必須謹慎思維佛陀「離殺斷殺」的綸音。然而在這波廢死爭執中,許多佛弟子竟也囿於應報觀,認為死刑並無不可。

  姑不論死刑是否可能誤判,亦不論死刑是否能達到「殺雞儆猴」之效。即就「善惡有報」的因果律而言,罪無可逭之惡徒,即使僥倖逃過了法網,也逃不過罪業罥網。只是業報有現世、後世之別。惡徒黑業未必個個得現世報,報應無法立竿見影,然而死刑的處置,卻是明顯的「現世報」,容易讓受害人略微消減畢生遺憾。所以站在被害人及其家屬的立場,傾向於「應報刑主義」的立場,這是值得同情的。

  然而「應報刑主義」並不符合佛家理念。佛陀早已明確地將「不殺生戒」列為五種基本規範之首;固然申明「善惡有報」的因果律,卻懇勸當事人不要冤冤相報,因為殺戮只會帶來更多的殺戮。依「長壽王本生」的佛陀教法:「以瞋止瞋,不能止瞋;以慈止瞋,方能止瞋。」佛教的「非暴力主義」教義非常明確,所以不可能贊同任何「以暴易暴」的行為。而死刑正是國家以公權力在「以暴易報」。

  佛教重視因緣條件的正向轉化,因此在死刑議題上,總體評估因緣條件時,就必須兼顧各方的角度(包括受害人及其家屬、罪犯、執行公權力人士與社會大眾)。

  罪惡的應報,倘若不透過國法制裁的方式以解決之,這就單純是一件雙方怨仇糾結的因果問題。但文明國家的刑罰制度,已把個人的犯罪行為,視作公權力應予介入裁判的法務,一方面提供社會資源以助受害者伸張正義,另一方面亦以第三者之超然冷靜立場,制止受害人或其家屬以過當之報復手段動用私刑,以免過度殘酷或波及無辜,有損社會正義。

  國家以公權力對惡徒判處乃至執行死刑,這正是第三者的參與過程——由第三者的法官判決之,檢查官監督之,法警執行之。姑不論「可能誤判」等等意外狀況,縱算當事人已罪證確鑿,死有餘辜,但這可說已把第三者捲入了一個「參與殺業」的罥網之中。

  最值得重視的是行刑法警(古名之為劊子手)所逐漸培養出來的職業慣性,這樣的業習,對當事人已構成深遠的傷害。因為殺之為業,一開始容或還有不忍人之心,久之就會感官痲痺,更嚴重的甚至會在不知覺間,形成如影隨形的殺習、殺癖。一群與罪犯毫無恩怨瓜葛的人,基於職業的理由,不得不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與殺習、殺癖,這不啻是「以惡除惡」,在本質上顯得荒謬。

  如果這樣就真的解決了罪惡問題,那麼人們還可振振有詞地依「較大善原則」與「較小惡原則」,坐視第三者捲入業網並形成業習。然而棄置有毒垃圾,只是讓拋棄者「眼不見,心不煩」,那些有毒垃圾,依舊會在地球生態圈,持續發揮其負面影響力。依生命「三世流轉」的原理,將惡性重大的罪犯處死,也只是獲得了「眼不見,心不煩」的安全假相;罪犯本人倘若未能在有限歲月之中,有效矯治其惡習、惡癖,它們勢將如影隨形,讓罪犯於他世的生命形態中繼續發作,而形成他世的不定時炸彈。畢竟監獄能關人一世,卻不可能將人關到生生世世。

  以為死刑可以除惡,這其實是將罪惡蔓延他人並留待後日的「鋸箭法」。倘若以終身監禁替代之,也絕不應只讓他們飽食終日,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法務部宜與醫學界、宗教界合作,研發「犯罪心理有效矯治法」,讓罪犯在終身監禁期間,作相對有效的心理矯治與績效評量,不要讓問題蔓延並留到未來。就如同轉「垃圾棄置」為「資源回收」一般,為生態安全網的建構,提供「釜底抽薪」之道。

九九、三、一五 于玄奘大學文學院

  新書序文

入世證菩提

──《活躍在二十世紀台灣社會的佛教現代女性》自序

                       江燦騰(北台灣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活躍在二十世紀台灣社會的佛教現代女性》封面。

