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動態/本院近訊 

納吉斯熱帶氣旋的省思/緬甸熱帶氣旋災情現況 

「與法相關」與「與法相應」──《佛教後設倫理學》自序 

法界出版社新書出版訊息/《玄奘佛學研究》徵稿啟事 

177

2008年6月30日

  師生動態

 

97.6.14

• 上午9時,於嵐園舉行一年一度的教師聯誼會,由昭慧法師主持,院長性廣法師以及慧璉、清德、自憲、德檍、傳法等教師出席。老師們暢所欲言,就學生進德修業的情形,互相交流、集思廣益,咸感教師聯誼會有其無可替代的價值。

• 中午,專三畢業班同學舉行謝師宴,以精緻美味的歐式自助餐宴請所有老師及同學,還精心製作了三年回憶實錄ppt,於用餐時一邊播放,氣氛溫馨而感人。

• 是日,專修部全體學生分工合作,籌備翌日之畢業典禮盛會。

97.6.15 舉行畢業典禮。院長性廣法師頒贈專修部畢業贈書,由班長智歆法師代表受贈。(吳惠曼攝)

97.6.15 法印講堂「東方天籟合唱團」於畢業典禮中獻唱。(吳惠曼攝)

97.6.15 竹溪禪寺住持資定法師(右二)出席畢業典禮,於竹溪橋上與師長們合影。(吳惠曼攝)

97.6.15 畢業典禮全體師生於法印樓前合影留念。(林柏勳攝)

97.6.17∼26 舉行部派佛教專題講座。

97.6.26 授課老師悟殷法師。

97.6.17 本院專修部教師寬謙法師(左三)、竹溪寺住持資定法師(左四)、監院會理法師(右三)與成功大學建築系主任傅朝卿教授(左二)等一行蒞院參觀。

97.6.21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一年級到院舉行師生茶會。

97.6.22 黃楚雄助理教授蒞院拜訪昭慧法師。

97.6.28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到本院上課。

97.6.29 舉行九十七學年度入學考試。

97.6.15

• 上午,本院舉行研究部暨專修部第六屆畢業典禮。本院師生及畢業生家長親屬、護法志工約二百七十人參與盛會。

 團體合照之後,10點整典禮開始。首先院長性廣法師致詞,她強調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如果沒有正見,就沒有清淨而堅定的信仰;所以非常感恩諸位老師,共同締造一個能夠聞法的清淨園地。她重申人間佛教「此時、此地、此人」的內涵,期勉畢業生繼續勤肯向學,自我超越與邁進,發願建設人間淨土。

 接著昭慧法師致詞,她表示:學院不以學術研究為務,而以啟發佛法正知見為教育主軸,但這並不表示學生程度不好。到目前為止,本院校友已有46人次考上碩博士班,這是很可觀的成果。最後她提醒,學院雖然不收任何學費,但是,「無價不等同廉價」,希望各位不要因為聽法容易,而輕忽以待、放逸諸根。期勉不論在家出家,自我期許為弘法健將,將在此習得的正法宏揚出去,讓更多人受用法喜。

 然後由院長頒發畢業證書,今年有兩位研究部學生——心淳師、林維明拿到「善知識」學位。專修部則有10位僧眾、10位居士畢業、3位結業。接著頒發各種獎項,鼓勵三年來整體表現傑出、服務熱心以及勤缺紀錄優良、堅持完成學業的同學。

 接下來請老師慧璉法師致以祝福,她以演培法師之言:「辦學超過三年,就是大菩薩了」,讚佩學院師長辛苦辦學,期勉畢業同學繼續薰習佛法,戒定慧三學永遠增上。

 然後再請見岸法師致詞,他將師長的開示歸納成四點:1.建立正知見。2.行為適當、清淨。3.態度謙卑、和氣。4.言語柔和、善語。勉勵各位同學薄貪瞋癡、道業進步。

 接著請台南竹溪禪寺住持資定法師致詞。資定法師曾就讀專修部,後因常住事忙而休學。她非常感恩學院給她學習的機會,希望能再回院完成學業。

 然後,畢業生向諸位師長獻禮,表達感恩之情;以薪傳點燈的儀式,象徵人間佛教的火種相續不滅。接著,普清師代表畢業生致謝詞、圓微師代表在校生致歡送詞。最後,由昭慧法師外甥女溫致宜小妹妹鋼琴演奏,高雄法印講堂「東方天籟合唱團」獻唱,「天籟二胡團」演奏,在大眾齊聲高唱「驪歌」的感人歌聲之中,典禮畫下圓滿句點。

