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 行:佛教弘誓學院

  編 校:釋傳法 

  創 刊:2001年11月5日

160

2007年8月11日

    師生動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第88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班申請案申覆意見

    玄奘大學與輔大、政大宗教學研究所量評表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2007全球大會」公告

    佛教弘誓學院96學年度研究部招收選讀生啟事

 師生動態

96.7.25

•下午,昭慧法師與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黃運喜院長在立委林岱樺陪同之下,前往教育部拜會呂木琳次長,針對玄奘大學宗教所博士班三度申請不獲通過,表達不滿並要求申覆。昭慧法師並準備了一份書面資料,將三年來之學術審查,分為「每年理由不一、審查雙重標準、理由互相矛盾、理由顯係扭曲、理由非常外行、理由非常含混」等七項,一一痛陳其謬;並將已通過博士班申設之大學的師資、圖書等,與玄奘大學作量化評比,指出玄奘大學與輔大在伯仲間,而遠超過一次申請即獲通過的政大,審查不公之情況,一目瞭然。

 早在學界就已耳聞:「某大不通過設立博士班以前,其他大學宗教所休想通過。」昭慧法師痛指:學界之傾軋異己、壟斷學術資源之心態,可見一斑。可憐的是無辜的傑出學生,年年因無宗教學博士班之入學機會,而徘徊在文、史、哲相關系所的入學競爭大門內外。呂次長當場允諾:趕在各大學將96學年度之學生總量報部之前,必須確認此事,因此讓玄奘大學於八月中旬之前提出申覆。

 昭慧法師與林岱樺立委特別關切後續的審查程序,知曉程序上又是由原審查人審查,不禁質疑:是否依然讓這些「沒水準的審查意見」堅執己見。次長云:本次覆審時,會請召集人注意:若審查意見依然很不合理,則報由學審會委員共議。昭慧法師向次長表示:在學界屢見學術審查人士不認真、不負責、胡亂審查、黨同伐異,大剌剌寫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審查意見,讓受審人或受審單位吃盡悶虧,這些審查人及審查意見書之品質,是否亦應「量化評比」,好能對惡劣的審查者聊施薄懲?次長笑而不語。(相關申覆意見,詳見〈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班申請案申覆意見〉、〈玄奘大學與輔大、政大宗教學研究所量評表〉)。

96.7.28∼8.5

•本院主辦的「九十六年暑期結七禪觀共修」,於7/28下午辦理入堂報到手續,藥石過後舉行「生活規約講解」,由開堂和尚心門法師主持。翌日7/29至8/4為正修七永日,5日上午舉行心得分享,中午圓滿出堂。

96.7.28 結七禪觀共修入堂,性廣法師開示。

96.7.30 游祥州教授(左二)、陳枚槐(右)伉儷,偕同澳洲籍的Mr. David Reid(左),代表「國際入世佛教協會」請本院擔任共同主辦單位,提供年會與論壇之場地。(右二:本院護法張莉筠居士)

96.8.3 昭慧法師於灣哲學學會「批判與反思」哲學研讀會發表論文(左:主持人林義正教授,右:評論人葉海煙教授)。

96.8.3 清大哲研所張旺山教授發言。

96.8.5 結七禪觀共修出堂,性廣法師開示,學員分享禪修心得。

96.8.5 下午於嵐園舉行志工茶會,志工們發表護七感想,討論未來改進的方向。

96.8.7 早餐已訖,學眾於達谷蘭溫泉農場,舉行下半年度相關文教活動之工作會議,會議開至午餐時間方纔結束。

96.8.8 下午,學眾啟程返院,臨行於達谷蘭溫泉農場與老闆娘楊秋顏居士合影留念,並同聲感謝她的盛情款待。

 本期禪七開放74個學員名額,有不少是是曾參加過的老學員。來自中國大陸的耀行、彰妙法師,以及來自香港十四歲的李卓儒,都已參加過去年暑期禪七,感受到無上的的禪悅法喜,於是今年再度來台入堂禪修。一位在海外長期護持學院的楊福儀居士,也千里迢迢自澳洲抵台參加。

 每日4:30至晚間7:30,共有八支香,晚間另有大堂開示。於清晨第一支香之後有半小時的「晨誦」,性廣法師吟唱鐘聲偈、誦唸一段《阿含經》文,配合經文講釋禪修要領與次第。禪七期間,性廣法師依次第教授安般念、初階受念處、四界分別觀以及慈心禪,詳細講解每一禪觀法門的步驟、原理及功效,本次並增加新的課程「四威儀」,教導學員於行住坐臥當中如何用功、培養觀慧力。