  本書預定在近期內,由南天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我專為當代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史主題研究而寫的最新結集之書,也是我個人近十餘年來持續思考和分次撰述此一相關研究課題(儘管仍只是我前一階段的探討而已)最完整的詮釋體系之呈現。

  此因從近代東亞整體的佛教發展現象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二十世紀台灣的「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人數之多和彼等對當代台灣社會所產生的鉅大影響力,乃是東亞佛教史上罕見的宗教現象。

  事實上,在當代台灣各地的佛教任何大小寺院和教團裡,若無「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協助,甚或全權處理,可以說幾乎凡事都不易進行。我甚至曾在一些公開的場合表示過:戰後的台灣佛教界,其實已是「女性當家」!因此,若有「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敢於發動並確實導致彼等「集體罷工」,則當代台灣佛教有可能馬上就要面臨全盤崩潰的窘境。

  可是,在討論二十世紀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任何整體表現及其原委時,我們實不能武斷地以「一刀切」的片面割裂方式,只光談解嚴後的當代興盛現象或只光談戰後的這一階段發展情形,而必須追溯到清代台灣的「傳統齋姑」的相關存在和它前期的發展史才行。

  因而,對於此一問題,我已曾在1997年出版的新著《台灣當代佛教》(台北:南天書局)時,特別撰文討論過台灣佛教現代女性剃度的百年滄桑史。我當時是根據各種可靠的歷史文獻,指出下列各點的重要宗教現象:

  1.當代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前身,即明清時代以來的佛教女性,有一個時期,是以「帶髮修行」的「齋姑」型態為主而出現於台灣早期移墾史上的。所以,她們(「齋姑」)事實上即是當代台灣「現代佛教女性(比丘尼)」的先驅者。

  2.台灣正式「現代佛教女性(比丘尼)」的出現,是本世紀初期的事,而且,一開始就和台灣佛教改革運動有關,也幾乎和台灣女權運動的崛起同步。這一重要的起點和意義,我們是不能加以忽略的。

  3.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由於一開始就和台灣現代化有關,所以標榜專業性、自主性,以及因之而產生的社會影響力,一開始就很明顯,在日治末期更是達到高峰。

  可是,由於日本戰敗,台灣主權回歸中國,日本佛教各派隨著殖民統治結束而退出台灣,連帶的,許多受過日本佛教高等教育的佛教女性菁英,也面臨了轉型的困難。

  再加上由於1949年大陸的淪陷,曾有大批大陸僧侶逃難來台,彼等藉著戒嚴體制的組織控制和傳戒一元化的長期影響,使得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只能退居幕後,而由比丘主導佛教界。

  這也是導致很多人,誤解為台灣佛教比丘尼只是在當代才會活躍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由於政權變革和佛教型態不同,才導致戰後台灣比丘尼的長期沈默。

  4.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人數之多,是歷史上長期存在的現象,這和台灣社會的開放性格有關。可是,這在未解除戒嚴以前,台灣充滿了政治的禁忌,社會運動也不易公開進行,所以「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社會影響力,一時也不易為外界所察覺。

  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專業性、自主性的出現,以及社會給予的高度評價,都是發生在解嚴之後的近十幾年裡。可見,外在環境的變化──台灣社會的巨大變革、政治威權的式微,都是發生於這一時期,而這一時期也是女權運動的全盛期──也是促使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崛起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5.台灣最早的女性教團可追溯到日治時期大崗山的龍湖庵。龍湖庵迄今猶存,人數也多,可是因為缺乏現代化的自覺,而失去早期的社會影響力。當中的關鍵,就是能否具有現代化的自覺與因應之道。

  6.目前台灣「現代佛教女性(比丘尼)」的現代化教團,可以香光尼僧團為代表,其出家眾的教育提升、庶務的磨練、民眾教育的舉辦等等,可以說無一不講求;在設備方面,圖書館、出版社、電腦管理等,也頗具水平,特別是佛學資訊方面,更是國內極具專業性代表的道場之一。此所以舉香光尼僧團代表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教團的原因。

  7.就教團看,現代化是其成功的必備條件;就個人看,亦是如此。以昭慧法師為例,她主持的「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是台灣少數有影響力的社會團體,曾在反挫魚運動中,大顯身手,如今也盡力於動物權的提倡。她所著的《佛教規範倫理學》和《佛教後設倫理學》兩書,其中觀念之新和開放,可以說在亞洲佛教界居於先驅的地位。凡此可以看出:事業化、現代化和自主性,是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整體表現所以傑出的原因。