 典禮結束後,齋堂席開27桌宴客,與會大眾每人都獲得一個紀念環保袋,午齋與紀念品由李芳枝、李芳青、楊呂幸三位居士供養。之後,學生與志工協力將場地復原整潔,畢業生則不捨地一一道別,然後歡喜地踏上歸程。

• 傍晚,於嵐園舉行學團會議及第七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研討會之工作檢討會。對於學僧們於籌備工作當中,所產生的大大小小疑難雜症,昭慧法師不厭其煩地依法、依律逐一處理。法師判人斷事的角度,言人之所未見,令學僧們咸感讚佩,深覺獲益良多。

97.6.16

• 上午,昭慧法師至玄奘大學,為宗教學研究所在職專班李隆臺同學之碩士論文《中觀業思想的特質—兼論對異學業論的評破》擔任口試委員,熊琬教授係指導教授,華梵大學王惠雯教授擔任主考委員。

• 上午10:00,公共電視《我們的島》記者陳佳利至關懷生命協會採訪傳法法師,關於日本柴犬電影「心動奇蹟」恐導致名犬棄養潮,以及晶片登記與流浪動物問題治理的看法。訪談於6月23日晚間十時播出。

•下午,昭慧法師趕赴基隆佛光禪寺,弔唁該寺開山住持守盛長老尼。長老尼與守性、守戒三師兄弟年輕時即於基隆千佛寺禮德明法師出家,為建設寺宇而受師命全省上山下鄉化緣,歷經千辛萬苦,寺成而功成不居,一同離開千佛寺,另行覓地建寺,終於在民國五十七年,於基隆獅球嶺啟建梵刹,度化信眾;建寺之時,親自監工,並且親手劈石整地,扛建材、綁鋼筋,爾後陸續擴建寮房,並於民國八十一年重建大殿。

 昭慧法師早年甚受師兄勝慧法師之護念,依勝慧法師之因緣,亦甚受佛光寺三位長老尼之庇護,因此於15日晚間,聞圓凱師來電告知守盛長老尼圓寂,立即趕在今日赴基隆於守盛長老尼靈前上香。

97.6.17

•今日起一連十日,本院舉辦悟殷法師之「部派佛教專題講座」,共計有24位學員聽講。

•上午,昭慧法師應李瑞全所長之邀,赴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為黃淋洪碩士論文《從倫理關懷探究素食主義》與陳麗玲碩士論文《湯姆.雷根觀點下的彼得.辛格》,擔任口試委員。該二篇論文皆由蕭振邦教授指導,上午與下午分別由朱建民、李瑞全教授擔任主考委員。中午,李所長請口試委員於水來青舍用齋。

•下午,本院專修部教師寬謙法師、竹溪寺住持資定法師、監院會理法師與成功大學建築系主任傅朝卿教授等一行七人蒞院參觀,監院心謙法師代表本院款待來賓。將離院時,正巧昭慧法師從中央大學返院,遂帶領來賓參觀法印樓。

97.6.18

•中午,昭慧法師參加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舉行系務會議與導師會議。由於玄奘宗教系所雖有心發展道教學術,但玄奘大學係由佛教界之所創辦,難免以佛教的師資與圖書資源居多,這在全國(乃至歐美)各宗教系所莫不皆然,各系所皆有依其優勢而作重點發展的傾向。然而同儕系所有同樣問題卻獲得通過,唯獨本系所卻因此而被列為「待觀察」,這令本系所教師痛感受到打壓。因此於當日系務會議中,作出重大的決定:停辦「道教組」,改依本系教師之專長(佛學五位教師,宗教學二位教師),宗教人類學(兼研伊斯蘭教)、宗教社會學、宗教文學、道教各一位教師,而保留佛教組,增加宗教學組,確切組名與課程規劃,則留待課程委員會作進一步討論。