 在「小參」時間,主七法師耐心一一解答學員提出的各種禪修過程中的疑難,或是軟言慰喻教令學員克服種種身心的障礙。學員咸感相當受用,入堂兩日,即有學員開始連香靜坐而不起於座,整體禪堂呈現精進辦道的用功氣氛。

 而在禪堂之外,則有多達22位義工參與護七工作,於工作告一段落後,也會抽空入堂靜坐、臨時小參,並參加晚間的大堂開示,聽取性廣法師一系列精闢的禪觀開示。

96.7.30

•是日下午,游祥洲教授、陳枚槐伉儷,偕同澳洲籍的Mr.David Reid,代表「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Engaged Buddhists,INEB)來訪。Mr.David 是INEB會長蕭素樂先生的私人代表。該會預定在八月卅一日至九月三日,於台灣舉辦本年度之年會,並以「入世佛教:從社會福利到社會變遷」(Engaged Buddhism: From Social Welfare to Social Change)為題,展開大會的主題演講與論壇。與會人士有來自各國的協會代表約五十人。游教授詢問本院是否能夠擔任共同主辦單位,提供年會與論壇之場地。

 昭慧法師乃請正在主持禪七的性廣法師,抽空來到嵐園,商量承辦INEB年會事宜。兩位法師評估之後,願意克服時間緊迫、場地不足與人力有限的困難,全力促成本屆INEB年會與論壇之圓滿召開。

 游教授已於7月初,即邀請昭慧法師擔任大會主題演講人之一,以「佛教社會運動」或「佛教戒律」為演講主題。本次與會之國際人士,極具佛教入世精神,亦有強烈的社會改革意志,相信必能為佛教如何發揮入世功能,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見解。

•由於日期十分緊迫,乃將8月中旬出刊的《弘誓雙月刊》第88期臨時抽版,專題改為「積極勇健的入世佛教」,以配合發佈相關訊息。

96.8.1

•傍晚,詮發營造曾瀚霖總經理、陳經發協理、林孟餘總經理特助、黃亮熹建築師與陳亦凡伉儷、許建章工地主任等到來學院,與昭慧、性廣法師商討新校舍建築二期工程事宜。

96.8.3

•下午,昭慧法師至台灣大學,參加台灣哲學學會與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所舉辦的「批判與反思」哲學研讀會,發表論文〈「自通之法」的深層探索——依「緣起」法則作為論述脈絡〉,將過去發表與「佛教後設倫理學」相關的三篇文章,做一個系統的回顧,然後針對「自通之法」而作延續性的論述,將「自通之法」作為「心法」而不同於「色法」之特質,作了深層的分析,並與「真常唯心」論、「無情有性」論作一比較,指出二者皆有「過度推論」的問題。本場研討會之主持人為台大哲學系林義正教授,評論人係東吳哲學系葉海煙教授(台哲會第三屆會長)。與會發問或發言者有林正弘(台大哲學系、台哲會第一屆會長)、張旺山(清大哲研所、台哲會第二屆會長)、謝世民(中正哲學系、台哲會現任會長)、吳瑞媛(清大哲研所、台哲會秘書長)、張培倫(佛光大學哲學系)等哲學教授,以及前交通大學校長盛慶琜教授,討論極為精采、深刻,而且欲罷不能。會議從下午兩點進行至五時許,方纔結束。有關詳細之討論內容,刻由陳悅萱整理中,當另文專載。

 會後部分學者又到師大附近的春天素食餐廳餐敘,席間,治西洋哲學的謝世民、吳瑞媛伉儷與張旺山教授,又向法師詢問了許多佛法深義、修行要領,或是儒、釋、道三家共通性與差別性的問題。

96.8.5

•本日是禪七出堂日,上午性廣法師對禪修學員做最後一場開示,之後的心得分享,學員紛紛起來表達無限的禪悅法喜,清德老師以《成佛之道》偈頌「證教達實性,悲憫巧為說」讚嘆性廣法師,大眾咸感非常適切。對於各組護七義工菩薩們的護持,性廣法師表達感恩之意,尤其是香積組的義工林鳳嬌、林慧琴、葉淨三位師姐,在酷暑中悶熱的大寮裡,用心地備辦每餐百多人的飲食,最為辛苦。