  8.達賴喇嘛在其第二次來台時,曾說他是要來學習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教團制度。但,我必須說,除了傳戒等各種既有制度外,達賴喇嘛更須知道的,其實是台灣比丘尼的特徵──專業化、現代化和自主性。

  換言之,達賴喇嘛唯有了解了這一特徵,才是對台灣現代比丘尼迎向時代的關心,有實質上真正的了解。

  所以最後,我把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整體表現,歸納為以下三點:

  1.台灣佛教界的事務,有百分八十是由「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負擔的。

  2.台灣「現代佛教女性(比丘尼)」的專業水準,在佛教史上是罕見的。

  3.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事業之多元化、之認真、之受社會肯定及其影響力,在歷史上也是被肯定的。

  而本書全部的內容,按其不同性質,共分為六章:在第一章,我是討論相關歷史發展的佛教社會基礎。在第二章,我是討論戰前在北台灣活耀的日本佛教女性。在第三章,我是討論徘徊在中日佛教的繼承與斷裂之間的戰後初代台灣本土佛教女性。第四章,我是討論了解嚴以來的現代台灣佛教女性自覺意識及其相關批判作為。在第五章,我更討論了二十世紀台灣佛教女性教育的回顧與反思。

  然後,在第六章中,我則是回過頭來,以當代兩個著名的個案,來進行當代台灣佛教現代女性(比丘尼)的宗教經驗介紹及其事業經營的相關解說。

  不過,我的全書,雖是論述了「二十世紀」台灣佛教現代女性的歷史觀察,但這其實只是我在語言表達上的重點所在,並非剛好史事的發生,曾恰好肇始於二十世紀之初,而又正好結束於二十世紀之末。

  至於在上述六章之外,其他尚待探討的後續相關課題,今後我仍將會或即將繼續展開探索。故就此來說,目前本書的內容,其實只是原全部計畫中的前一階段的成果展示而已,尚非全貌。因而,若其有所見不足處,還望各方高明之士,也像過去一樣,能不吝隨時地給予不才多方的指正,或繼續鞭策我在今後對此一課題的任何相關探討,則我將會銘感在心。

  最後,筆者必須提到的是,本書是由南天書局有限公司以產學合作的方式,提供相關贊助款項和將本書正式出版,筆者特在此表示對負責人魏德文先生的高度感謝。

  活動公告

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壇

──人間佛教解行研習營

一、主  旨:為紀念印順導師百歲晉五誕辰,並促進「人間佛教」理念之弘揚,以及印順導師佛學思想之研修,爰舉辦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壇——人間佛教解行研習營。

二、說  明:

  (一)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四日,佛教界與學術界共同尊敬的印順導師,以一○一歲高齡,安詳示寂。九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是印順導師百歲晉五誕辰。為緬懷導師恩澤,推廣導師思想,弘揚人間佛教,主辦單位將於四月十七日至十八日(週六、週日),在佛教弘誓學院舉辦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壇——人間佛教解行研習營。

  (二)本次論壇有總論壇與分論壇。總論壇禮請資深法師與學者擔任主持人與引言人,分論壇由大學青年學者與佛教弘誓學院教師擔任主持人。

  (三)本次論壇之主題:「解行並重、自他兼利」之人間佛教

    ☉子題有三:

     1.人間佛教的解門與行門

     2.人間佛教的歷史性與永續性

     3.人間佛教的倫理與規制

  (四)召開本論壇之要旨有四:

     1.佛教界與佛教學界以文會友,切磋琢磨,研究並推展印順導師思想與其人、其事,作為對一代大德圓寂周年的虔誠紀念。

     2.逐年累積研究成果,讓「印順學」與「佛教倫理學」的學術資料庫更形豐富。

     3.佛教學者與弘揚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佛門弟子,藉此因緣共聚一堂,交換意見。

     4.培訓「自他兼利」而「解行並重」的人間佛教四眾弟子。

三、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四、承辦單位: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五、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妙雲蘭若、台南妙心寺

六、活動時間:99年4月17∼18日(周六、日)

七、活動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八、活動議程:

(一)開幕典禮(99年4月17日上午9:00∼9:30)

(二)總論壇

   第一場主題:人間佛教的解門與行門(99年4月17日上午10:00∼12:00)

   第二場主題:人間佛教的歷史性與永續性(99年4月18日上午8:00∼10:00)