97.6.21

•由於昭慧法師係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一年級的班導師,因此時值期末,學生來到本院,舉行師生茶會,分享一學期來在生活、課業上的學習心得。午齋之後,討論依然欲罷不能,直至下午三時許方才結束。

 玄奘大學宗教系所在宗教學界體質良好,教學、研究卓有佳績,而且在全校資源最豐,是重點栽培科系,但最近評鑑結果公布,本系竟被列為「待觀察」,「評鑑報告書」之內容則十分偏頗、外行、離譜、苛刻且吹毛求疵。消息傳來,師生群情激憤。此後數日,學生們紛紛主動向系裡反映:去年十一月間訪評委員找他們訪談之時,他們由於真情流露,表達對系方、校方與教師的感恩與好感,因而被評鑑委員質疑是「受到動員」,如今又在評鑑報告書中借刀殺人,指稱是「有部分學生」有些負面意見,學生們相互對證,發現評鑑委員的敘述嚴重失真,因此群情憤愾!

97.6.22

•玄奘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黃楚雄助理教授蒞院拜訪,就佛法與倫理學問題向昭慧法師請益。

97.6.25

•玄奘大學已於本週開始放暑假。下午,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參加校教評會。會後與文理學院黃運喜院長率學生及弘誓學僧一行,至王鼎銘副校長家,為其亡故愛妻張恬君(交大教授)誦念金剛經一卷。張恬君教授罹癌數載,仍然堅強地與癌共處,並且繼續執教,已於6月12日溘然長逝。誦經畢,昭慧法師針對金剛經義:「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向張教授之親友作了將近二十分鐘的開示。

97.6.28

•由於昭慧法師本學期於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任教「天台學專題研討」,本學期最後一次上課,法師請學生們到本院聽課,並於中午招待豐盛的午餐。

97.6.29

•上午舉行九十七學年度入學考試,本次報名總人數41人,實到應考人數40人,其中專修部25位,研究部15位。另有部分考生臨時因事無法赴考,為了避免其磋跎一整年,因此學院將對他們擇期面試,令彼等得先行入學選修部分課程,待明年再行參加入學考試。

 

  本院近訊

本院近訊

◎本院校友獲取博士學位並任教大學 

  本院研究部校友陳文玲同學,已於本年三月間,獲取東京都立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並已於97年6月18日通過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聘任案,擔任該系助理教授。

  全體師生特申賀忱!

 

  護生文章

納吉斯熱帶氣旋的省思

Sayalay Dipankara 李素卿中譯         

面對納吉斯熱帶氣旋重創緬甸造成的巨大災難,慈悲的燃燈禪師深刻體會到菩薩道的可貴。(97.4.27檔案照片)

  最近納吉斯熱帶氣旋重創緬甸,我想要和各位分享自己所經歷的一些感受和省思。

  我過去總認為禪修是我今生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禪修營的教學活動上。有時候,在緬甸的梵住禪修中心,我也會親自下廚,為禪修者烹調飲食,並從中獲得莫大的快樂。在我心裡,這些禪修者就如同我的孩子一般,我很樂於照顧他們。

  納吉斯熱帶氣旋發生過後,我回到緬甸,目睹許多人民受苦受難,我提供一些食物救助他們,在施與的當下,我的內心除了感到痛苦與哀傷之外,亦清明地湧現了一股悲天憫人的情懷。