 之後,全體學員與義工一起善後大掃除。用過午齋之後,禪修學員一一出堂離去。

 下午1:00於嵐園舉行茶會,知客明一師父準備可口的糕點慰勞護七志工。首先,性廣法師感謝大眾的辛勞護持,昭慧法師則開示志工菩薩行「自他兼利」之要義。志工們紛紛發表護七感想,一起討論未來改進的方向,在溫馨喜樂的氣氛中,為本期禪修營畫下圓滿句點。

•下午,《蘋果日報》中部記者郭瑞城來電詢問昭慧法師,中部某寺院舉辦五百多冊貝葉經的曬經活動,是否有什麼宗教上祈福的意義?昭慧法師則覆知其有關貝葉經的意義。一部貝葉經能夠珍藏千年至今,自然有其珍貴的古文物意義,此外,文獻學家可據其內容,與現今版本作比對,故貝葉經亦具有文獻上的意義。至於曬經活動,不只貝葉經,古時也常將大藏經拿出來曬,以免久藏受潮或生蠹蟲,因此曬經是很正常的,毋需附會成什麼神秘的宗教活動。

96.8.6∼8.8

•學團舉行為期三天兩夜的東埔之旅,師生一行20人今日上午自學院出發,下午入住達谷蘭溫泉農場,偷閒悠遊,消除長期辦學、系列講座、禪七累積的疲勞,也為接下來8/31∼9/3「國際入世佛教協會2007全球大會」、11/24∼25「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預先儲備足夠的能量。8月7日早餐已訖,學眾於達谷蘭溫泉農場,舉行下半年度相關文教活動之工作會議,會議開至午餐時間方纔結束。

96.8.10

•本院教師,即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院長黃運喜教授,自8月起再度接掌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主任職務。上午,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參加黃院長接任系主任後的第一次宗教學系系務會議。

•下午,昭慧、性廣法師赴台北善導寺,向了中長老禮座。長老關切性廣法師博士班修學進度,性廣法師稟報云:「已通過博士資格考,正草擬博士論文大綱。」

院訊專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第88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

釋昭慧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Engaged Buddhists,INEB)即將在8月31日至9月3日,假台灣佛教弘誓學院舉行年會,並以「入世佛教:從社會福利到社會變遷」(Engaged Buddhism: From Social Welfare to Social Change)為題,展開大會的主題演講與論壇,依大會議程表來看,其論議之精彩豐富,應可預期!

  早在去年九月底,於印度龍城召開安貝卡博士紀念研討會時,游祥洲教授即介紹INEB秘書長Ms. Anne Lapapan Supamanta與筆者認識,談到本年INEB年會場地相關事宜。筆者當時考量到本院場地有限,只敢發心承擔「會前會」或「會後會」——即人數較少的「佛教女性會議」。今年農曆新年,Ms. Anne還特別蒞臨學院,與筆者再度確認INEB會前會事宜。孰料計畫趕不上變化,前月INEB總會來函告知:因經費有限,會前會不得不予以取消。

  原本鬆了一口氣,以為學院的工作團隊人力有限,既已取消了INEB會前會,當可全力籌辦11月24日與25日即將舉行的「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會議,然而很意外地,游教授與陳枚槐伉儷,竟於7月30日下午,帶著INEB會長蕭素樂先生的私人代表(澳洲籍的佛弟子)David Reid翩然蒞院,希望本院能擔任共同主辦單位,讓大會在本院舉行。

  筆者還是提出了「場地不足、場所簡陋」的顧慮,游教授當即告知:「INEB的『入世佛教』理念,一向勇於社會改革,批判資本主義與消費主義的佛教現象不遺餘力,因此學院清幽、簡樸的環境,反倒與INEB的精神較為吻合。」

  這番話讓筆者想起了去年曾於《弘誓雙月刊》(第79與80期)登載的泰國懷森•維沙羅比丘(Phra Phaisan Visalo)大作〈佛教在新世紀的發展方向:恢復道德的泰國社會〉(李素卿居士中譯),因為該文以極大篇幅省視並批判泰國佛教被「消費主義」所宰制的傾向,與INEB的調性頗為一致。於是煩請學生找出該兩期《弘誓》,詢問道:「懷森•維沙羅是否即INEB成員?」游教授與David Reid看到作者姓名與照片,不約而同歡聲道:「確乎如此,我們非常尊敬他,他是INEB成員中,極具論述能力的一位法師。」