   第三場主題:人間佛教的倫理與規制(99年4月18日上午10:20∼12:20)

(三)分論壇(99年4月17日、18日下午14:00∼16:20)

(四)閉幕典禮(99年4月18日下午18:00)

九、會議規則:

  (一)總論壇綜合座談:主持人10分鐘/綜合座談60分鐘,每人15分鐘。引言畢,50分鐘由圓桌會議代表交叉討論引言內容,每次發言以不超過5分鐘為原則。

  (二)分論壇分組討論:主持人以15分鐘先作引言,接著125分鐘由分論壇成員,針對本次論壇之三大主題,作延伸討論。每次發言以不超過5分鐘為原則。

十、備    註:

  (一)主辦單位供應膳宿(但須自備寢具或睡袋)。因座位與床位有限,為維持論壇品質,本次研習營正取200名,將優先錄取全程參加者,並依報名先後順序決定錄取與候補名單。優先保留僧眾名額60名。報名截止:99年4月10日。

  (二)報名表格請向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壇籌備處函索,或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索取。亦可於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回傳籌備處。

  連絡人:心宇法師         電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地址: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十一鄰121-5號

 活動公告

2010台灣宗教學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

一、主  旨:本年度台灣宗教學會年會期間,將召開2010台灣宗教學會年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期能回顧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之發展軌跡,探討當今社會所關切之宗教議題,並展望台灣宗教的未來,俾促進台灣宗教行政主管機關、宗教學術界與宗教團體與對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相關議題之理解。

二、說  明:

(一)本學會預計於民國99年6月26日假佛教弘誓學院舉行2010台灣宗教學會年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

(二)台灣之宗教發展蓬勃,社會變遷迅速,宗教現況更顯複雜多元。本學會期能藉由本次研討會,鼓勵本會會員(及其他對宗教有興趣之各界人士)共同切磋,回顧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之歷史與現況,探討當今社會所關切之宗教議題,並展望台灣宗教之未來。

(三)本次會議之召開,將有助於台灣社會中多元宗教之共存繁榮,擴大並深化台灣宗教研究之學理基礎與學術成果。

(四)依循往例,本學會每於年會期間,舉辦宗教學者相互交流之學術研討會,以及培養學界後進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已於年初開始公開徵稿,將於事前作嚴格篩選,並於發表會上聘請本會資深會員專家,就每一篇研究生之論文,作仔細之評閱並提供建議,助其作出最佳之修正。

(五)本次學術研討會將舉辦「傳統宗教主題」與「新興宗教主題」之專題演講各一場,並舉行宗教學術專書之新書發表會。

(六)本次主題有二:

  1.「有關新興宗教之主題」:對於新興宗教之發展與現況之研究。

  2.「有關傳統宗教之主題」:傳統宗教對社會之貢獻與存在之價值。

(七)綜言之,召開本屆學術會議之要旨有三:

  1.宗教學界學者可作學術交流與切磋琢磨,以達到提昇台灣宗教學研究成效之目的。

  2.培養宗教學門後進之研究生。

  3.促進台灣宗教行政主管機關、宗教學術界與宗教團體與對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相關議題之理解。

三、主辦單位:台灣宗教學會、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四、承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佛教弘誓學院

五、活動時間:99年6月26∼27日(周六、日)

七、活動地點:佛教弘誓學院法印樓、無諍講堂

八、活動議程:

(一)開幕典禮(26日上午9:00∼9:30)

(二)專題演講: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99年6月26日上午9:50∼11:00)

   主講人:瞿海源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講 題:新興宗教現象與社會變遷

   主講人:吳永猛教授(保生道教文化學院校長)

   講 題:台灣傳統宗教的變遷──以法教為例

(三)新書發表會

  發表人:陳淑娟教授(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書 名:Contemporary New Age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 New Religious Movement

  發表人:康 豹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書 名:《從地獄到仙境:漢人民間信仰的多元面貌》

  發表人:黃倩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書 名:Charisma and Compassion--Cheng Yen and the Buddhist Tzu Chi Movement

  發表人:鄭志明教授(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書 名:台灣宗教組織與行政

(四)學術研討會(除公開徵稿外,將由以下教授邀集學者發表論文)

   ☉第一場研討會:宗教儀式與宗教信仰

    張家麟教授(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

   ☉第二場研討會:台灣宗教研究之多元思維

    蔡維民教授(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第三場研討會:宗教對話的理論與實踐

    葉海煙教授(長榮大學宗教宗教與哲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第四場研討會:新與舊的宗教經驗