  當時,我省思到:我以前總是忙著從事與禪修相關的活動,奔波整年,一刻也不得閒;然而,我現在深深體悟到,除了禪修之外,自己也必須關懷別人,並對他們的苦難,感同身受。禪修固然重要,但是利他之行亦不容小覷。當我們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們時,便如同行在菩薩道上,而對他人生起慈悲心,其實也是在追隨佛陀的腳步。在這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還有許多人身陷水火,痛苦不堪;因此,我認為自己確實有必要透過各種管道,傾力協助他們。慈悲是人類社會的礎石,我們既然身在人間,就應當由衷培養對彼此的悲憫之心。

  人們一旦失去親愛的家人和遮風蔽與的房子,內心便會開始生起極大的痛苦與哀傷。因此,我也深深體悟到,當人們的身體或心理受到巨創時,要他們禪修,簡直比登天還難。

  佛陀教導我們:總有一天,我們的家人,乃至我們的財產,都會離我們遠去。因此,我們必須練習放下對他們的依戀與執著。我們必須審慎思惟未來的無常性,如此一來,當痛苦生起時,便能坦然迎對,無所畏懼。此外,我們也應當努力放下對一切事物的執著,並思惟「普天之下,沒有任何東西隸屬於我們」;緣盡之時,它們便會自然離去。

  請各位務必如是靜心思惟,審慎思惟。

  祝大家平安快樂 

燃燈法師(Sayalay Dipankara)

2008年5月30日

附註:原文以英文電子郵件轉寄,為燃燈法師對新加坡世界禪修中心(Cakkavala Meditation Centre)會友的開示,由李素卿居士中譯,承蒙法師惠允轉載,特此致謝。

***** ***** ***** *****

緬甸熱帶氣旋災情現況

李素卿譯(依紐約時報六月十八日頭條摘譯)

  雖然軍政府阻撓國外物資與救難隊進入,但據自緬甸回國的西方救援人員表示,該國情況比預期樂觀:

  1.沒有出現飢荒的情形或爆發大規模的疾病。

  2.死亡人數比預期的13萬人少。

  3.基於熱帶氣旋的特性、村民的堅毅,以及該國人民的私人捐助,使災民免除了疾病與死亡的威脅。

  4.大多數的死亡者都是死於5/2和5/3的風災,其他倖存的災民不需要緊急的醫療照顧,也不需擔心落石或建築物倒塌的傷害。

  5.緬甸人民向來習慣「一無所有」,再加上受災者多為農民和漁民,他們依靠椰子、腐敗的米糧或魚類為生,因此,儘管救援延遲,他們依然存活下來了。

  6.大家都把焦點集中在緬甸軍政府拒絕外國援助的爭議上,以至於忽略了當地人民和僧侶已經默默承擔並執行了大部分的實質救災行動。

  7.英國駐仰光的外交人員表示:當地的組織、商業團體,以及醫療團體的救援表現,令人刮目相看,他們是真正的救難英雄。

  8.約有240萬人的生活強烈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有好幾千人身體較虛弱,比較容易罹患疾病;還有許多人仍缺乏充足的糧食、避難所,以及其他物資。

  9.根據無國界醫療團的醫療日誌記載:到目前為止,當地居民的健康情況尚稱良好。疾病疫情沒有當初所恐懼的那麼嚴重。

◎本報導之英文原版,見紐約時報網站:http://www.nytimes.com/2008/06/18/world/asia/18myanmar.html?th&emc=th   

 

  新書出版

「與法相關」與「與法相應」

——《佛教後設倫理學》自序

釋昭慧      

  本書採用《佛教規範倫理學》的編目方式,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理論篇」,下編為「應用篇」。「理論篇」本諸佛教文獻,針對種種佛教倫理學的「後設性」問題,逐一而作「形而上的進路」或「語言上的進路」之探索。這一部分,本書第一章的「導論」將作詳細的背景介紹,茲不贅述。由於這也是本書的主體所在,與《佛教規範倫理學》的「理論篇」,有著前後呼應的關係,故本書逕依「理論篇」之創作內涵,題為《佛教後設倫理學》。