  看來INEB各國成員對吾人而言,真是既近且遠!近,是因為吾人長期以來,雖以四眾弟子的不同身份,用不同的文字,關心不同的佛教現象或社會議題,卻不約而同地依佛法觀點,陳述著相同的改革理念,推展調性相同的改革運動。遠,則是因為INEB成員來自亞、澳、歐、美二十餘國,平素海天遙隔,罕能相見。然而,空間的遠距立時拉進:一場2007年會,竟然使得INEB群賢即將相約聚首於本院。唐朝王勃詩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確是INEB群賢聚首的真實寫照。

  INEB年會要在本院舉辦,對吾人來說,確實出乎意料之外!然而冥冥中似有一股力量,讓弘誓學團能為INEB來略盡棉薄。這想必是《雜阿含經》所說的「眾生常與界具」吧!

尊者大迦葉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頭陀苦行,不畜遺餘。尊者舍利弗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大智辯才。時尊者大目揵連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時阿那律陀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徹。……(大正二,頁一一五上∼中)

  那麼,INEB在本院召開,四海遙隔而相會咫尺,豈不也因其佛法信念與性格特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因此冥契於懷,莫逆於心呢?這份「常與界具」的善因緣,確乎不可思議!

  因茲商請本刊主編性廣法師,臨時將本期專題抽換成「積極勇健的入世佛教」,刊載游祥洲教授介紹INEB的兩篇鴻文,讓本刊讀者更能瞭解INEB的精神、宗旨與作略,並對國際友人的到訪,聊表竭誠歡迎之情!

九六、八、四 于尊悔樓

護教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班申請案申覆意見

  一、依籌設計畫書內容來看:輔大37頁、政大20頁、玄大100頁,其內容之豐富性,以玄大博士班企畫書為首。

  二、依量化評比指標來看:無論師資或專業圖書,玄大都遠在政大之上,與輔大在伯仲間。本校宗教類書籍特點為:(一)學校於91年、92年間獲日本駒澤大學贈中、日文專業書籍2萬餘冊;(二)宗教所大量購買及影印早期(1930年代前後)日文主要佛教期刊、民國38年以前期中文佛教期刊(以上均為合訂本);(三)在西文專業書籍方面,有德籍專任副教授根瑟•馬庫斯老師負責採購歐、美國家最新或最具代表性之出版品,這些書籍吸引台灣許多宗教學研究者前來使用。(相關圖書均陳列校圖及所圖之內)。

  三、歷屆畢業研究生之繼續深造者,已知有19人:

  ◎七人就讀哲學研究所博士班——國立中央大學二人(未畢業,一人任教東吳大學)、北京大學一人(已畢業,任教福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一人、輔仁大學三人。

  ◎二人就讀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私立華梵大學二人。(一人已畢業)

  ◎六人就讀中文研究所博士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一人(已畢業,任教義守大學)、玄奘大學一人、香港珠海大學四人(一人已畢業)。

  ◎二人就讀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國立成功大學一人、國立中正大學一人。

  ◎其他二人——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遠東研究所博士班一人、日本駒澤大學佛學研究所博士班一人。

  此諸同學,皆因國內宗教學博士班極其有限,無法於國內作宗教學研究,不得不轉投入文、史、哲相關研究,實為宗教學研究人才之損失。

  四、三年來申辦宗教學研究所博士班受拒,其說明理由有七大問題:

  1.每年理由不一:未能一次說明所有應改善理由,令所方予以全面改善,疑係採用拖延策略,令所方不得申辦成功。

  2.理由無足輕重:如:95年審查意見只有一個負面理由:「目前似尚無設立博士班之需要」,就此駁回。96年審查意見竟稱:「目前台灣宗教所中,幾個佛教團體設立的學校可以培養高級專業佛學人才,就業市場有限。」就業市場與學術研究何干,竟成受拒理由?更何況,幾個佛教團體設立的學校可以培養高級專業佛學人才,但迄無一所佛教設立之學校有宗教學博士班,何懼「就業市場有限」?

  3.95年第二度未准申辦的理由是「目前似尚無設立博士班之需要」,但同年竟讓政大第一次申辦即獲成功,雙重標準,令人極其困惑且極其不平!