    林本炫教授(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第五場研討會:台灣宗教的聖與俗

    釋昭慧教授(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五)閉幕典禮(99年6月27日下午18:10∼18:30)

九、備  註:

(一)報名表請向2010台灣宗教學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研討會籌備處函索,或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索取。亦可於台灣宗教學會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回傳籌備處。

(二)截稿日期:2009年4月20日(題目及500字摘要)

        2009年5月20日(全文一萬二千字)

        下載投稿回條

 

聯絡人:堅意法師(台灣宗教學會執行秘書)

聯絡地址:1.新竹市香山區玄奘路48號 台灣宗教學會

     2.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十一鄰121-5號 佛教弘誓學院

電  話:(03)5302255轉6025 台灣宗教學會;(03)4987325 佛教弘誓學院

傳  真:(03)498-612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活動託播

黃夏年教授「近、現代中國佛教史料學」講座

一、主講人暨講題簡介:

  黃夏年教授,1954年10月15日生,江蘇常熟市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並擔任《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主編。

  黃夏年教授之學術特點有兩個面向:一、結合本職工作,做帶有基礎性的資訊研究與國內佛教研究綜述,並為學術界編輯文獻史料與學術資料,獲得國內外學術界的迴響,並促進了國內外學術間的交流。二、結合專業而作研究:系統地考察了近代南亞、東南亞佛教國家的佛教現狀與流行思潮;對當代中國佛教現狀、佛教與其他宗教(如中國景教、中國伊斯蘭教、東南亞德教等)的比較研究,均發表過具有學術價值的期刊論文,著述甚豐。

  本次黃教授應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昭慧法師之邀,蒞台講授「中國佛教史專題研討」,課程主題為黃教授之學術專長——「近現代中國佛教史料學」,相信必然精彩可期。有志作佛教研究之研究生,不宜錯過此一殊勝難得之聽講機會。

二、目  的:1.善用近年中國大陸宗教學界蒐備近、現代佛教史料之優勢,敦請黃夏年教授就近、現代佛教研究之現況與成果,作全面之介紹與分析。

       2.借助黃夏年教授卓越之學術成就,以培養「近、現代佛教研究」的專業人才。

       3.師生藉此講學機緣,深入瞭解中國大陸近年在佛教學術方面之研究貢獻,並拓展學術視野。

三、對  象:玄奘大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生,亦歡迎友校相關系所碩士生暨佛學院生報名參加。

四、時  間:4/6∼5/25,每週二下午1:10∼5:00授課四節,預計在兩個月內講授完畢。

五、地  點:玄奘大學妙然大樓206教室

六、預期成果:1.研究生可吸收中國大陸宗教學界在「近、現代中國佛教研究」方面之研究成果。

       2.培養研究生作「近、現代中國佛教研究」方面之專業能力。

       3.促進海峽兩岸佛教學術、文化之交流。

七、贊助單位:中華發展基金會、玄奘大學、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八、報名電話:03-5302255轉6025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堅意法師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玄奘佛學研究》第十四期徵稿啟事

  本學報主要刊載有關佛學相關領域之原創性論文,包括與佛教有關之義理、教史、藝術、文學、心理、社會、教育等,歡迎各界投稿,來稿應未曾以任何文字形式出版。本學報每年出版兩期,上半年出刊日為三月三十日,下半年為九月三十日。

  本學報第十四期即日起徵稿,請於九十九年四月三十日前,將惠稿電子檔傳至[email protected],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堅意法師收。為了避免傳送信件因被攔截而收不到,敬請同步將回條與論文傳到[email protected]。所有惠稿均經編輯委員會送請專家學者評審,通過後,始予刊登。

  作者來稿請依本學報之【學術性論文撰寫格式要點】撰寫,並以WORD/A4規格/直式橫書/11pt新細明體繕打,字數以不超過二萬字為原則。備稿件一式三份並附磁碟片,敬請交寄:300新竹市香山區玄奘路48號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收。來稿如經審查通過並獲刊登,由作者校對並自負文責,版權則歸本學報所有,作者可免費獲得學報五冊,校外投稿通過審查,本學報另支稿酬每篇新台幣2,000元。

  投稿於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

  聯絡人:03-5302255轉6025,0982-215945 堅意法師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3/219.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