  「應用篇」收錄的是筆者近年已於學報、期刊中發表,卻未及收錄在《佛教規範倫理學》中的「應用倫理學」相關論文。由於全書頁數不宜過多,因此凡與「性/別正義」相關議題的論文,以及已發表於學術會議,卻尚未發表於學報、期刊之中的論文,先不置入本書之中。其中〈人類幹細胞研究來源的倫理爭議——一個佛法向度的倫理探索〉一文,原已收錄於《佛教規範倫理學》的「應用篇」中,但今(二○○八)年三月十五日應輔仁大學醫學院與臨床心理學系之邀而作專題發表之時,更正了不少舊資料,並作了部分篇幅的改寫,因此將修正版重新收錄於本書之中,好對讀者有個交代。

  回顧近年在「應用倫理學」方面的寫作內容,筆者察覺:近年來所關心的焦點,較為集中在胚胎、胎兒、動物與女性的現實處境與道德地位。這不純粹是來自「學問的興趣」,而是作為知識份子、宗教師與社運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使然。

  由於自己在科學專業知識方面有所欠缺,過度依賴科普文章,再加上科學研究突飛猛進,許多數年前撰寫的論文,如今回頭閱讀之時,往往引證資料都已陳舊。但若要逐一援引最新資料,也不過是夸父逐日,因為新資料同樣是「不耐舊」的。因此除非發現明顯錯誤,自當立即更正,否則只好保留原貌,伺諸來日。至於各該「應用篇」論文中的「佛法觀點」,則立場一貫,不致有什麼異動。

**  **  **  **  **  **  **

  近些年來,筆者出現了「學術倦怠症候群」,原因不外如下數端:

  一、長年從事教育、寫作與研究,再加上法務、事緣繁重,著實讓人「案牘勞形」。故友李元松老師常說筆者「同時開闢好幾個戰場」,歎為奇觀。然而將軍雖壯志未歇,面對歲月催人,還是難免兵疲馬困,自覺需要徹底休歇,充電之後再行上路。

  二、高教環境在全球化社會中,出現了鉅大的轉變。教育部門面對著全球大學排名壓力,以及少子化社會中大學招生危機的雙重壓力,於是棒子與胡蘿蔔齊下,一方面以種種「卓越計畫」的釣餌誘人,一方面祭出「退場機制」,意圖透過種種評鑑,來讓部分大學知難而退。

  大學面對著如此嚴峻的形勢,不得不將壓力轉介到教師身上。教師在教學、研究、服務三方面都得接受年度評量,這使得大學教師面臨著極大的業績壓力,往往左支右絀,成了廉價的「學術勞工」。

  人文學科的思想研究,本應有一定時間的沉澱與蘊釀,如今在量化評比的壓力之下,教師完全失去了沉澱思緒與蘊釀萃取的從容。於是,看似論文篇數驟爾成長,卻宛如「虛胖的飼料雞」。這讓筆者不禁反思:自己原本只是意圖「悠遊佛法智慧大海」,這樣下去,會不會反倒在生死大海之中「越漂越遠」?不禁生起深深的倦怠感。幾度自問:是否要彈唱「歸去來辭」,從大學中自行「退場」?

  三、學術之門,其深似海,無有涯畔。但作為一介僧侶、教育工作者與社會運動者,學術研究對筆者而言,只是部分而非全部,所能分佔的時間委實不多。筆者在人世、學海,畢竟歷練漸久,多半能從大處著墨,宏觀全局,但忙碌的因素,使得筆者已經無法如初出茅蘆的時代,動輒小題大作,微觀枝節。

  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蒐備相關專題的學術專著以進行研讀,因此筆者的學術論文雖因創意與觀點而謬承先進鼓勵、讀者喜愛,但專業領域的參考與閱讀,卻是嚴重不足的。而且往往是先有創意與觀點,再回頭檢視是否已有人「孤明先發」或「所見略同」;倘若有之,則先自行割愛,以免貽人話柄,承受「後知後覺」的責難。引文出處的註記,亦往往忙中求快,先行轉引其他文章的二手資料,再請學生幫忙檢索並核對原始文獻。這種先依所學所思而「自說自話」,再行翻檢相關資料,好能應付學術規格的治學過程,嚴格來說是並不及格的。