  4.理由互相矛盾:如96年審查意見云:「師資規劃,目前系所內僅有一位國外宗教學博士,屬於宗教學專業高級人才,其他恐怕不熟悉國際最新宗教理論與方法」。既言「人才不足」,何以讓本所學生深造之時,依然無法成為「宗教學博士」,而必須漂泊於宗教學外之文、史、哲相關研究大海之中?且台灣早期宗教教育不完備,大學無法設立宗教系,致許多對宗教有意研究者,只能寄生文、史、哲等系,這些人有許多從大學念至博士班,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均是以研究宗教為職志,其論著之質量與教學實力並不亞於念博士班才踏上宗教研究之學者,雖然這些人拿的的是國外的宗教學博士學位。

  5.理由顯係扭曲:如前指稱本所「僅有一位國外宗教學博士」,實則本所宗教學專業人士共有二位。除了鄭維儀係加拿大McMaster大學宗教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宗教學碩、博士之外,尚有德籍根瑟•馬庫斯教授,德國哥廷根大學漢學博士,其漢學研究之領域,即是東方宗教研究。係精通中、德、英、梵、巴、藏語文之宗教學研究專家,歷任本所宗教學課程,並著、譯宗教學相關論文與專書。目前有許多宗教研究所以根瑟教授的譯著當教材使用,何以故意將其排除在外?

  6.理由非常外行:如96年審查意見云:「宗教學理論與方法論、比較宗教理論與方法論均闕如,就博士班的訓練來說是一缺點。」事實上,宗教學理論與方法論,都明文載於博士班必修課程之中(企畫書頁12)。至於比較宗教理論與方法論課程,則均屬碩士班(乃至學士班)之專業基礎課程。若非科班畢業而報考宗教所博士班學生,應於碩士班下修課程,補強其專業基礎知識,而非在博士班中再開設相關課程。

  7.理由非常含混:如云:「選修課程開的專題雖多,然而主題確屬總括性,尚欠缺明確性與細緻性。課程規劃聚焦不夠。」其實企畫書第12頁已將課程作了分類規劃,涵概宗教學、佛教與道教專題研究、跨學門宗教研究,審查人士連課程內容都不理解,如何證明其主題只是「總括性」而「欠缺明確性與細緻性」?

釋昭慧草擬 黃運喜補充(96.7.24)

************

玄奘大學與輔大、政大宗教學研究所量評表

校系

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師 資

專任:12員(副教授以上8人、講師4人)

其研究領域含:宗教哲學、聖經學、系統神學、道教與民間宗教、中、西哲學等。

專任:6員(副教授以上4人)

其研究領域含:史學、印度宗教、伊斯蘭教、佛學與宗教政治學等。

專任:11員(副教授以上7人)

其研究領域含:宗教學、宗教社會學、宗教人類學、宗教倫理學、宗教文學、哲學與史學、佛教學與道教學等。

專業圖書

中文圖書:46931

外文圖書:77136

中文期刊:504

外文期刊:903

中文圖書:17287

外文圖書:4972

中文期刊:20

外文期刊:21

中文圖書:140,855

外文圖書:23500

中文期刊:170

外文期刊:72

課程內容

含宗教理論與方法、宗教傳統、比較宗教

含宗教語言、宗教理論、世界宗教、宗教與文化

含宗教論與方法、宗教理論與歷史、宗教社會、宗教心理與宗教文化

申請時日

一年

一年

三年

通過時日

當年立即通過

當年立即通過

迄未通過

活動公告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2007全球大會

公  告

一、主  旨: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Engaged Buddhists,INEB )2007全球大會,即將在台召開。有心研究或從事佛教入世利生工作,且具備英語聽講能力者,歡迎報名參加本次盛會。

二、說  明:

  (一)由泰國蕭素樂(Sulak Sivaraksa)先生所創辦的「國際入世佛教協會」,以落實佛教正法核心價值,追求社會正義與社會福利為宗旨,是一個具有批判性與前瞻性的國際佛教組織。在組織架構上,它不是一個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而是一個立足於佛教平等精神的國際合作網絡。從成立到現在,這個組織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聯合二十餘國有志一同的佛教人士,積極就入世佛教的國際合作網絡,展開行動。