  四、近年來,自己主治「佛教倫理學」,並在「佛教倫理學」的思維框架下治「戒律學」。幸運的是:過往在這個領域裡,國際學界或佛教界的相關著作確實不多,筆者反倒是「先行者」。

  然而匿名審查機制,卻還是讓筆者飽受精神摧殘。一篇篇顯見其專業外行而又錯誤充斥的審查意見表,欲置筆者於死地。有的審查人躲在暗處相當安全,因此往往肆其邪惡,用自己做不到的標準,出以極盡藐視的語言,逞其羞辱他人之快感。有的審查人不敢如此明目張膽,卻操作著更為細膩、陰狠的方法,故意漠視全書總體的創意、觀點與學術價值,單就其不足之處挑幾個毛病,然後將筆者直接了當「宣佈出局」(試問:哪位學術工作者能擁有各方面整全的知識,而不被這一記狠招撂倒呢?)。

  這些暗處擊發的血滴子,使得筆者虛耗過多能量,逐一反駁,逐條申訴(葉海煙教授曾笑稱筆者倚馬萬言的申訴書,甚有「學術價值」)。雖然卒獲平反,但是心頭的極度倦怠,可想而知!這些都與「學術」本業毫不相關,筆者面對的是病態制度下的病態人性。夜闌人靜時分,不禁反思:「生命光陰是如此的寶貴,值得陪同一群不知隱藏在何處的病態人士,玩著一場又一場他們擅長的遊戲,讓自己淪為他人刀俎上的魚肉嗎?」

  以上四個學術環境或個人處境的自省,讓筆者在《佛教規範倫理學》出書之後,久久不想「動筆」(敲鍵盤)。孟子說得好:「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因此偶而遇境逢緣,有話要說,依然可以發揮「倚馬萬言」的功力;但若只是為償學報期刊或學術會議的稿債,則往往因欲言之「志」不強,於是欲寫之「氣」也就闕如。

**  **  **  **  **  **  **

  然而看到七十來歲的中長老,猶在為玄奘大學的健全發展而奔忙無已,思及長老的提攜、知遇之恩,如山如海,這使得自己不敢輕言退卻。而大學的節奏快速運轉,見到同儕為了校、系、所的命運而拼命向前,在感動與不忍之餘,自己只好勉強「充氣」上路。

  左一個恩情,右一個不忍,這些看似與學術毫不相干,不料卻為將息未息的引擎注上了燃油,讓筆者得以「志一動氣」,而不至於「油盡燈枯」。這樣一來,竟亦在不知不覺之間,擠出了這部專書,以及其他尚未納入本書的學術論文。

  近兩個月來,第五屆帕奧禪修營正在佛教弘誓學院舉行,學術研究的敏銳觸覺,讓筆者正巧以學院為田野場址,近身觀察各式各樣的修行人。於是發現一項有趣的法則:「與法相關」與「與法相應」的差別。

  利己心重的修行人,念念都在其事是否「與法相關」。其所謂「法」,則專指「禪修」一事,其餘在他們看來,往往不過是閒岔而已。因此「與法相關」成了他們於四重恩視若無睹的護身符,只要認定其事「與法無關」,那怕是出自師長的期盼,都可表現出藐視、不屑的神情;哪怕是出自他人的需要,都可流露出冷漠、不耐的神色。腦中毫無「顧全大局」、「相忍為教」、「體念他人處境」的觀念,遇到些小事端拂逆於心,立即率爾拂袖而去,甚至虛矯地祭出「與法相關」的堂皇辭令,用資遮羞。所謂「一朝之憤,忘卻終身之義」,我在這種修行人身上,獲得了活生生的個案見證。

  忘我利他的修行人則不然,除了禪堂之外,時時處處,都可見到他們在累積福慧資糧。因為事事都可「與法相關」,事事也可「與法無關」。相關或無關的關鍵,在於其心念是否「與法相應」。廓然無私則「與法相應」;倘若私心隱覆,則即使從事的是「與法相關」的禪觀教學與禪觀習學,其心念也「與法毫不相應」。

  「與法相關」與「與法相應」,一字之差,人生境界卻已遙隔千山萬水。此中涉及道德慣性與擇法能力,因此不祇是修行人的功課,也是佛教倫理學研究的絕佳題材!

  筆者心頭無盡的感恩與不忍之情,亦復如是——這可能與學術毫不相干,卻在筆者倦極思靜之時,賴其培根固氣,而結出了些許的學術果實!

**  **  **  **  **  **  **

  感恩已故親教和尚順導師,導師是筆者的法身父母,他對筆者二十餘年間的提攜、指導、護念、支持,改變了筆者的修道人生。他的佛法智慧與歷史視界,以及契應正理而又通權達變的研究方法,是筆者治倫理學的活水源頭。

  感恩玄奘大學創辦人中長老!在長老的呵護下,筆者具足了大學任教的完整資歷;十餘年來,筆者在長老所張開的保護傘下,得遂所願以專研學術,減除了承挑行政職位的沉重負荷。在筆者的思想、言論與行動產生爭議之時,長老更是默默排除異議,給筆者提供了無限寬廣的心靈空間。

  感謝性廣法師與弘誓學團諸位學眾、志工,她(他)們長期默默付出身力、心血與資財,無怨無悔地陪同筆者承荷如來家業,形成了一支雖「迷你」卻意志堅韌、行動迅速的菩薩學團,讓筆者在倫理學的研究場域,得以透過豐富的實務操作來驗證理論。

  感謝筆者在教界的長輩瑩長老尼,以及學界摯友:在台灣的東吳大學葉海煙教授、中央大學李瑞全暨朱建民教授,在大陸的中國社科院楊曾文、張新鷹暨黃夏年教授、上海復旦大學王雷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宣方教授,以及Taipei Times副社長劉永昌先生,他們對筆者護念至深,並且用不同的方式,提供或促成了筆者研究或發表相關研究成果的善法因緣。

  由於筆者事緣繁重,因此雖已於去年底,在學團會議中排定了第七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會議的時間以及新書發表計劃,卻遲至本年五月十八日(亦即:距新書發表會尚餘十二日),方纔將全書定稿交出,明一法師二話不說,抱病趕工為本書作美編、排版,德發協助排版作業,傳法、心皓、耀行諸師與德風則漏夜趕工校對,這群「鐵人」隊伍竟用三天時間完工,如期將本書送廠印刷。

  寫作本書倘有些許功德,祝願上列諸位師友同道:福慧圓滿,共證菩提! 

九十七、五、二,子夜,完稿于玄奘大學研究室

五、十九,增訂於法印樓 

 

  出版訊息

法界出版社新書出版訊息

《佛教後設倫理學》

  本書上編為「理論篇」,本諸佛教文獻,針對種種佛教倫理學的「後設性」問題,逐一而作「形而上的進路」或「語言上的進路」之探索。下編為「應用篇」,所關心的應用倫理議題,較集中在胚胎、胎兒、動物與女性的現實處境與道德地位。這不純粹是來自「學問的興趣」,而是作為知識份子、宗教師與社運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使然。

■作  者:昭慧法師

■全  書:524頁

■定  價:520元 

《燃燈引路━禪七開示錄》

  本書為禪七開示錄,以「依正見以啟淨行」之原則,對禪修作有層級、有次第的解行引導。

  內容分為三個面向:一是基本法義講解,闡述戒定慧三學與三十七道品之意義;二是禪法實修教學,說明修持安般念、四界分別觀與慈心禪等重要行門之特性與修行要領;三是止觀知見辨正,分析定、慧之不同特性,簡別錯誤之修行心態等。並藉由禪修所緣轉向的教學,引領學人分辨「緣念眾生」之大乘不共禪觀要義,以體會菩薩悲心、願行之特德,是一本教觀等持,理論與實修並重的禪修指南。