  (二)2003年,由聯合國與世界銀行共同支持的『世界宗教發展對話』組織(World Faiths Development Dialogue,WFDD),特別與其合作,在泰國舉行一連串的研討會。2005年,國際入世佛教協會在印度召開大會,與會人士共同表達了下一屆全球大會在台灣舉行的意願。對於台灣佛教蓬勃發展的情形,與會人士一直懷著高度的敬意與興趣,希望能夠到台灣取經。

  (三)本次大會主題:「入世佛教:從社會福利到社會改革」。

  (四)INEB全球大會之特色:

     1.國際入世佛教運動者共聚一堂舉行年會,切磋琢磨,研究、論述並推展入世佛教。

     2.INEB重視在地性,每年全球大會之討論議題,經常配合主辦國家之佛教或社會問題,討論問題內容、問      題癥結與解決方案。

     3.預定參加的代表,將來自十五個以上的國家,約計五十人。

三、大會時間:2007年8月31日∼9月3日

四、大會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五、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佛教弘誓學院、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六、報  名:

  (一)有心從事佛教入世利生工作,歡迎報名參加本次盛會。本次大會之溝通語言以英語為主,報名者以具備英     語聽講能力為佳。

  (二)可於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下載報名表(按滑鼠右鍵另存目標),填妥後回傳至[email protected]

七、大會議程:

第1天

八月31日 (五)

報到,註冊

16:00 開幕典禮

18:00 歡迎晚宴

19:00 東南亞文化之夜

第2天

九月1日 (六)

06.00 打坐、太極拳、瑜伽

07.30 早餐

08:30 全體會議——主題演講:痛苦及其成因(苦諦與集諦)

09:30 - 11:30  分組討論

11:30 全體報告

12.00 午餐

14:00 - 16:00 意見交流

16.00 茶敘

16:30 - 17:30 全體報告

18.00 晚餐

19:00 台灣文化之夜

第3天

九月2日 (日)

06.00  打坐、太極拳、瑜伽

07.30 早餐

08:30 全體會議——主題演講:涅槃及其途徑(滅諦與道諦)

09:30 - 11:30  分組討論

11:30 全體報告

12.00 午餐

14:00 – 15.30 全體會議

15.30 – 17.30 印度文化與印度佛教復興

18.00 晚餐

19.00 INEB 執行委員會

第4天

九月3日 (一)

06.00  打坐、太極拳、瑜伽

07.30 早餐

08:30 - 10:00 分組討論

10:00 - 11:00 全體報告

11:00 - 閉幕典禮

12.00 午餐

12.45 外賓參訪活動開始

八、備  註:

(一)大會結束後,INEB國際友人展開為期四天的參訪,參訪人間佛教名剎,以如實瞭解台灣佛教的全面性。

(二)有關INEB之介紹,請上網參考,網址為:http://www.inebnetwork.org/web/

◆聯絡地址: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十一鄰121-5號 佛教弘誓學院

◆電  話:(03)498-7325

◆傳  真:(03)498-612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招生訊息

佛教弘誓學院96學年度

研究部招收選讀生啟事

一、選讀資格:(1)各相關研究所在學或畢業,欲進修佛學之學僧或居士。

       (2)各佛學院已畢業學僧。

       (3)各大專校院在學或畢業,已有佛學研究程度之學僧或居士。

二、報名辦法:自即日起,以上網下載報名表(按滑鼠右鍵另存目標),或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向本學院索取報名表,填寫後附上在學成績與自傳、照片2張,寄至本學院。

三、選讀辦法:(1)選讀生可免參加筆試,經通知面談後院長批准,即可入學。

        若資格經審查不符合者,恕不另行通知。

       (2)選讀生每學期可單選一門或一門以上之學科。

       (3)選讀生比照正式生,學雜費全免。

四、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8月31日以前(以郵戳為憑)。

五、上課日期:每月一次,扣除寒暑假三個月,共計九次上課。每次每門課程連續授課五∼六堂,每堂五十分鐘。 

六、課程與師資簡介:1.如來藏思想專題研討:昭慧法師(玄奘大學教授兼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主任、本院指導法師)

          2.禪學專題研討:性廣法師(本院院長、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3.中觀思想專題研討:劉嘉誠老師(台灣大學哲學博士)

          4.妙雲集(二):海青法師(本院資深教師)

          5.宗教倫理學專題研討:昭慧法師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2/160.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