■作  者:性廣法師

■全  書:424頁

■定  價:420元

《循流探源━印順導師印、中佛教史研究論集》

  印順導師抱持「以史為鑑」的弘法熱忱,掌握緣起要義,本諸無常、無我的法則,治印、中佛教史而見地卓越,成果豐碩。

  作者研讀印、中教史,寫《部派佛教》系列專書,深受導師思想導引之法乳深恩。作者依其治史的現身經驗,於本書中具體印證:倘能吸收印順導師在此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則深入印、中佛教史與各宗宗義堂奧,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  者:悟殷法師

■全  書:496頁

■定  價:520元

《金剛經述義》

  本開示錄為昭慧法師於花蓮慈善寺之講經錄音,法師以深厚之法義根柢與豐富之文學素養,於短短八堂課中,介紹本經譯者、架構與重點,言簡意賅地闡釋了《金剛經》之核心要義,即:無住生心之般若智慧。更以自身實踐菩薩道之生命經驗,教導大眾善巧應用空性智慧,期能破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之妄執,以行無住相佈施。

  本述要篇幅雖不長,但完整介紹了《金剛經》之思想精華與實修要領;既不陷入抽象之名相解析,更能破除沉空滯寂之斷滅邪見。期盼發心行人,皆能依此開示,得空慧增上,慈悲無量,修行精進,入不退轉。

教材介紹

■主  講:昭慧法師

■時  間:二○○六年 講於花蓮慈善寺

■堂  數:一堂五十分鐘,共計八堂。

■規  格: CD—8片,一盒裝。

      MP3—1片,一盒裝。

■定  價:CD—1000元  MP3—500元

■出版日期:二○○八年五月

 

請購方式:

 法界出版社

 電    話:02-87896108

 郵撥帳號:15391324

 

《經典導讀》

  漢譯佛典為入佛慧海的憑藉,深入經藏亦為多數學佛人的心願。然大藏經部秩龐大,文字馴雅,學派思想多彩而紛華,初學者研讀不易,多有望洋之嘆!本教學錄音帶採自佛教弘誓學院院長性廣法師所講授之「經典導讀」課程,在原典的導讀與解析中,引導略具教理基礎者,熟悉經典語言,培養自學閱藏的能力。

  本教學內容分概論與導讀兩大部分。概論中略述佛典漢譯簡史,並介紹重要的譯經大師與譯經理論。導讀中的人物部分則介紹佛傳與僧傳代表,教理部分以戒、定、慧三學為綱領,選擇合適的經典,編寫導讀大綱與生難名相釋疑的講義,希望諸多的輔助教材,能讓學習者快樂地入門,輕鬆地學習。

■主  講:性廣法師

■時  間:一九九二年九月至一九九四年六月 講於弘誓學佛班

■堂  數:一堂六十分鐘,共計80堂。

■規  格: CD—80片,四盒裝。

      MP3—8片,一盒裝。

■附  贈:性廣法師編纂:經典導讀講義一冊

■定  價:CD—7000元  MP3—3500元

■出版日期:二○○八年五月

 

 

  訊息託播

玄奘大學《玄奘佛學研究》徵稿啟事

  本學報主要刊載有關佛學相關領域之原創性論文,包括與佛教有關之義理、教史、藝術、文學、心理、社會、教育等,來稿並應未曾以任何文字形式出版,園地公開,歡迎各界投稿。本學報每年出版兩期,上半年出刊日為三月三十日,下半年為九月三十日。

  本學報第十期即日起徵稿,請於九十七年七月三十日以前惠稿。所有惠稿均經編輯委員會送請專家學者評審,通過後始予刊登。請將惠稿電子檔傳至[email protected],《玄奘佛學研究》編輯助理堅意法師收。為了避免傳送信件因被攔截而收不到,敬請同步將回條與論文傳到[email protected]信箱為荷。

  相關內容,詳見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網站:http://ird.hcu.edu.tw/front/bin/home.phtml

  **聯絡人:(03)5302255轉6025,0982-215-945  堅意法師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2/177.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